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说:书法专业就不应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你是怎么看?

无心斋手稿研究


启功老先生说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虽然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贡献巨大,创造了“启功体”。

启功说的书法不应该有研究生什么的也有一定的不妥,比如要是参加书法大赛,必须得有参赛资格,考书法等级是必须的。比如全国大赛像“兰亭杯”“王安石杯”这样的大赛。





孙伟129821113


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先从启功《自撰墓志铭》说起,内容为,“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不足百字,字里行间表面看诙谐幽默,实则隽永深沉,满是悲悯。启功先生这首诗格律严谨,语汇典雅,对仗工整,用典考究,道出了书法从业的艰辛坎坷。

所以启功先生还说:“写成什么样就叫书法博士了,写成什么样就叫书法硕士了,没有标准,无法判断。”

据此,我认为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而艺术道路是永无止境的,设立书法硕士、博士,是不是就能称之为“大家“书法家””了?这个评判标准是什么?古代和近代书法大家有几个是书法硕士、博士?没有。有的是他们终其一身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和不断探索,于是涌现出了柳颜欧赵,苏黄米蔡等等书法大家。

当今书法界,有的所谓书法从业者受利益驱使,想方设法考书法硕士、书法博士,一时间硕士博士满天飞,但因为水平良莠不齐,很多书法作品的水准难以服众。另外,一批饱受争议的丑书名家诸如王镛、沃兴华、王冬龄、曾翔等人,大多是各大院校的博士生导师,使得大众对这些院校培养出来的书法博士也有一种本能的偏见,甚至可以说看到所谓的书法硕士和书法博士头衔就心生反感。

所以综上,我觉得书法专业设立硕士和博士学位虽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标尺”,但若书法硕士、博士的书法作品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受到大众的认可,那么这个学位设立就不是那么重要。在成为书法大家、大师面前,书法硕士、博士与广大无本专业学历的书法爱好者,其相互之间的水平还真不好完全界定,所谓武无第一,文无第二,谁能真正成为“家”,一切留给时间检验!






校傲临风(书画)


书法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在努力之余还需要天分,并不是说读到博士,就可能成为书法家了

在目前全国高校的教育体系内,确实设有书法专业。根据统计:

我国开设书法专业的大学,共有博士研究生16所、硕士研究生80、本科100所、专科12所。

这16个开始博士点的高校分别是:

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暨南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和郑州大学。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高校并不都是要培养书法家,有些还注重书法、篆刻的历史和理论研究,这对于书法文化而言也是重要的。

启功先生确实曾经说过:

“写成什么样就叫书法博士了,写成什么样就叫书法硕士了,没有标准,无法判断。”

我很同意他的话。

书法既是天分,也是艺术,更是人生的品悟。它是无法通过读书,或者培养,就能够学成的。

但正如我所说,启功先生对于高校的书法专业恐怕也有一些误解,书法的历史和理论,其实也是需要书法家学习的,这就是高校书法专业能够提供的教育。


HuiNanHistory


启老说得太对了

1书法,是在书写过程中演变而来的一门艺术,带着鲜明的个人特点,是一个人的天赋,灵性,热爱,勤劳的结合体。

2古往今来,就没有一个人因为字写得好加官进爵的。

3当今社会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是由于一部份人的急功近利,不思进取而造成的。他们也是书法的练习者,但他们不一定能写出大家公认的作品,所以就以论文的方式来给自己脸上贴金,他们文笔比别人好,所以靠写论文的方式来评上所谓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拿得出手的作品没有。如现在钟南山院士和另一个论文院士,钟老全民敬佩,另一个一文不值。

所以这些整出所谓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人,终将被历史唾弃和遗忘。书法名家是一个人修养结晶和大众的认同,而不是靠一张考试得来的纸定的成就。





残墨


认同,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写得对,写规范是一回事,写得美,写出性情,写出意境才可被评谓书法,所谓,书法,书而有法为不得法,书而无法,则谓江湖法,神形兼具而书写有致方谓书法,书法更多被称为创作,哪怕书写水平很高的人,也会在特定时间写不出好的作品,而有时会有神来之筆,一气嘿成。

评价一件作品也没有标准,个人的主观占居着很多比分,缺乏好坏的判断依据,书法创作者的性格,生活阅历,更有其天生的艺术气质,天生的艺术基因都是决定成为书法家成功的决定因素。以理工科或其他人文学科设计的学位评估方法对书法艺术水平的认定不完全有效,说白了,没有这个艺术基因或艺术气质的人,练一辈子也练不出个书法家来的,当然也在学校里学几年就能被评为书法碩,博显然也是有问题的。

书法是有艺术基因或气质的人,在不断学可写字规范,同时具备创意创造力的人,在名家指导,或自悟中,不断研究探索书写方法,结累,而形成自己书写特点而创作神来之作的偶然产物。才是有价值的书法作品!


斯汀克


启功,一代大师,说:书法专业就不应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此言有理,所言极是!

鄙人不通书法,不懂字画,但有多次和启功大师学生李洪海李老师接触的机会,目睹了李老师的现场创作,交流了思想,从李老师的一言一行感悟了书法家的情怀,或许是因为启功大师的学生,或许是一名军旅书法家的原因,我从对李老师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学历不代表能力。俗话说,大树不一定长在森林中,才子未必生在学府中。李老师是从小酷爱书法,从军后潜心钻研,如痴如醉。相反,并没有一味的补学历,考证书,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方有幸拜启功为师。

二、书法无边,学历有限。书法和从医有相似之处,硕士博士毕业了,就功成名就了,但是医生呢?学无止境。同理,书法也是,需要达到一定的境界,需要具备创作的激情,还要有特定的环境,加之不分昼夜的思考,才会有新的创作,才可能有流芳千古的作品。

三、学历与书法互相影响,但未必相得益彰。学历具有功利性,这个无可厚非,但是书法未必。李老师待人真诚,不分贵贱,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无论是军委总部还是边远哨所,都有他的作品。试想一下,如果他为了学历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或许有了学位,但是未必有今天的书法造诣,也未必有今天的豪气与名气。



做有本事的老实人0


另类君解题^_^

中国的许多国学成就和文化艺术都难以量化,这个和西方提倡的标准化大生产有着本质区别。

例如西方对金银的鉴别和划分,有含量、重量、比重、成色等严格标准,具体到医学方面,血糖、尿糖、血蛋白、毛细血管都有严格定义和参数做依照考量,而中医对糖尿病只有一个描述:消渴。

再者说来,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句话更能说明问题,黄金有重量,有纯度,而玉器怎么算?没听说过有“含玉量”的说法,其他如书法、国画、京剧等国粹都无法用具体的参数标准来衡量优劣等级。

启功先生曾说:

“写成什么样就叫书法博士了,写成什么样就叫书法硕士了,没有标准,无法判断。”

中国是人情社会,在衡量许多事物的时候,难免以个人好恶作为评判出发点,而非严格理性的具体标准,况且书法到底咋样,真的很难以具体的参数作为标准依据。

启功先生的书法水准毋庸置疑,然而就像评职称一样,水平到底若何还有个参数标准,例如在国家一级期刊发表过三篇文章,个人学历以及工作年限等硬杠杆,但国家一级期刊的论文可以花钱购买版面,论文也可以花钱请枪手来写,个人学历和工作年限也都能造假,你懂得。

评职称尚且如此,书法家的书法水平优劣更是不遑多让。

另类君言尽于此,告辞!


另类文史


书法艺术专业是否可以设“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够狭隘的去看,也就是说,不能够只在“写字好不好”上去看,应该广义得去看待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从研究、分析、探讨、赏识、审美、价值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文字的出现、发展、变革等意义上去学习,真正培养出一批在书法艺术领域的高材生,他们就可以说是书法硕士或书法博士,我们不应该只看这些书法博士写书法作品的水平高低,甚至在这个高低问题上不加考虑过多。

我个人觉得,启功先生不支持书法专业设“硕士或博士学位”的观点是狭隘的,不符合我国书法艺术的历史国情的。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当初欧阳中石想拉启功招收书法博士,被启功一句话给挡了回来:『你告诉我,什么样的字是硕士的字,什么样的字是博士的字?』启功直到去世,也未招收一位书法博士。

其实启功只对了一半,光写字的书法博士当然是个笑话,但做研究的博士却应该有。就像所有的中文系,从本科阶段开始,他们就不培养作家,而是培养研究语言、文学的学者。如果你到中文系去,问人家系里出了多少作家,一定会被轰出大门,因为这是再外行不过的提问。

当今社会,对书法教授、书法博导、书法博士存在模糊认识,其实就是利用了社会上对职称、学位制度的无知,模糊了创作与学术的分野,让人误以为他们的创作获得了最高的职称,或是最高的学位,从而达到自增其重的宣传效果。但事实上,无论是教授、博导,还是他们的门生,没有一个可以靠写字获得职称或是学位,相反,博士招生根本就不考你写字的本领,博士课程中也不应有写字一项。对于教授与博士来说,会不会写字不重要。

毋庸置疑,高等书法教育的使命不是培养书法家,而是培养人们对书法的鉴别与欣赏能力,进而透过对于书法的历史与理论的研究,来理解我们古代文明的视觉呈现方式,这便是大有意义的。培养会写点横撇捺的,是形而下的技术,不是大学教育的职能;而书法历史及其理论的研究,则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人们从中可以获得的,除了书法的审美与技巧,还有各个时期的制度、环境、学术与风气的变化,它和具体的时代与文化结构有着强烈的关联。











刘坤书法诗词


启功先生不赞成书法硕士博士

  艺术评论:你曾说过学中文的本科或博士毕业之后都不能写诗词,这也是个问题。说起书法专业,其实过去根本也都没有书法专业——书法应当是中国文人必备的基本功。

  赵仁珪:对。现在分科分得非常非常细,书法都成为一个专业了。过去哪有把书画当做专业的。北京一所大学成立了一个书法系(是首师大),欧阳中石当时没有足够的自信办这个,他想拉启先生一起来办。

  艺术评论:启先生当时怎么说?

  赵:他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启先生说:“写成什么样就叫书法博士了,写成什么样就叫书法硕士了,没有标准,无法判断。”启先生也从来不说书法能够成为一个专业。

  艺术评论:包括启先生对“书法大师”这一称呼似乎也是抵触的。

  赵:对。后来欧阳中石在首师大办了书法专业,他们在书法后面加了“教育”二字,书法教育硕士、书法教育博士,搞点书法理论研究。当然这方面我也不评价。总的来说启先生是不太同意的。

  艺术评论:你印象里,启先生对于书法教育当时有没有说法?

  赵:也没什么。一开始就是不太同意书法系这种做法,不过他也不会当着欧阳中石说他不同意。他是说,“什么叫书法硕士,什么叫书法博士,标准拿不出来。”等于就推了这事儿。

  艺术评论:启先生专门收过书法方面的学生吗?

  赵:没有,自称是启功书法学生的其实都不是。


笨兔笨虎


书法是一门以实用为基础的艺术,把这门艺术设到硕士和博士学位,从表面上看,是一些文科院校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希望通过设立硕士和博士学位来培养一批书法精英,来引领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继续与时俱进,启迪智慧,美化生活,服务社会。这种想法和初衷是非常好的。

确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书法的受众最终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前,我们当代的书坛上广泛涌现的是”名人书法”,还有大量标新立异的“江湖体书法”,“丑书”等,潜心钻研,承前启后书法艺术的书法名人却是少之又少。如果设立书法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将有力地促进书法艺术的正本清源,让一批批系统学习,刻苦钻研书法的科班生高手走入社会,传承和弘扬好书法艺术将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然,设立这些学位,难就难在如何对这些学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阶定位,如果院校师资跟不上,培养出来的书法硕士,博士出现论理论功底不如民间高手,书法艺术造诣不如民间高手,则会引发法书法界的不良舆论。毕竟书法艺术是最容易出现“高手在民间”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设立书法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意义重大,但师资非常重要,学员的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一定要与学位相匹配,否则还是慎重些为好。

本人是书法艺术的忠实爱好者,尤其是喜欢硬笔书法,下面附几张练字手稿,欢迎大家关注,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