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严嵩父子敲响丧钟,列出其"十大罪状",死后被《明史》立传


他为严嵩父子敲响丧钟,列出其

君生以奇惊一世——徐渭

众所周知,能在历史上留名的都是些大人物,比如说皇帝和一些位列高官的大臣,再退一点就是一些有着传世之作的文人。但是在《明史》上记载着这样一个人,他的官不高位列七品,文采也有但不至于达到文人那样的水平,他就是锦衣卫沈炼。那么这个叫沈炼的锦衣卫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一生呢?

不满官场黑暗,弃文从武做起锦衣卫

沈炼出生在明朝浙江一带,是个地地道道的读书人。在当时,读书人都以科举为毕生目标,沈炼也是茫茫科举大军的一员。他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中了进士,入了朝廷做了官。

刚出道的读书人都有一个特点,十分的耿直和正义,沈炼也不例外。当时的明朝朝廷有严嵩为头的严党作祟,弄的整个朝廷政局都十分的混乱。官场的黑暗让沈炼觉得很不适应,于是转行做了锦衣卫,成了陆炳的手下。

他为严嵩父子敲响丧钟,列出其

陆炳是当时锦衣卫的指挥史,他倒是很看重沈炼,又有才华武艺也不差,大有想把沈炼培养成自己接班人的想法。于是陆炳结交朋友时都会带上沈炼,让沈炼接触自己的人脉关系。陆炳也知道沈炼弃文官转行的想法,所以常常劝沈炼,官场黑暗,无论是谁都要带上一个假面具生活才能活得安好。

为了教沈炼如何快速融入官场,陆炳常常带着沈炼参加了严嵩父子的宴席。严嵩此人是当朝大名鼎鼎的权臣,常常凭官自傲藐视他人,在宴会上对客人无理。有一次沈炼看到有一个客人被严嵩羞辱,忍不住站出来替那个客人鸣不平,陆炳看到后赶紧跳出来拉着沈炼向严嵩道歉。严嵩因为忌惮陆炳当时没有说啥,但是自己一个权倾朝野的人就这样被一个小小锦衣卫教训,心里自然很不舒服,对沈炼开始有了记恨

他为严嵩父子敲响丧钟,列出其

一腔热血,小小锦衣卫也要和大奸臣做对

后来蒙古俺答带着蒙军进攻大明,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京师。当时朝廷是严嵩把持朝政,他害怕皇帝怪罪自己无能于是一直隐瞒边界败仗的事,但是俺答都快打到天子脚下,要再打败仗肯定也瞒不住了。严嵩也很慌,于是吩咐大将务必坚守。

俺答派重兵围住了京师,并提出了条款,假意乞贡实则是为了勒索。当时严嵩为了能息事宁人提出满足俺答,在朝堂上很多人因为惧怕严嵩的威势不敢反对,只有司业赵贞吉提出应该拒绝条款坚持抗击。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安静,也没有人附和赵贞吉,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沈炼竟然出来支持赵贞吉。

因为一个小小七品锦衣卫并没有人认识,于是有人质问沈炼官居何职。沈炼从容的回答道:“锦衣卫沈炼。”于是朝廷之上有人嗤笑:“一个锦衣卫哪来胆子议论国家大事。”沈炼回答道:

“大臣既然不敢说,那就让我这个小吏来说又有何不可。”最后朝廷还是接受了沈炼和赵贞吉的建议,主战不和,最后俺答兵败撤走了。

他为严嵩父子敲响丧钟,列出其

为国为民,十条罪状弹劾严嵩父子

后来明朝边界动乱,守护边界的将士害怕皇上怪罪纷纷让严嵩为自己打掩护,瞒报军情。沈炼得知后悲愤国家危矣,他恨国家无人,奸臣当道。

气不过的沈炼在一次宴会上公然打骂严嵩,向皇帝上书例举了严嵩十大罪状:

第一条罪状:严嵩接受将帅贿赂,以至于让朝廷未及时得知外寇入侵。

第二条罪状:严嵩常常接受各个藩王的好处,在削藩时总是留有余地,以至于让藩王实力大增,弄得天下动荡不安。

第三条罪状:把持着吏部的大权,哪怕一个小官都要按时上交好处给自己,大大破坏了官吏制度。

第四条罪状:索要官吏钱财,助长奉承之风。

第五条罪状:暗中牵制进谏人员,让他们不敢说真话。

第六条罪状:嫉妒有才华的人,一旦违背自己意愿就欲加害。

第七条罪状:放任儿子欺压百姓,惹得百姓民不聊生。

第八条罪状:天天运输财富回家,占着驿站资源,弄得驿站运输混乱。

第九条罪状:长期祸乱朝政。

第十条罪状:不与天子一同抗击外寇,为君主留下隐患。

他为严嵩父子敲响丧钟,列出其

虽然沈炼举出这十条罪状弹劾指责严嵩,但是皇帝却并未信任沈炼。皇帝常常听严嵩党羽诋毁沈炼,觉得沈炼可能是之前在朝堂上过了把威风,想诬陷大臣获取名声。于是下令将沈炼处以杖刑,把他贬到乡下种地。

沈炼看着自己满腔热血却只能去乡下种地,不由的感到悲愤。后来乡下的商户得知沈炼是因为得罪奸臣才被流放到这时,纷纷敬佩沈炼,为他提供住所和吃的,还把自己的孩子送来让沈炼教他们读书。

沈炼每当想到严嵩可恶的时候,都会扎上几个稻草人贴上严嵩、秦桧等奸臣的名字,让孩子们用弓箭去射他们,并告诉孩子这些都是大奸臣严嵩得知后对沈炼又是更加痛恨。

他为严嵩父子敲响丧钟,列出其

沉冤而死,用性命为严嵩敲响丧钟

严嵩恨沈炼恨的牙根痒痒,但是派杀手又打不过沈炼,明着杀又没啥借口。后来严党党羽李凤毛提出了一个建议:之前有贼人以白莲教的名义破坏百姓安宁,现在所有人都抓获了,可以在名单上将沈炼的名字加上,这样就能名正言顺的杀了沈炼。于是严嵩诬陷沈炼谣言祸众,派官兵将沈炼抓获杀害,就连沈炼的几个儿子都未能逃出死劫。

他为严嵩父子敲响丧钟,列出其

沈炼虽然遭奸臣所害,但是他留下的资料成了定罪严嵩的有力证据。严嵩斩首的那天,沈炼的学生高举着朝廷赐封沈炼官职的帛书,一边大哭一边高喊:“沈公终于可以瞑目了!”严嵩死后,朝廷也为沈炼洗清了冤屈,不仅为他修建了祠堂,还赐予谥号,沈炼的故事也流传百世,被《明史》立传。

沈炼不以自己官职卑微而惧怕权势,用命弹劾严嵩奸臣,给严嵩一伙人也敲响了丧钟。沈炼不畏权势、宁死也要为国为民的气节,更是值得我们学习。英雄不问出处,而在乎于精神,这也是明史记载着七品小官沈炼的最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