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催俄羅斯趕工“海豹”號核潛艇,催出了重大事故

在俄羅斯人“神聖不可侵犯”的法定休息日裡仍在進行海試的“海豹”號,也讓其最終用戶印度海軍受到了部分俄羅斯民眾的指責“印度人催得太急了”。2008年10月28日,“海豹” 號第一次出海進行航行試驗,接著就傳出了“印度海軍的艇員要在11月份開始學習使用核潛艇的消息”,果然,僅僅一週之後,“海豹”號就出事了。

印度催俄羅斯趕工“海豹”號核潛艇,催出了重大事故

“海豹”號核潛艇


2008年11月8日20時30分,由阿穆爾共青城船廠建造、正在日本海水下80米處進行海試的“海豹”號(K-152)核潛艇因其一艙、二艙的化學滅火系統(即封艙滅火系統)擅自啟動,導致3名接艇部隊的軍人、17名負責交艇工作的船廠工人被滅火系統噴出的氟利昂傷害致死,另有21人則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事故發生後,傷員被海軍派出的救援直升機及“特里布茨海軍上將“號反潛艦救回陸上並進入醫院接受救治,“海豹”號則停止海試工作,於第二天自航回到了太平洋艦隊大卡緬潛艇基地。

印度催俄羅斯趕工“海豹”號核潛艇,催出了重大事故

“海豹”號核潛艇


事故驚動了當時的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及俄聯邦檢察院,俄國防部副部長科爾馬科夫及海軍司令維索茨基也馬上奔赴俄太平洋艦隊,但由於俄海軍最初並沒有向媒體透露事故潛艇的名字,而且其最初通報的死亡人數 20多人,也與後來正式宣佈的 20人有細微的差別,因此,當俄海軍宣佈初步認定事故為人為因素引起,並據此逮捕了一名曾在艇上值更的水兵後,俄羅斯媒體上立即出現了“軍方刻意隱瞞事故原因”的質疑聲。

“海豹”號屬“阿庫拉”-2級攻擊型核潛艇。為了對抗美國的“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蘇聯海軍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建造971型“阿庫拉”級核潛艇。該級核潛艇同時在北德文斯克船廠及共青城船廠開工建造,蘇聯海軍原計劃建造25艘該型潛艇,其中12艘在北德文斯克廠建造,13艘在共青城船廠建造。但是,1983-1991年期間,只開工建造了19艘(北德文斯克9艘,共青城10艘),最終每個船廠都建成了7艘該級核潛艇進入海軍序列。

印度催俄羅斯趕工“海豹”號核潛艇,催出了重大事故

“海豹”號核潛艇


1993年,俄軍方決定停止在遠東地區建造核潛艇。共青城造船廠中一艘殼體已完成1/4的該型潛艇被拆毀在船臺上,但其餘2艘(包括1993年開工建造的“海豹”號)被保留了下來。不過,由於資金不足,該艇一直未能建成完工。直到印俄簽署租借核潛艇的合同之後,“海豹”號才於2007年7月3日建成。

較之其他在俄海軍服役的姐妹艇,“海豹”號應用了更多的先進技術設備,其性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步。比俄羅斯的第二代核潛艇,其噪聲強度降低了5倍左右。“海豹”號核潛艇在離開阿穆爾共青城船廠的船臺之後,就進駐到濱海邊疆區的驗船基地並在那裡完成了其最後的技術聯調和繫泊試驗工作。根據原定計劃,該艇的航行試驗結束之後,就將馬上啟動國家驗收程序並正式列裝。 曾經租借過蘇聯核潛艇的印度一直謀求建設“藍水海軍”,而且971型核潛艇不僅適合印度的“遠洋海軍”構想,還能為印度消化俄羅斯的核潛艇建造及應用技術提供幫助,因此,“海豹”號與印度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國際社會上極其關注的一個話題。

印度催俄羅斯趕工“海豹”號核潛艇,催出了重大事故

印度海軍租借的“海豹”號核潛艇


”海豹”號的身份也較為特殊,多家印、俄新聞媒體的消息,印度將在“海豹”號完工後租借這艘核澘艇。印度媒體曾報道,印度海軍將在2008年11月份派艇員到俄羅斯學習該潛艇的應用技術,因此,當俄海軍新聞發人德加洛上校透露“潛艇出事時艇上竟然有208人(正常額定乘員是73人)”後,也立即有俄羅斯媒體開始懷疑事故發生時艇上是否有印度水兵的存在。

事後,俄羅斯海軍表示將保存“海豹”號攻擊型核潛艇,而不會將該潛艇租借或出售給印度海軍。但是“海豹”號攻擊型核潛艇事故發生後,印度也並不介意,為了租下該核潛艇,獲得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印度更不惜一切代價要獲得“海豹”號攻擊型核潛艇。

2012年4月4日,印度向俄羅斯租借的“海豹”號核潛艇正式入編印度海軍,這艘租借的核潛艇讓印度躋身“核潛艇大國俱樂部”。這艘造價10億美元的潛艇將在印度海軍服役十年,光租金就超過了9億美元。交付印度後,“海豹”號核潛艇更名為“查克拉-2”號

(喜歡請加關注!精彩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