《孟子》解字(3):"忍"以保民


《孟子》解字(3):"忍"以保民


曰:“臣闻之胡 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见齐宣王,洋洋洒洒,谆谆以教,是为诲人不倦。对无有所畏的梁襄王仅在劝之止杀保民,而对齐宣王如此教化,只为他尙有一点不忍心在,是以圣人不弃,想扩而充之,乃至把仁政方略一磬而空。

关于仁政(王道),见梁惠王章就已经和盘托出,一则不违天时,二则地利富民,三则人和以教,无非夭时地利人和,能做到的就在于不忍之心,无罪岁不咎兵。

于其时,好战嗜杀如滔滔。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孟子当头棒喝。王覇之别也。

关于仁,一个核心就是如何对待他人,它何以成为儒学思想的核心?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者,即是你我他,用《中庸》的话说: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再归结一下:

"天下之达道五,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处理这几组关系:“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再浓缩:仁,无非忠恕而已(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唯忍可以概括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