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與李世民關係怎麼樣?

江山壹統


秦瓊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一個能在萬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名將,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而唐太宗李世民作為一代明君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所以,明君與賢臣,當然是傳為美談了,當大多數人看到“你覺得秦瓊和李世民關係咋樣”這個問題時都不以為然,會認為這不是多此一問?然而,秦瓊與李世民的關係真的是如大家所認為的那樣“君臣相知,親密無間”嗎?歷史的真相往往卻是殘酷的!

秦瓊與李世民的關係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君臣相知

秦瓊隨李世民征戰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大破尉遲敬德,功居第一;平定宋金剛、竇建德,消滅王世充;平定劉黑闥等等。每逢征戰,秦瓊總是一馬當先,衝鋒陷陣,斬將奪旗,勇冠三軍,令敵聞風喪膽,相望歸順。 可以說這個時期是秦瓊與李世民從初相識到深合作的時期,秦瓊也確實被李世民寄予厚望,並委以重任,屢立戰功,真的是君臣相知的最高境界。


第二階段:君臣不見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兩人多年來的君臣感情,這件事就是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很多人都知道,李世民因玄武門之變,將他的兄長以及弟弟等殺了之後,才登上的帝位。而在這其中尉遲恭、程咬金等眾多兄弟當時都站在了李世民這邊,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然而,秦瓊卻沒有選擇站隊,他保持了中立。當時的情形分明是一個十分明顯的優勢,秦叔寶只要站隊必定是李世民的大功臣,但是他沒有,他之所以中立有以下兩個原因:1.秦叔寶一開始投靠的是李淵,而不是李世民,李淵對秦叔寶有知遇之恩,即使後來將他分到了李世民的旗下,依舊對他十分看重,關愛有加。所以秦叔寶知恩圖報,不願做出恩將仇報之舉,這才作壁上觀。2.秦叔寶生於隋末,於亂世中征戰多年,討伐各路諸侯,已經十分厭倦了兄弟之間為爭利益而手足相殘的事,所以當他認識到玄武門之變又要上演一出兄弟相殘的事的時候,他是很反感的,故而也就不願參加了。

正是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踩著兄弟的血登上了皇位,之後的情形是秦瓊託病12年不上朝,也再無領兵打仗的履歷,後於貞觀十二年病逝。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秦瓊排名最末的原因。



鳴沙古今


我們過年有給門上貼門神的習俗,用於鎮宅求福,而武將門神便是秦瓊與尉遲敬德。秦瓊於唐武德二年(619年)二月與程咬金等人趁唐鄭兩軍九曲對陣之時投奔了李唐,被唐高祖安排到,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府上任職,而李世民對他的英勇事蹟早有耳聞,對他以禮相待,秦瓊和尉遲恭都是戰功赫赫,尉遲恭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行榜中,排第七,而秦瓊卻在排在最後一位。秦瓊與李世民的關係到底是怎麼樣呢?

秦瓊門神像

秦瓊跟隨李世民,立下汗馬功勞

唐武德二年秦瓊因不滿王世充奸詐的為人,便投奔了李唐,被唐高宗安排在李世民府上任職,李世民授予他馬軍總管的職位,同自己一同鎮守長春宮。

同年十一月,因宋金剛先後攻陷晉州和澮州,唐朝河東告急,李世民便率領秦瓊調動關中軍前往征討。十二月,唐朝將領被宋軍大將尉遲恭俘虜,在其得勝返回澮州途中被秦瓊和殷開山擊破,並斬首二千多人。

秦瓊

武德三年(620年)四月,李世民派秦瓊、程咬金等人與宋軍交戰後假裝後退,等宋金剛來追時,李世民率軍殺其後軍,宋金剛大敗而逃,尉遲恭等人投降。

美良川擊敗尉遲敬德,秦瓊的功勞最大,李淵封其為秦王府右三統軍。平滅宋金剛後,又加封秦瓊為上柱國。

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秦瓊為先鋒

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時,都派秦瓊為先鋒,征討洛陽期間,由秦瓊等四人為統領。武德四年(621年)三月,李世民率秦瓊等將領抵禦與王世充結盟的夏王,在破夏王的戰鬥中,秦瓊率十名騎兵先衝破竇軍大陣,此戰過後,秦瓊便被封為翼國公。

武德五年(622年)二月,秦瓊率軍劉黑闥起兵造反進軍洺水途中,將其擊破。

綜上所述,秦瓊跟著李世民立下了很多戰功,所以當時李世民和他的關係也是極好的。

玄武門之變,秦瓊並未發表言論

秦瓊跟隨李世民歷次征戰,都是每戰必先,每先必勝,常常在與萬軍交戰中能取敵將首級,可見秦瓊是個戰無不勝的大將軍。

玄武門之變,秦瓊選擇中立

可是,在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戰時,秦瓊並未站隊,既未同意,也沒反對。

《舊唐書》記載,武德九年(626年)秦瓊參與玄武門之變,隨李世民誅殺了李建成、李元吉,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可是其他史書,並未有記載。而玄武門之變的整個過程中關於秦瓊的作用史料並沒有記載,所以,秦瓊當時有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還是比較有爭議的。

首先,秦瓊知道自己是忠於國家和社稷的,而不是忠於李世民個人的。

其次,秦瓊與李淵的感情比較深厚,他為李淵立下赫赫戰功,多次受到李淵的賞賜,而且玄武門之變說白了也不過是李淵的家事,按照秦瓊的性格,必不會介入其中。

在政變後,換做他人因為此事便不會重用秦瓊了,可是李世民卻依然相信秦瓊的。

秦瓊陵墓

貞觀十二年(638年),秦瓊因病去世後被追贈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李世民還下令在秦瓊墓前造石人馬,用以彰顯秦瓊的戰功,貞觀十三年 (639年)秦瓊被改封為胡國公。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命以秦瓊等二十四名功臣的畫像掛入凌煙閣,以供自己懷念,後人敬仰。


總之,不管秦瓊有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他的功績都是不可磨滅的,而且李世民一直很厚待他。

綜上所述,玄武門之變後,秦瓊的待遇與史書記載的玄武門之變的有功之臣無法相比,這其中的緣由與李世民和秦瓊的關係不好有關嗎,這點還是比較耐人尋味的!所以他們之間的關係好與不好,也是說不清,道不明的。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見解,請勿噴!


史於嫣然


秦瓊跟李世民關係不太融洽 秦瓊是李世民父親的重要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