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是武則天賜名?白江口被唐軍暴揍,自認藩屬派出遣唐使

序章:風起

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劉仁軌默默站在船頭,遙望著蒼茫的大海,心潮起伏不定。

去年蘇定方征討百濟,自己正被李義府陷害貶官青州刺史,督辦海運又遭遇颶風,船隊覆滅。

李義府一心想治自己於死地,幸虧陛下仁厚,僅免官為民,讓自己以布衣身戴帶罪立功。


日本為何是武則天賜名?白江口被唐軍暴揍,自認藩屬派出遣唐使

二聖

百濟滅亡後蘇定方班師,劉仁願擔任熊津都督府都護,和新羅王子金仁願留守百濟都城泗沘城(韓國扶余郡)。

百濟餘黨趁大軍回撤的機會,鬼室福信與道琛和尚聚眾造反,將劉仁願圍困,這才使自己有了起復的機會,以代理帶方州刺史的名義統領王文度留下的部隊。

王文度陷害蘇定方後被免職,好不容易起復為熊津都督,卻在路上病死了,真是天意,卻便宜了自己。

一念及此,劉仁軌不禁哈哈大笑:“這是老天爺將富貴賜給我這個老頭子啊!”



1. 淵源

倭國“大化改新”的推動者中大兄皇子心情最近一直很好,母親皇極天皇年歲大了,身體也不是很好,平時深居簡出,由自己總攬朝政,勢力已經如日中天。

尤其最近剛剛除掉了政敵有間皇子,現在的倭國,已經沒有人能夠再對自己構成威脅了。


日本為何是武則天賜名?白江口被唐軍暴揍,自認藩屬派出遣唐使

百濟和高句麗分別遣使向自己求援,唐軍正在分別對他們進攻,如果得手,倭國的利益將受到很大的損失。

尤其是百濟,居然被唐軍那麼快就滅亡掉了,這是丟扶余皇族的臉,這些年兩國一直通婚,彼此關係親近,還真是有些感覺淒涼呢。

福信和道琛說現在局勢很好,唐軍大將蘇定方被高句麗纏在遼東,留在百濟的唐軍人數很少,只要殲滅了他們,百濟就可以復國了,新羅人不必憂慮。


日本為何是武則天賜名?白江口被唐軍暴揍,自認藩屬派出遣唐使

扶余豐一直在倭國生活,很聽話的,如果是他成為新百濟的國王,自己就可以將倭國的勢力擴展到大陸吧?


2. 親征

中大兄是一個說幹就幹的人,立刻命令徵調全國兵馬向九州集結,為了保證自己出徵之後的穩定,防止有人利用他不在的時候裹挾他母親皇極天皇搞事兒,乾脆就以皇極天皇的名義御駕親征吧!

結果杯具了,剛走到九州,皇極天皇就病倒了,只好停在朝倉宮修養,很不幸,不久就駕崩了。

中大兄是一個倔強的人,渡海西征,為倭國爭取大陸立足點的想法如夢魘一樣每天都纏繞著他。


日本為何是武則天賜名?白江口被唐軍暴揍,自認藩屬派出遣唐使

皇極天皇的駕崩阻止不了他萬丈的雄心,非常之時用非常之法,中大兄皇子毅然決然的臨朝稱制,史稱“天智天皇”!

登基後的天智天皇繼續頑強的推動著百濟救亡運動,他命令先頭部隊5000人迅速渡海,護送百濟王子扶余豐歸國與鬼室福信匯合,繼續圍困唐朝的熊津都督府。

派遣前將軍上毛野稚子率領一支部隊直接進攻新羅,截斷新羅軍救援唐軍的道路,切斷雙方的聯繫。

自己手下最悍勇的將軍是號稱“倭國第一勇將”阿倍比羅夫,他將率領主力部隊隨後渡海,與百濟復國軍會師,圍殲百濟境內的全部唐軍!


日本為何是武則天賜名?白江口被唐軍暴揍,自認藩屬派出遣唐使

還有,以如此強大的軍力支持扶余豐穩固自己的統治之後,將直接南下,吞併新羅!



3. 聯軍

劉仁願相貌上依稀還有遊牧民族的影子,他的祖先曾是匈奴右賢王,在漢朝時就留在中原,子孫繁衍至今。

湊巧的是,劉仁軌竟是漢室後裔,是漢章帝的後裔。

劉仁軌的援軍來到使唐軍有了反擊的力量,裡應外合之下趕走了圍困熊津都督府的百濟復國軍,熊津江口一戰,劉仁軌大破百濟復國軍,殺死和淹死的敵軍有1萬多人。


日本為何是武則天賜名?白江口被唐軍暴揍,自認藩屬派出遣唐使

蘇定方圍困平壤不克,遇到了暴雪,被迫回師,沒有能夠再滅亡一個國家,這個老將這些年那一仗都少不了他,打遍了南北西東,戰無不勝。

劉仁軌主動要求繼續留在熊津都督府協助劉仁願,李義府去年想借機除掉自己,多次暗示劉仁願沒有得逞,現在是自己報答劉仁願的時候了,哥倆兒同進退吧,雙方合兵之後有13000人。

劉仁軌不想回國,李義府現在很受寵幸,自己無功而回有性命之憂。


日本為何是武則天賜名?白江口被唐軍暴揍,自認藩屬派出遣唐使

部隊都想撤軍回國,畢竟孤軍守孤城,人數又少,很容易失敗。自己卻認為,鬼室福信不久前剛剛除掉了道琛和尚,獨斷專行掌控大權,現在扶余豐率領5000倭國軍隊與福信匯合,肯定會產生矛盾。

陛下詢問自己是否應該放棄百濟撤軍,自己回奏:“陛下想滅高句麗,先攻滅百濟,留兵駐守,控制高句麗的心腹,如果放棄熊津,百濟復興,什麼時候才能夠滅亡高句麗呢?熊津府是百濟的中心,現在叛軍內部不穩,早晚必亂,撤軍不是好的選擇。”

4. 增兵

堅守熊津都督府的劉仁願與劉仁軌沒有被動的堅守孤城,兩個手黑的傢伙趁扶余豐和鬼室福信不備,主動出擊,攻佔了支羅城及周圍的堡壘。

其後,劉仁軌又率軍協助新羅軍打通了與熊津城之間的糧道,與新羅王金法敏會師了。

糧草問題解決了,劉仁願向朝廷奏請增兵,一系列勝利使高宗李治堅定了守衛百濟的信心,命令山東各地集結了七千人,由孫仁師率領渡海來援助。

百濟軍隊內部則如劉仁軌所預料的一樣,鬼室福信假裝生病想除掉扶余豐,不料走漏消息,反而被扶余豐率領親信給除掉了。


日本為何是武則天賜名?白江口被唐軍暴揍,自認藩屬派出遣唐使

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八月,唐軍匯合新羅王金法敏展開反擊。

劉仁願,孫仁師和新羅王金法敏從陸路向叛軍的總部周留城進軍。

劉仁軌則率領部下杜爽和百濟總督扶余隆率領水軍和糧草船由熊津進入白江(津江),與陸路大軍會師。


日本為何是武則天賜名?白江口被唐軍暴揍,自認藩屬派出遣唐使

扶余隆是前百濟王太子,蘇定方滅亡百濟之後作為俘虜被帶回洛陽獻俘。

唐高宗李治赦免了他,為了達到分裂百濟復國勢力的目的,就讓他當百濟的總督,派到熊津來了。

5.火攻

劉仁軌到達白江口,與倭國的大部隊正面遭遇了,停泊在白江口的倭國戰船數百艘,勢力很大。

劉仁軌立即指揮唐軍的一百七十多艘戰船展開戰鬥隊形,與倭國艦隊進行對峙。

倭國首先忍不住了,仗著船多兵多,主動向唐軍發起了進攻,白江口海戰就此爆發了。

唐軍發揮戰船堅固高大的優勢,居高臨下向倭國軍隊射箭,日軍小船隻能被動挨打,根本就沒有什麼還手的機會。


日本為何是武則天賜名?白江口被唐軍暴揍,自認藩屬派出遣唐使

雙方三次交戰,倭軍連戰連敗,毫無還手之力。

第四次交戰,倭軍在將領的指揮下一窩蜂的撲了上來,企圖依靠數量上的優勢與唐軍戰鬥。

劉仁軌命令唐軍分成了兩隊,憑藉戰船優越的性能驅趕倭軍戰船,逐漸將倭軍戰艦圍在了當中,倭軍艦船眾多,被圍後互相碰撞,更加混亂。

劉仁軌年老成精,手黑心辣,從開始就憋著全殲倭本船隊的主意,在合圍了倭軍船隊之後下令換火箭射擊。

濃煙和火焰彷彿要把天都燒開了一樣,死掉倭國士兵的鮮血將津江水都染成了紅色。

此戰唐軍焚燬倭軍戰船四百多艘,倭國三萬多大軍全軍覆沒,片板不得回國。


日本為何是武則天賜名?白江口被唐軍暴揍,自認藩屬派出遣唐使

百濟王扶余豐孤身逃亡高句麗,其他人在王子扶余忠勝帶領下向唐軍投降,百濟復國運動至此宣告失敗!


5. 遣唐

天智天皇得到援助百濟的倭國軍隊全軍覆滅的消息徹底消停了,深恐唐軍渡海進攻倭國本土的天智天皇再次派遣“遣唐使”與大唐緩和關係。

這是倭國曆史上第五次和第六次派遣“遣唐使”,也是中日關係史上的重要轉折點。

隋煬帝時期的倭國曾寫書信給楊廣,信中寫道:“日出國天子致信日落國天子”,驕傲的與中原王朝並稱,如果不是隋朝滅亡,按隋煬帝的脾氣,早跨海而來了。

至白江口海戰前,倭國還是認為自己有與中原王朝抗衡的實力,因此才會插手百濟戰爭。

白江口之戰則徹底打醒了自大的倭國,使他們真正認識到了自己與中原王朝的差距。


日本為何是武則天賜名?白江口被唐軍暴揍,自認藩屬派出遣唐使

失敗讓天智天皇的威望大損,在他死後不久皇位就被弟弟天武天皇篡奪了。

天武天皇時期是遣唐使的全盛時期,他奉大唐為宗主國,學習中國的制度改革律令,被稱為一代明君。

熟悉了中原文化的倭國認為自己的國名不好聽,以藩屬國身份請武則天賜名,武則天以日出之國的典故賜名日本。


日本為何是武則天賜名?白江口被唐軍暴揍,自認藩屬派出遣唐使

日本遣唐使的傳統就此逐漸發揚光大,唐風在日本逐漸的生根發芽。

而日本不捱揍不踏實,越捱揍越聽話的風俗習慣也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此保留了下來,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尾聲:一統

平定百濟叛亂之後,劉仁軌在百濟故地登基戶籍,設置官員,開闢道路,興修水利,恢復生產,使百濟地區逐漸安定了下來。

駐紮在百濟的唐軍開始屯田,計劃著配合國內的大軍夾攻高句麗。

腹背受敵的高句麗沒撐過幾年就滅亡了,戰後的新羅背信棄義,趁唐軍大非川戰敗之後將主力運用於西線與吐蕃作戰的時機進攻熊津都督府。


日本為何是武則天賜名?白江口被唐軍暴揍,自認藩屬派出遣唐使

唐羅戰爭歷時六年,雖然不斷取得勝利,但是兩線作戰的唐帝國始終無法徹底打垮新羅,出於實際考慮,唐軍退出了朝鮮半島,新羅在事實上佔領了朝鮮半島。

唐羅戰爭宣告了真正意義上的朝鮮族就此誕生,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正式以賜予的形式將平壤以南劃歸新羅,朝鮮半島在新羅手中完成了最終的統一。


<strong>資料參考:《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三國史記》

<strong>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不勝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