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我都是"为你好",成为阻碍孩子成长最“有效”的话

文l松鼠妈咪(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人世间最伟大无私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但有时候父母一些不得当的言行也会在不经意间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阻力。如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积极健康的教育引导,是为人父母的终生课题。

邻居小美是幼儿园大班的一名班主任,生性喜爱孩子的她在工作岗位上更是恪尽职守、游刃有余,尤其擅长通过分析每一位孩子性格和习惯的不同因材施教、有所侧重的进行引导,因此也是小区育儿群内有名的家庭指导师。

前几天她在育儿群分享了一个以前她在家访过程中遇到的事情—糖糖是她所带班级的插班生,小姑娘皮肤雪白、水汪汪的大眼睛更是灵气十足,初次见到这个小姑娘时她就异常喜欢。

只是孩子可能是由于对新环境的陌生,所以总是沉默寡言不喜欢和任何小朋友接触,没事就一个人静静躲在角落,她想着或许过一段时间等糖糖和大家熟悉了就会有所变化。

家长:我都是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糖糖还是不愿意和班级里的任何小朋友接触玩耍,即使有小朋友主动靠近她也毫不理睬,因此小美决定必须要对糖糖进行一次家访才可以。

小美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到达糖糖家,糖糖妈妈热情的招待小美就坐。其中发生了这样一幕小插曲。

为了对老师的到来表示迎接,妈妈让糖糖弹一首新学的钢琴曲目给老师听,起初孩子稍微有些排斥,于是这位妈妈略带指责的大声说道:“都是为了培养你,妈妈才不得不放弃工作成为家庭主妇,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随即而来的就是孩子止不住的嚎啕大哭。

就在那一刻小美似乎明白了糖糖之所以在幼儿园总是沉默寡言的原因所在。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像糖糖的妈妈一样,时常把“为你好”挂在嘴边,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无形的重担压得孩子喘不过气而不自知。

​总是把“为你好”挂在嘴边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呢?

父母的“为你好”,会成为孩子无形中的精神压力;

当父母总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引导教育成长中的孩子,无形中等同于给孩子固定上了一套沉重的枷锁,让孩子在平时正常的生活中负重前行,莫名的多了一股精神压力。

家长:我都是

​当父母的“为你好”时常萦绕孩子耳畔,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会受到相应的束缚和影响,生怕自己一个错误的言行或举动会引发父母的伤心和难过。

因此伴随着父母“为你好”这股无形的精神压力,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表现的瞻前顾后、畏手畏脚。

父母的“为你好”,会引发孩子内心的脆弱与敏感;

当孩子的言行没有顺从父母心意,父母便站在道德至高点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对孩子进行绑架,甚至发怒指责。这般言行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无形的伤害,并成为孩子难以磨灭的记忆。

当父母的“为你好”成为孩子无法抹去的记忆,孩子的内心便会对这件事情久久难以忘怀,于是在之后遇到同样事情或再一次可能会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时就会不自觉的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内心变得脆弱敏感。

家长:我都是

父母的“为你好”,容易引发孩子悲观性格的养成;

当父母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某一件事情时,习惯性的用“为你好”来增添孩子的压力迫使孩子达成,本质上而言就是在干涉孩子的自主选择权。

一旦孩子发现父母时常以“为你好”为由对自己的选择强加干涉,便会让孩子感受到自我话语权和选择权的缺失,于是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变得消极、悲观。因此父母的“为你好”,不利于孩子积极健康性格的养成。

父母的“为你好”,会阻碍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

孩子只有拥有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在今后步入社会时,才能积极的处理好所有的人际关系。而一旦父母的“为你好”,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长期养成的此类不良习惯就会成为孩子今后人际交往中的重大阻力。

对于父母而言,如果真的为了孩子好,就切不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给与孩子沉重的精神枷锁,只有让孩子生活在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中,才能助力孩子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积极阳光的茁壮成长。

家长:我都是

​打破“为你好”的精神枷锁,父母应该怎么做?

1、父母的“为你好”意识,要从源头摒弃;

意识决定行为,所以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父母首先应当从源头摒弃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的思想。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也不要总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要求孩子一切听从自己的意愿。

只有从源头上将“为你好”的思想意识杜绝,父母才能在日常教育引导孩子的过程中避免强加给孩子无形精神枷锁的行为发生,才有助于孩子积极快乐的有所成长。

2、承认孩子的“独立个体”性,尊重孩子很重要;

父母之所以习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引导教育孩子,是因为在内心深处始终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没有承认孩子也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有自己的生活权力。

为了孩子能够积极健康的有所成长,父母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承认孩子的“独立个体”性,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基础之上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判断。

家长:我都是

3、尝试着和孩子做朋友,切忌以父母的权威对孩子道德绑架;

当父母的“为你好”总是脱口而出,说明已经习惯性的站在父母权威的道德至高点上对孩子进行行为意识的绑架,这样的做法对于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及良性的家庭教育都是极为不利的。

在日常教育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当尽量保持平等的关系,学会俯下身段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站在父母权威之上拉开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产生畏惧。

4、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和孩子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孩子对于父母的信任程度决定了父母是否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心理变化,对于能否及时正确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当学会有意识的和孩子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通过定期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或定期对孩子的陪伴玩乐渐渐取得孩子的信任和依赖,力争成为孩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家长:我都是

​孩子犹如一颗“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呵护和正确引导,为有如此才能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成长为参天大树,而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而言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作为父母,倘若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习惯性的以“我都是为你好”来强求孩子达成自己的心愿,这样的行为是非常不明智且必须加以改正的。父母应当明白,孩子也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需要被尊重和理解,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阳光健康的有所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