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漫漫長假,何以為樂。十日之談,彈指一揮。在這一特殊的時期,來場屬於自己獨特的十日談,打發這百無聊賴的長假生活。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昨天我介紹了《如何看一幅畫》,從六個方面,三十六個點以及三十六幅油畫教會大家如何看一幅畫。希望昨天的介紹可以啟迪你對於繪畫的熱情或者對於繪畫的欣賞。

今天我依舊想介紹一本書,這本書和吃有關。這幾天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發現疫情把我們一個個都逼成了廚子,今天蒸涼皮,明天攤煎餅,後天再來碗油潑面,歡樂的氣氛也沖淡了對於疫情的恐懼。中國,不愧是一個會吃的國度。但是中國人會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孔子就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說法。會吃也成為了歷代文人墨客自我標榜的方式。

在我國清代就有這麼一位大才子袁枚,他38歲歸隱後住在南京小蒼山上的隨園。他對於吃近乎痴迷,只要吃到好吃的一定會讓自家廚子去學,同時也將這些記錄下來。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本名曰《田園食單》的書。但《隨園食單》不只是本菜譜,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兩部分:前半部分是須知單和戒單,也就是關於飲食的各種準則和禁忌;後半部分是按照食材種類,

分成海鮮、江鮮、豬牛羊肉、家禽、野味、魚類等12類,各自記述烹飪方法。這些菜譜,是袁枚在和天下權貴名流交往時,蒐集到的菜譜。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在《食單》序言裡,袁枚把飲食的意義拔得很高,他說自己這個食不厭精的生活準則,既符合周公之禮,又蘊含著治國大道,是聖賢們也絲毫不輕視的話題。這種拉大旗的話術,是古人的標準套路。他接下來的意思,倒是很有道理的:一輩子顯貴的人,能學會居住和建造房屋,富貴傳了三代之後,才能真正懂得吃飯穿衣。吃的精緻和講究,既是格調和階層的象徵,也是文化積累的表現。對於隨園食單的文化價值,我們以後有時間再去談。

今天我要談的是隨園食單裡面的菜譜,大家可以在這段時間裡去好好研究一下,看做出會不會有一種古法神韻的感覺。

蔣侍郎豆腐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把豆腐兩面去皮,每塊都切成十六片,晾乾。將豬油燒至起青煙時放入豆腐,略撒一小撮鹽,將豆腐翻面,加入一茶杯優質甜酒、一百二十個大蝦米;如果沒有大蝦米,就用三百個小蝦米;先將蝦米用開水煮兩個小時,加醬油一小杯,再滾一回,加一小撮糖,再滾一回,將一百二十段半寸長的細蔥放入鍋中,慢慢起鍋。

王太守八寶豆腐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把嫩豆腐切碎,加入香菇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雞屑和火腿屑,一同放進濃雞汁中,炒滾起鍋。用豆腐腦製作也可以。吃時用瓢而不用筷子。

凍豆腐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將豆腐冷凍一夜,切成方塊,水煮滾去豆腥味,加入雞湯汁、火腿汁、肉汁等一起煨燉。上桌時,撤去雞、火腿之類,只留香菇、冬筍。豆腐煨久會松,表面泛起蜂窩狀的孔眼,如同凍豆腐的樣子。因此,炒豆腐應嫩,煨豆腐應老。

燒素鵝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將山藥煮爛,切成一寸長短的段,用豆腐皮包裹,放進油鍋裡炸,然後加入醬油、酒、糖、瓜、姜一起燒煮,以顏色變紅為標準。

豬油煮蘿蔔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先用熟豬油炒蘿蔔,再加入蝦米燉,以熟爛為準。起鍋時撒蔥花,色如琥珀一樣漂亮。

腐乾絲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好的腐乾切成極細的絲,用蝦子、醬油拌著吃。

酸菜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將冬菜心風乾後稍微醃製,加入糖、醋和芥末,連滷一起倒入罐中,也可加少許醬油。宴席時酒醉飯飽之後,吃這種酸菜具有減輕脾臟負擔和解酒的功效。

海蟄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將嫩海蜇放在甜酒裡浸泡醃製,有獨特的風味。表皮光滑的一種稱為白皮,切成絲,可與酒、醋一同涼拌吃。

混套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把雞蛋外殼輕輕敲開一個小洞,將蛋清、蛋黃倒出,去掉蛋黃只留蛋清。把煨好的濃雞湯拌入蛋清中,用筷子長時間攪拌,使雞汁與蛋清充分融和,裝回蛋殼中,用紙把蛋殼上的小孔封好,放在飯鍋裡蒸熟。熟後剝去外殼,仍然像一個完整的雞蛋,此菜味道極鮮。

素面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提前一天把蘑菇蓬熬出汁,把汁澄清;第二天將筍也熬出汁,把面混入煮開。揚州定慧庵的僧人所制最好,但不肯傳授別人。不過做法大致也可以模彷。那純黑色的滷汁,有人說是暗中放了蝦汁、蘑菇原汁,只須澄去泥沙,不要換水;一換水,原來的味道就淡了。

蓑衣餅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乾麵粉用冷水和麵,不可加太多水。揉好後擀薄,把薄片捲攏了再擀薄,然後把豬油、白糖均勻地鋪在面上,再捲攏擀成薄餅,最後用豬油煎至色黃。如要吃鹹的,用蔥椒鹽代替也可以。

作酥餅法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用冷凍豬油一碗,開水一碗,先將油和水攪勻,加入生面,充分揉和至麵糰柔軟,像擀餅一樣。另往蒸熟的面里加入豬油,揉和在一起,不要調和得過硬。然後將生面做成如核桃大小的糰子,將熟面也做成糰子,但須比生麵糰子略小一圈,再將熟麵糰包在生麵糰子裡,擀成八寸長、二三寸寬的長餅,然後摺疊如碗狀,包上各種餡兒。

蝦餅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適量生蝦肉加少量蔥鹽、花椒和甜酒,加水和麵,把面擀成餅,用香油炸透即可。

韭合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把韭菜切成細末與肉餡攪拌,再加作料,用麵皮包好,放進油鍋煎。如果在面里加些酥油更好

燒餅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將松子、胡桃仁敲碎,加上糖渣、脂油,和在麵餅裡,用火烤,烤成兩面黃時加芝麻。廚娘扣兒會做燒餅,把面用籮篩四五次,顏色白得像雪。必須用兩面鍋,上下都用火燒,如果加奶酥更好。

麵茶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熬粗茶汁,把炒好的面加進去,加進芝麻醬也行,加入牛奶也可以,稍微加一撮鹽。沒有牛奶用奶酥、奶皮也可以。

希望以上的菜品,可以讓你的朋友圈美食變得不一樣。也可以藉著美食和古人來場時空對話。

十日談,第九談美食|一份古代吃貨的菜譜,看舌尖上的文化



希望十日結束,我們可以走向街頭,好好看看我們這美好的世間。

如果對我的十日談感興趣,那麼就來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