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都說孩子是上帝送給我們的天使,聽話又可愛,但是小天使到了2歲後就露出了本性,變成小惡魔,用各種調皮搗蛋讓父母崩潰。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到了3歲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逐漸形成,家長說什麼都不聽,而專家對此的解釋是:3歲的寶寶已經進入了<strong>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具備了初步的思考能力和自我意識,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好騙了。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想要培養孩子的好性格,這4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為什麼不能慣著?英國精神學家曾花費23年的時間對1000名3歲孩子進行觀察,將孩子們的性格進行分類,發現孩子20歲後,性格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這證明了3歲看大並不是沒有依據的。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這主要是因為3歲孩子的大腦發育未成熟,而人的大腦不僅有左右腦,還有

基礎腦、情緒腦、理性腦!在沒人引導的情況下最先發育的就是孩子的情緒腦和基礎腦,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容易被情緒控制,無法做出正確的決定,這個時候孩子犯錯家長不能慣著,尤其是這4個“毛病”該打就得打。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一、亂髮脾氣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多半是因為這2個原因導致的:

1、由於情緒腦發育速度過快,孩子的自我意識很容易被情緒所控制,所以才會亂髮脾氣,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家長就要使勁管,該打就得打,不然長大了更管不了了。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2、在孩子的潛意識中會認為只要自己發脾氣,家長就回來哄自己,所以此時家長應該冷靜對待,等孩子發完脾氣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最好是通過睡前故事的方式來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同時讓孩子知道發脾氣沒有用,父母是不會因為孩子發脾氣而妥協的。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二、不尊重長輩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這對於孩子的爺爺奶奶來說更是對這個大孫子疼愛的不得了,很多孩子在被父母教訓過後就會去找爺爺奶奶告狀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老人對孩子這種無底線的寵愛只會讓孩子養成驕縱的性格,甚至不尊重長輩,有不順心的地方就對長輩大打出手,這種孩子從小就敢打長輩,長大後還得了!所以家長一定不能慣著這樣的“毛病”。

三、說謊話

由於孩子的理性腦發育較晚,所以語言能力比較差,很難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有的時候就會營造出一種說謊的假象。一般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撒謊較多,主要目的是逃避責任,害怕父母責罰。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這是一個很惡劣的事情,如果家長不管,那麼就是助長孩子撒謊的氣焰,而3-6歲又是性格形成關鍵期,所以絕對不能容忍孩子撒謊,只有儘早糾正,孩子才會迷途知返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四、愛哭

有多少家長家裡有這樣一個孩子,前一秒孩子霍霍人,你剛說一句話,孩子就已經變成一個委屈寶寶了,一個勁地哭,這樣的孩子極少數是機靈,大部分是性格懦弱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而性格懦弱的孩子多半是家長的溺愛導致的,作為父母不僅要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同時也要捨得批評教育,如果一直寵著孩子就會導致孩子變得敏感懦弱,為了孩子好,建議從小教育好。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而孩子的性格天生就是一張白紙,需要靠父母后天的培養去填充,6歲前趁著孩子的性格沒有成型之前培養孩子的性格和品格,這樣孩子的未來才會更加出色,璐璐給大家推薦兩套培養孩子好品格的繪本<strong>《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

與<strong>《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希望能助家長們一臂之力。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strong>【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個“毛病”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