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学者林语堂及其台北故居(图)


“幽默”学者林语堂及其台北故居(图)

林语堂先生近照

林语堂先生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1895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漳州),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是中国现代集著名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发明家、旅游家于一体的知名学者。

“幽默”学者林语堂及其台北故居(图)

林语堂发明的打字机

林语堂先生曾获上海圣约翰大学学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也是现代较早一位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内外的中国作家。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林语堂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林语堂先生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老子的智慧》、《浮生六记》等。

“幽默”学者林语堂及其台北故居(图)

林语堂作品

1966年,落叶归根的思乡之情让林语堂先生离开美国,定居台湾台北阳明山。1967年,林语堂先生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因病逝世,享年81岁,后归葬台北故居后园。

“幽默”学者林语堂及其台北故居(图)

林语堂先生墓地

林语堂先生的作品风格

林语堂的语言翻译特点是通畅易懂,中等文化的读者都能看懂,这一点有点像白乐天的诗。1936年他写《生活的艺术》时,写到260页,觉得用语深奥,论辩枯燥,会失去读者,于是推倒重来,换用一套话语,以风可吟、云可看、雨可听、雪可赏、月可弄、山可观、水可玩、石可鉴之类细腻动人的东方情调去观照竞争残酷、节奏飞快的西方现代生活,于是文风一变,空灵动人。他避用哲学概念,弃用政治口号,引俗入雅,降雅为俗,将雅俗融合,写出了无学究气、智慧而快乐的生活哲学。

“幽默”学者林语堂及其台北故居(图)

台北阳明山林语堂故居

“幽默”一词是林语堂先生从英文“Humor”一词翻译过来的。“幽默”一词内涵丰富,意思到位,再加上林语堂先生提倡“幽默文学”,因此,他也获得了“幽默学者”、“幽默大师”的称号。

林语堂的散文半雅半俗,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往往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心境来旁观世情,用平淡的话语去赞扬美文,这样便形成一种庄谐并用、私娓娓语式的闲适笔调。他的文字自然流畅,幽默而不荒唐,自有意趣。不过有时轻松过度,少了一份厚重。林语堂的这种风格同他对文字的见解有关。他认为:“世上有两个文字矿:一个是老矿,一个是新矿。老矿在书中,新矿在普通人的语言中。次等的艺术家都从老矿中去掘取材料,惟有高等的艺术家则会从新矿中去掘取材料。”

“幽默”学者林语堂及其台北故居(图)

台北阳明山林语堂故居

林语堂的文风站在高于现实处,以自由主义精神写智慧文章。他的文章虽也讲要直面人生,不过并不缀以惨淡的笔墨;也讲改造国民性,但并不攻击任何对象,他以观者的姿态把世间纷繁视为一出戏,书写其滑稽可笑处,进而追求一种心灵的启悟,以达到冲淡的心境为最上乘。他坚持用散文的笔调本色为文,从而广达自喜、独抒性灵。林语堂这种融汇了东西方智慧的幽默情味,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维度,另辟蹊径,对当时、尤其是当下的读者意义重大。

林语堂先生的家庭生活


“幽默”学者林语堂及其台北故居(图)

林语堂与妻子廖翠凤

林语堂婚前曾有两位恋人,妻子廖翠凤是他的第三位恋人。育有三女,长女林凤如 (如斯)、次女林玉如 (太乙)、小女儿林相如。廖翠凤是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虽然廖翠凤的母亲认为林语堂家里太穷而有异议,但廖翠凤还是坚决果断地和林语堂在1919年1月9日成婚。结婚后,他征得廖翠凤的同意,将结婚证书烧掉了,他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婚后不久,林语堂和廖翠凤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攻读硕士学位。

“幽默”学者林语堂及其台北故居(图)

台北阳明山林语堂故居

尽管婚后生活清贫,但林语堂认为,“只有苦中作乐的回忆,才是最甜蜜的回忆。”他认为婚姻并不是以善变的爱情为基础的,而是爱情在婚姻中滋长,男女互补所造成的幸福,是可以与日俱增的。林语堂夫妇在五十周年结婚纪念日时曾经表示他们“金玉缘”的秘诀就是“给”与“受”。

1995年,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参加厦门大学举办的林语堂百年诞辰学术讨论会,宣读了《忆父亲》一文,回忆父亲曾对她说:"文章做不好没有关系,人却不能做不好。我觉得看一个文化人,就要看在这个文化里长大的人是变成怎样的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比较之下,所有其他的成就--艺术、哲学、文学和物质生活--都变得毫不重要了。"

“幽默”学者林语堂及其台北故居(图)

林语堂与妻子廖翠凤

林语堂先生的最幽默经典的八句话

1. 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2. 目光放的远了,你就不会悲伤了。

3. 人生譬如一场滑稽剧,有时还是静观而微笑,胜于参与其中一份子。

4. 你只要说出你的真意,世界上似乎不会没有与你同感的人。

5. 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迷人。

6 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而在教义与已相背时,中国人会说,“人定胜天”。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

7. 女孩子知道自己有人对她痴情,对大家会更文雅、更和蔼、更同情,因为她在爱人的眼光中找到了自己。

8. 赏玩一样东西中,最紧要的是心境。

“幽默”学者林语堂及其台北故居(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