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能力與生俱來,為何孩子越大越不會思考


深度思考能力與生俱來,為何孩子越大越不會思考


深度思考能力與生俱來,為何孩子越大越不會思考

因為,


有了哲學的能力,


我們


才會得出下面這個結論——


只有那些


從不仰望星空的人,


才不會跌入坑中。


教育孩子,


不過如此。


深度思考能力與生俱來,為何孩子越大越不會思考


即便是呀呀學語的孩子,也會奉獻和提出一些深奧的問題,如果你認為這純屬偶然,那可就小看孩子們了。


一個人之所以會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就是因為好奇與思考是人腦的本能

,孩子亦然。


孩子天生就會思考,而且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有深度思考的能力,這常常表現在孩子們會提出一些直擊事物本質的問題,比如——


宇宙的外面有什麼?


時間是從哪裡開始的?


太陽的裡面有什麼?


地球為什麼是圓的?


這顆蘋果是活著的嗎?


我們為什麼要吃動物?它們疼嗎?它們會傷心嗎?


人是從哪裡來的?


所有的生命都會死嗎?為什麼會這樣?


神真的存在嗎?我們是怎麼知道的?


……?


深度思考能力與生俱來,為何孩子越大越不會思考


聽到這樣的問題,你可能會撓頭,但只要略加思考,我們就會發現這些涉及科學、宗教、道德、人與社會的種種問題,正是一個人對世界和自己用心思考使然。


你或許會說:“一天沒事儘想這些沒有用的問題有什麼用?!能當飯吃啊?!還不如把心思用在哪些有用的事情上呢?!”


如果這樣想,我們就忽略了一個真相——


一個人對這個世界、對人自己、以及對自己與這個世界關係的好奇與探索,恰恰決定著這個人的自我價值建構。


道理很簡單,一個人的對世界的看法(世界觀)和他對人生的看法(人生觀),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關係,正是他對自我價值的取捨,是人生價值的源泉。


換句話說,任何一個人未來的價值就取決於他對世界和自我的好奇、探索、思考和行動


深度思考能力與生俱來,為何孩子越大越不會思考


我們常說,讀懂了孩子,就讀懂了人類的靈魂。


孩子未來的興趣和成就,往往就是這一刨根問底的思考探究能力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的果實。


忽視它們就意味著在抨擊孩子們的夢想,善於捕捉它們恰恰是對孩子自我驅動能力最大的褒獎。


可以想見,當孩子常常纏著你不停地追問你某個問題時,成年人的不屑一顧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感受?


成年人可以無視自己的無知,但絕不能無視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構的起點。


深度思考能力與生俱來,為何孩子越大越不會思考


我們可能會好奇——誰也沒有教過孩子想這些問題,他們這種深度思考的能力是從何而來?


這就好比我們在追問“大腦為什麼會思考”、“意識究竟從何而來”一樣,只能等待科學的研究。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孩子天生就具備這種深度思考的能力——哲學思維。


很多人可能堅持認為“哲學艱澀難懂,還是個無用之學”,但事實卻證明一個人的“三觀”恰恰是“哲學”的結果。


無論你是否承認“哲學”的價值與意義,哲學的過程就是你人生的過程


舉個簡單的例子——


你很頹廢說明你的世界觀至少是灰色的,所以你對自己的人生境遇就有了消極的認識——不過如此,早完一死,於是你開始大把揮霍光陰,不求上進,最終人生也就這樣了;


但是,在另外一個世界的你缺貨的光彩照人,因為你覺得世界永遠都是有黑又白,但自己的認識與努力決定自己眼中世界的成色——奮鬥肯定和幸福有關,於是即便你沒有幹成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也給孩子留下了耀眼的人生剪影。


為什麼會這樣呢?


答案就在於兩個截然不同的你裝著兩套不同的思維認知系統,但前者的你卻從未認真反思過你的那套系統是否對路子。


深度思考能力與生俱來,為何孩子越大越不會思考

這種用深度思考拷問自己“為什麼是這樣的人”,而不把它當成理所當然,繼而刨根問底求真相的能力,就是哲學思維最本真的表達。


孩子往往會將這種思考的力量用在自己好奇和感興趣的事物上,然後就有了前面那些深奧的問題。


正是基於這樣不懈地探索、思考和認知,孩子才一點點揭開這個世界、自己和社會的真相,凝聚起自己的價值歸宿和使命感。


在這一過程中,父母耐下性子、蹲下身子與他們一起探究,對孩子們來說就是莫大的肯定、支持與鼓勵,就是在為他們的人生雪中送炭和推波助瀾。


反之,那些認為孩子盡提一些“無用之問”的父母,到頭來只會抱怨“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會深度思考”,熟不知自個兒曾經未經審視的思考才是孩子的萬念之源。


深度思考能力與生俱來,為何孩子越大越不會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