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如果最后只剩一个未发现的感染者,还会出现第二次爆发吗?

air昕


虽然社会各方面在逐渐恢复,但彻底消除以前,一些必要的防治措施还会继续运行一段时间,人民群众也不会放松警惕,所以即使局部死灰复燃,也不太可能再次大规模爆发。就如老兵说的,炸过的坑最安全,大家还惊魂未定,其实是比较安全的,因为每个人都小心谨慎了。[晕]那么疫情永远也不会再爆发了吗?2003年,估计很多人已经问过同样的问题……我们应该祈祷,2036年,会有一个不同的答案。[晕]


石148474511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看过好莱坞的灾难片,都知道,最后经常会留个续集的引子,比如巨蛇被消灭后,结尾会留个裂开的蛇蛋。

假如疫情后只剩一个未发现的感染者,会第二次有爆发吗?

答案是可能会,但在中国短期的可能性不大。不是因为存在最后一个感染者,而是这个病毒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宿主不在人体,而在动物身上。

因为经常这次疫情后,我们无论从防范意识和治疗手段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加强,防御机制也会做及时有效的应对。比如再发现烧,无论医院和个人会做特别关注,有影像和核酸检测试剂可以做确认,疾病控制中心会第一时间有记录。当样本病例出现不良迹象时,就会启动对于的紧急响应。所以这个不用担心。新冠病毒不是艾滋病,医学观察期是14天,很容易短时间就被发现的。

因为病毒一直存在,所以有可能在非洲或者其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爆发。就如同埃博拉病毒,历史爆发了好几次。但又因为,有了我们这次抗疫情的经验和病毒的研究,其后再爆发的病毒就会很快被控制下去。


枝上橘子


如果没有出现可以大规模使用的特效药或者疫苗。这种可能性还会出现。

阻止这场疾病的办法

第一,隔离封堵饿死病毒

第二,特效药

第三,多次传播毒性降低

第四,气温高热死病毒,惰性增大。传染能力下降。

目前看来由于出现隐形带毒者和潜伏期延长,因此封堵已经变得非常难。又现在发病还在继续也表明病毒毒性衰减很低,高温地区国家目前看也不是很有效果。因此目前只有想方设法拖延时间,抢特效药或者疫苗的出现。特效药这个已经成为这次战役的关键了。


普通用户007


肯定的说不会!

等真正把疫情控制到只剩最后一人时,祖国和人民早已找到降服病毒的办法。到那个时候新冠肺炎在我们眼中如同蝼蚁一般。致敬一线的医护人员,你们就是大家的守护神!感谢!!武汉加油!中国必胜!!


t糖糖同学


像你说的这种情况,我的依据是,春天的来临,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积极,春天是大自然的生发季节,气温回升,对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其一,其二,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冬天是最弱的,春天来了,抵抗力增强,人自身对抗病毒的免疫力增强了,因此对病毒的传染是不利的。

目前,药物的生产,以及人们的足够重视,早就提示人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就不会有突发事件这么狼狈不堪?这就是说比如有一个人突然打你一拳,你倒地了,受伤了,他再来一拳你就会躲过去,就避免了倒地受伤。

因此,无论怎么样,也不会再次大规模的爆发。就像非典一样,当年治愈以后,也没有再次大规模爆发。


顺是而为1


基本不太可能。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的毒性应该越来越弱,而天气也越来越暖和,不适合病毒的生长需要。之所以之前的疫情爆发首先是病毒的不确定性,因为在流感季很多人当成普通感冒,没有采取隔离措施,导致人传人感染以后快速扩散,武汉又属于一线大城市人口众多,流动人口不占少数,恰逢春节前的春运时刻,病的潜伏期又相对较长,对于及时发现及时管控非常不利,很多人都当普通感冒治了,即使初期医护人员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随着事态的发展科学的防治,精准的施策疫情防控效果越来越好,到目前为止除了湖北以外,全国各地数据都承下降趋势。如果真像题主所说,如果只剩一个感染者未发现,我想当事人要么就病发,他自己也会挺不住,要不就是未发病但携带病毒,过了这么久凭这个人这么强悍呢免疫能力也已自愈了,所以不会二次爆发





檻上人


疫情如果最后只剩一个未发现的感染者,说明疫情从肆虐到衰减败退到最终消亡,瘟疫走上了不归路,已无力再袭扰人类,瘟疫最终会离开那个最后的感染者,彻彻底底败给人类!👍


喜阳羊


会的,在该病毒不会因气温高而被致死的情况下。现在,正处于战疫第二个14天的关键时候,要继续严格隔离,不可功亏一篑,对主张复工的人要严肃处理,逼迫他们立下“砍头军令状”!


荣耻鉴定师


你好!很高兴参与讨论这个问题,会不会大爆发,下面是我的一个认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084cf239a9c4e8a8f162df508699e43\

强大大的野钓之旅


会的,只要有一个漏网之鱼,就会引发新一轮的传染!所以,每个人目前都要小心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