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能否让人们意识实体的重要,让货币流回实体经济?

敦化小魏


不是疫情让人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而是实体经济本身就非常重要,货币流回实体经济的目的是什么?是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有更好的发展,说白了就是疫情期间导致部分中小企业破产,因为没钱嘛,流动性枯竭自然就容易破产了。

但是这是疫情让人们意识到的吗?并非如此,这几年开始我们强调中国要进行结构性改革指的是什么?是中国并不缺钱,但是钱不在中小企业手里,所以结构性改革就是让更多的钱到达中小企业手里,让中小企业能更好的发展,国内流通中的货币有很多,房地产经济也并不是虚拟经济,所以想让货币回流实体经济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

而本次疫情的出现,跟人们是否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并没有什么关系,反而是对于人性的优点和缺点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

比方说有部分人一个月不上班就支撑不下去了,这是为什么?甚至还有的人欠了一大堆的钱,没有收入来源,就没有办法还款,真的是因为工资太低造成的吗?不,相当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自己过多的挥霍了,别否认,越否认越说明你不会管理自己的财务,我们强调过,每个人或者家庭都应该有6个月的备用金,这意味着你在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可以靠着备用金生活半年。

再比方说绝大多数人都在为国家做贡献,尽可能不出门,出门就佩戴口罩,但始终有那么一部分人想要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这就是人性的缺点,为什么要这样?国家的管控并不是为了害人,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免受病毒的感染,公然对抗除了损人不利己之外,还有什么好处?

最后,易论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专门分析了近60年来,发生在世界各地爆发的病毒,毫不客气的说,几乎都跟食用野生动物有关,这是不是该引起人们的反思?比方说2003年的非典,我们在果子狸身上找到了相关病毒,我们也在蝙蝠身上找到了,然而有的人为了尝鲜,吃蝙蝠也吃的那么谈笑风生,难道真的是因为物质条件变好了,人们就需要这些稀奇古怪的事物了?

结构性改革还在继续,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启示并不局限于国内经济,还在于人们自行的生活方式,如果说不可抗力是客观存在的,那么生活习性导致的种种事件就是自找的,值得所有人反思啊……


易论招财圈


这次疫情与是否让人们意识实体的重要并没有什么关联。

提出这个观点,大概是因为这些年实体经济低迷,一直对实体经济感到忧虑,在此次疫情中,有更多时间来思索这个问题,从而引发这样的思考。但本身这和疫情并没有什么关系,疫情是一次无法预测的、不可抗力的事件,是谁都不愿意发生的,但又必须面对的事情。

要说反思,那么我认为会有三个反思:

第一,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2003年的时候,非典是因为SARS病毒寄宿在野生动物身上,人类吃野味,从而传染到人体,再发生人传人。非典过去之后,人们为什么还不反思,还要吃野味,从这次病毒特征来看,大概也是由野生动物传给人类的,上一次可能有侥幸心理,觉得非典结束了就没事,那这一次真的应该痛定思痛了。

第二,反思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该做什么?比如此次疫情,有些人故意隐自己的接触史,无形成使得防控的难度加大。还有些人,有一种逆反心理,明明大家都在万众一心抗疫情,但他们的行为却无助于抗疫成功,比如说有些人故意不戴口罩出门,还与防疫人员发生冲突等等行为,实际上最终害人又害己。

第三,反思我们的抗风险能力有多?在此次疫情发生后,为了更好抗击疫情,春节假期延长了,很多企业也推迟了复工时间,但是有些企业,仅仅半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资金链断裂风险,需要反思企业的战略决策。还有些家庭及个人,暂停工作后没有了收入,自己满身的债务却没有一点积蓄,不到一个月时间快连饭都吃不起了,如果未来再遇上不可抗力的事件,如何才能让自己可以有效的对抗风险。

那么说疫情让人们意识到实体的重要,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逻辑性,因为疫情,所以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没有疫情之前实体经济不重要?在疫情发生之前,实体经济就已经非常重要,我国是全世界制造业大国,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来说,我们的经济结构主要就是重制造业,而西方国家则是重服务业。

至于说电商、网络经济,这些同样重要,电商也是依赖于实体经济,如果没有实体经济,没有制造业生产出商品来,电商卖什么?电商只是一个流通渠道,是依附于实体经济的,这完全没有冲突,而且在线下因疫情影响而受冲击时,电商反而可以有效的为我们提供商品,更需要大力发展网络经济。

至于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的产业链涉及很广泛,带动钢铁、水泥等行业发展,带来房产销售、租赁等服务业的就业机会,还带来家电、装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并不是虚拟经济,只是说房价太高会挤压消费和流向制造业的金融资本,但这本身是由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的,疫情结束后,经济结构仍将会由自身的供需关系来决定,并不会在疫情结束之后出现大的变化,未来消费升级与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财经宋建文


货币,其实一直都在实体经济。很多读者可能将实体经济与房地产经济区分的很开,认为房地产经济是错误的,实体经济所指的制造业、科技才是正确的。可是,没有房地产市场,又哪里来的制造业、科技行业,不是吗?

可能,有读者会反驳,认为房地产行业就是钢筋与混凝土,盖完房子就开始涨价。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房子除了钢筋与混凝土以外,还有其他的呢?比如,盖房子时的工程车辆、工程设备、机械工具,又比如,盖完房子之后的安防、消防、电梯等等,还比如,装修时的门窗、把手、安全锁、电器、沙发、床铺、空调、音箱、电视机等等商品呢?还有,装修完入住以后的出行呢?是开车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呢?又或是共享单车、自己的单车呢?

一套房产,可以说将所有的实体企业的产品都要囊括其中。房地产,不是实体经济吗?或者说货币,没有在实体经济吗?

所以,对于让货币流回实体经济的言论,我认为并不正确,因为货币一直在实体经济中。

这次疫情,能更好的让人们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更让人意识到资产分布、多元化的重要性。还有,高负债背景下的危机感。

相信一部分读者在这次疫情中能明显感觉到,人不挪动没有收入的情况。这就是资产分布的不平均以及没有多元化。如果家庭资产中有着一定比例的流动资产、非固定收益、理财收益等,在这次疫情期间影响的是,工作的损失,而其他部分的收益能较好的弥补。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有着较高的负债,会明显的感觉到危机感,因为单一的方向,失去了收益性。

所以,这次疫情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实体,也会加深危机感。而货币,其实一直都在实体经济中。


厚金说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实力经济才能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才能让这么多人吃上饭。

美国一直在喊制造业回流,但是收效甚微。因为他们的产业链没有中国这么全。人工成本也比中国要贵,从业人员相对对中国要少的多。

所以制造业在美国不是那么重要,或者说在其他发达国家也不是这么重要。但是在中国一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中国不能接受产业空心化,因为中国有14亿人有大量的劳动力,需要实体经济的流水线来解决工作问题。

如果没有实体经济,都是虚拟经济,是难以接收这么多的劳动力的。


但是,疫情跟货币回流到实体经济关系不是那么紧密。

大家该炒股还是炒股,这次疫情虽然股票市场受到影响。但是从交易量上来说和疫情之前区别不大。另外,后期是什么样的热度,突发事件的影响成分就比较有限了。

炒房的人因为疫情可能要偃旗息鼓一段时间了,但是后面会不会再出现还不好说,而且也不是疫情能够影响的。

实体经济对中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脱虚向实这是国家一直在努力推进的,几十年内都不会有变化,这是由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所决定的。

祝福湖北,天佑中华!


莫水宏观经济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来都是靠实体经济支撑的,如果没有实体经济为依托,那些虛拟经济只不过是水中镜月、昙花一现,不可持续!

所以唯有大力发展实体和科研,才能振兴民族和国家!


远航小卫士


短期来看,大家积累了在家憋屈和无聊,一定是会对疫情结束后的实体有一个刺激。

可以说,疫情结束后,你会看到饭店,消费、娱乐等大部分的实体行业迎来一波大级别的报复性反弹。

但是这个时间不会持续很久的!
为什么呢?

因为疫情期间让我们更加重视的是,原来我们不能没有工作,不能没有存款,不能没有被动收入。

所以,在短期的放纵之后,大家会迫于生活的压力,迫于车贷、房贷,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也就是说,疫情结束之后,会让大部分的人更爱工作了!

大家会发现,不是工作不能没有你,而是你不能没有工作。

因此,结束以后,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玩的玩,但是不可能几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地这样萧条,持续下去。

最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积极为自己的谋生,出路,赚钱,奋斗!!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琅琊榜首张大仙


我国从2008年人均GDP达到了3000美元以来,经济发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红利的消失、中低端制造业向欠发达国家转移、次贷危机对经济的影响,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我们的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普通的实体经济向现代制造业和科技产业发展!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逆全球化,美国更是想要退出TPP、回归制造业等来打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我国一方面面临着中低端产业向印度、越南、孟加拉、印尼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另一方面却是一部分中高端产业却是出现了向发达国家回流。

这是一百多年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推进过程中从未遇到的困境,而这次我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也使得我们迫不得已地通过基础建设、房地产开发、建筑产业的发展来提供经济发展的缓冲期,以便可以尽快形成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的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主要体现的是:金融产业、科技竞争力和制造业等三个方面的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金融产业以美元霸权为核心,即便是欧元、英镑、马克、日元、人民币等其他货币加起来也不到美元实力的一半。更加上我国的独立货币政策下的限制性流通政策,要使我国金融产业在全球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那么第一步还是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在科技产业、高资金密集型产业上,我国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可是相比于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胜算不大,还需要继续努力。如今也还是处于被挨打的角色。

唯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就是制造业,可是相比于十多年前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还是有所减弱。一方面中低端产业向欠发达国家转移,而高端产业却是流向发达国家的速度加快。整体的制造业竞争力有所下降。

这次疫情对于我国制造业不仅是一次考验,也是对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一次供求关系的测试。美国打喷嚏,全球感冒。这是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出现变化,全球制造业也会影响颇大。

我国形成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工业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供产业链服务,也是制衡全球经济的一个砝码。


鞅论财经


这个题目的逻辑我有点无法理解,为什么疫情能够让人意识到实体的重要性呢?

如果简单的理解的话,这里的意思是大家会意识到实体经济对于大家的衣食住行如此重要,因此会鼓励更多的投资进入制造业和农业生产当中,从而制造出来更多的产能,这样在疫情期间可能不会面临物价上涨的情况了。

但是这里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疫情毕竟不是时常都会出现的,如果制造业或者农业的产能在平时能够达到疫情期间这样的供应的话,那么就是非常大的浪费,对于生产者来说显然是不合理的。我以口罩为例,比如说在之前n95的全国生产量,大概是每天60万个,这样的产能基本能够满足全国人民的需求了,因为除了医院和医疗体系的防护刚性需求以外,其他人最多只是在伤风感冒或者是雾霾天带出来一下,很难像疫情期间这样全民戴口罩,每天的消耗量达到以亿计算的规模。

那么如果现在更多的投资口罩生产线就会造成口罩的产能,短时间增加也许能够满足现在疫情期间的需求,但是在平常的时候这样的产能就是过度了的,浪费的是全民的生产值,完全没有必要。

所以疫情期间所谓的供需不能够按照通常的方式来看待,还是需要一个谨慎的审视。中国现在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实体经济基本上还是得到了扶植的,虽然我们看到制造业在这一两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显得比较增长缓慢,但是总的来说服务业等产业依然有增长的空间,这部分实际上也是实体经济,在今年货币与财政双重刺激的影响下,疫情度过之后这些产业都会有长足的发展,可以说仍然上涨潜力非常充分。

所以在疫情结束之后,货币会有一段时间流向实体经济,这是在疫情期间没有满足的需求补偿式的爆发。但是在那之后仍然是正常的经济模式,不需要更多的调节,我们当然要对实体经济进行更多的扶植,但是这有一个适度的过程。


咨询师天生


楼主你好,其实我们的这个经济结构并不是说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实现这样的一个经济结构,虽然说互联网经济也好,还是虚拟经济也好,还是各种第三经济也好,最终都会导致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而且实体经济整体上都是比较难做的,这个是有目共睹的,因为它是属于重资产运行,所以说它的经济成本是很大的,那么它的利润相对应的就会是有所减少。

让货币流回实体经济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这次疫情的影响对于经济总量的提升,包括对于经济的增长都是会产生一定的波动,但是我认为它只是一个波动,不会长期的影响到我们经济向好的一种表现,因为毕竟一季度整体下来,全国各个地区可能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比较重点的行业,比方说餐饮业,旅游业等等之类的都会造成自己的影响,那么对于我们经济的增长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但是未来这个经济结构的改变,我认为是不大可能的,依然还是以正常的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那么实体经济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并不是能说因为这次疫情的到来,而提高实体经济或者说实体经济会越来越好,我相信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毕竟实体经济是属于重资产运营,所以势必它的这个经营成本是比较高的,除非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才会提高实体经济的经济效率。


社保小达人


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长远。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说,在疫情结束后,人们会更加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而货币流回实体经济,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努力的方向。

实体经济是经济的基础,所有能摸得着、看得见,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相关的都是实体经济。无疑在疫情之中,人们其他的需求都受到影响,衣食住行凸显了出来。


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影视娱乐、游戏行业发展的基础。也只有实体经济繁荣,才会有金融业、影视娱乐、游戏等行业的繁荣。当前企业复工,最重要的也是实体经济的尽快复工。社会基本的生产、生活一定要得到保障。

经常拿来和实体经济比较的,其实主要是金融行业。人们很反感资金在金融市场中空转,不断推高房价和物价,而对经济发展本身毫无贡献。对于国民经济来说,只有资金最终流入实体经济,才是有效的。不然央行不断地增发货币,只能带来通货膨胀与金融资产的泡沫。

但实体经济的内涵也是不断变化的,从最早的农业,到工业,服务业,现在很多人争论的电子商务、快递,也都说属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业中为实体经济直接、间接融资的业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但如果资金只是在金融市场中空转,无法到达实体经济,无法转化为机器设备、人财物,投入到社会生产中去,则这种资金和金融业务对经济发展就是无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