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吴六奇和海宁查家的渊源,在《聊斋志异》中能找到答案

在金庸所写的《鹿鼎记》中有一个铁丐吴六奇,这个人的出场就与众不同。他一身叫花打扮,却敢把御前侍卫打得落花流水。还把他们抓起来当人质,追要赌债。后来与韦小宝结识,一亮身份,原来他虽然官居满清的广东提督要职,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实际的身份是天地会的洪顺堂的红旗香主,以反清复明为己任。

金庸笔下的吴六奇和海宁查家的渊源,在《聊斋志异》中能找到答案

金庸

在狂风暴雨之中,吴六奇慷慨激昂,在江上高唱《桃花扇》里的唱段,高亢入云。好一派忧国忧民,悲愤满腔的情怀。后来吴三桂造反起兵,他被归氏一家误杀,不由得让大家对他的死扼腕叹息。

可是,在真实的历史里,吴六奇是金庸所写的一样吗?恰恰相反,吴六奇并不是天地会的成员,他是满清忠实的臣子。在他投靠满清后,主要就是在广东沿海作战,而他的主要对手就是郑成功。他怎么可能去参加郑家创建的天地会呢?反清复明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金庸笔下的吴六奇和海宁查家的渊源,在《聊斋志异》中能找到答案

吴六奇

那金庸为什么要在《鹿鼎记》里把吴六奇塑造成一个反清复明的志士,并且不惜溢美之词呢?在《聊斋志异》中有着答案。

众所周知,《聊斋志异》中大多写的是鬼狐神仙,写现实生活的篇章比较少。但是在《聊斋志异》却有着一篇《大力将军》,这一篇则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由此可见,这件事对蒲松龄的触动有多么大了。正是如此,他才会破例将这件事写进他的《聊斋志异》。

这一篇《大力将军》里面的主角,一个是海宁名士查伊璜,另一个就是铁丐吴六奇。在这一篇,写的是查吴二人的奇遇、相知和相报,堪称千古佳话。蒲松龄以他出神入化的笔触,写尽了千古侠义之情,写尽了豪杰的风云际会。

金庸笔下的吴六奇和海宁查家的渊源,在《聊斋志异》中能找到答案

蒲松龄

在书中,两人的相遇其实就是萍水相逢。查伊璜根本和吴六奇素昧平生。只是因为奇怪一座寺庙中的一口满是尘土的古钟布有手印,跟刚被抓过一样。钟下放着能够盛八升东西的竹筐。查伊璜让几个人去掀这口钟都掀不动,这才出于好奇在一旁饮酒,想探个究竟。

不久,来了一个乞丐。只见这个乞丐用一只手掀起钟,另一只手把乞讨来的饭食放进筐里。来回几次,才把东西放完,然后再把钟扣上,再次出去。过了一段时间,乞丐再次回来,依照原样掀起钟吃讨来的饭食。偌大的古钟在他手下就轻如储物木匣一般。

但是,这一相逢,却引出了两人相知的情愫。查伊璜得到了答案并没有扬长而去,而是在这个乞丐身上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他问这个乞丐,“象你这样的大好男儿为什么要当乞丐呢?”

这个乞丐回答说,“我的饭量太大,没有人雇佣我。”查伊璜看他体格健壮,劝他去投身行伍。乞丐还担心他没有机缘去从军。于是查伊璜请他饱餐一顿,换了新衣,还赠送了他五十两银子为他送行。

金庸笔下的吴六奇和海宁查家的渊源,在《聊斋志异》中能找到答案

大力将军

查伊璜没有问这个乞丐的名字,也当然没有指望能够有回报。谁知道,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十几年,豪杰相报就在眼前。

查伊璜的儿子在福建当官,突然有个叫吴六一的将军来拜访他,说是查伊璜的弟子,恳请查伊璜能够来见一面。恰恰查伊璜前来看望儿子,说起此事,查伊璜也不记得自己有这样一个弟子,但是有感于此人的热诚,决定去看看。

谁知道,这位吴将军把查伊璜引进内宅,请查伊璜上座,自己朝服而拜。查伊璜惶恐之时,将军才说道,“先生不记得当年的举钟的乞丐了吗?”

宾主尽欢后,将军不顾查伊璜的反对,将自己家产的一半赠送给查伊璜。后来,查伊璜被卷入“明史案”的文字狱中,多亏了吴将军一力周旋,身家性命方得保全。

金庸笔下的吴六奇和海宁查家的渊源,在《聊斋志异》中能找到答案

大力将军

看过这一篇故事,不由得对查伊璜和吴六奇两个人的相遇相知相报悠然神往。查伊璜与吴六奇萍水相逢,虽然对方只是个乞丐,和自己地位相差悬殊。可是在连对方姓名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因意气相投,就厚加施舍,助吴六奇一臂之力。两人的相遇似乎是偶然,可是仿佛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而吴六奇虽然身为乞丐,可大丈夫不坠青云之志,胸怀满腔抱负。在查伊璜的资助下,他以自己的才干,做出了一番事业。所谓大恩不言谢,他口虽不言,但心中感念查伊璜的恩情,一日也没有忘记。

当吴六奇功成名就之时,他不忘旧恩,心思报答。在找到查伊璜的时候,作为对查伊璜当年知遇之恩的报答,他毅然将家产的一半送给查伊璜。在后来查伊璜身陷文字狱落难之时,他不避嫌疑,将查伊璜救出大难,保全了查氏一族。

金庸笔下的吴六奇和海宁查家的渊源,在《聊斋志异》中能找到答案

蒲松龄

金庸的祖上源自海宁查家,他的原名叫查良镛,金庸是他的笔名。他当然知晓吴六奇和查家的这段渊源。查伊璜的侠义精神,也成为查家的精神财富,流传在金庸的身上。金庸能够写出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当然,将吴六奇写成反清复明的义士,让他作为自己书中的正面角色,这对于金庸来说也无可厚非。我们也没有必要非要从历史中去探求个究竟。不管怎么说,查伊璜和吴六奇的相遇相知相报,是人生中之一大快事。千古之下,侠义之风犹存。

金庸笔下的吴六奇和海宁查家的渊源,在《聊斋志异》中能找到答案

蒲松龄

《大力将军》短短一篇小文,写尽千古英雄情怀。查伊璜青眼识人,义薄云天,厚加施舍而不求回报。而吴六奇慷慨义烈,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至今思之,依然让人悠然神往。

难怪蒲松龄在论及这件事的时候说道:“厚施而不问其名,真侠烈古丈夫哉!而将军之报,其慷慨豪爽,尤千古所仅见。如此胸襟,自不应老于沟渎。以是知两贤之相遇,非偶然也。”可为此浮一大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