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生上大学会受同届歧视吗?

诗悠帆


其实这个问题完全取决于复读生自己,而不应该受应届生影响。现在高分复读的情况多得是,北京精华复读学校还专门推出了清北复读班,所以复读生未必都是差生。在扩招前,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能考上个大学就不错(扩招前国内也没有985,211,双一流这种称号),而且在那个年代,本科生就是稀缺人才,本科毕业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而现在本科生在一线城市可能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即便是北大清华毕业本科生也很难找到体面工作)。所以复读生首先必须从心理上清楚,复读并不是低人一等的事,复读生可能更优秀。一是复读生未必分数低,二是复读的经历证明自己有更坚韧的意志,能付出常人不愿付出的努力。当然,复读生也有一个天然易见的劣势,那就是比应届生明显大一岁(甚至大几岁),往往会显得更“老一些”,而且这种“老一些”会体现在面相上,往往开学一报道就能看出来谁是应届生,谁是复读生。这可能就是复读生有点自悲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这种自悲,这种难过,往往是复读生自己心理觉得,老师和复读生可能都不会这么认为。复读生总是自己心理放大了这种悲伤情感,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想。那么如何扭转这种想法呢?我觉得复读生应该朝这么几个维度思考。

首先,复读不但不是丢人的事,还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复读所受的苦,远比应届生多的多,特别是受这二茬罪,更是需要经历常人没有经历的罪。所以有了阅历,难道这不是一件幸事吗?经历了这次劫难,难道复读生会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比应届生差吗?相反,复读生会更加珍惜四年的大学生活,会更加刻苦的学习,从而比应届生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况且,应届生18岁,复读生不也就是19岁吗(当然有的复读生可能是20岁,甚至年龄更大)!那这又有什么关系!都还是豆蔻年华,都还是热血儿郎!现在社会,30岁以前都是用来学习的,而不是用来挣钱的,多在学校里学一年有什么不好吗?其实真正能迈出复读这步路的,往往才是生活的强者。经历了复读生活的洗礼,才会攀上更高的山峰。别说就大一岁,大三岁又有何妨?复读生又有啥好难过自悲的?复读生非但不应该难过自悲,反而应该更加笑对人生,直面更为艰苦的大学生活。

其次,一般来讲,复读生往往比应届生基础知识更扎实。复读生经过了更长时间的学习,基础知识应该比往届生掌握的更牢固。这样在未来的学习竞争中,往往会更有优势。所以复读生应该更自信。但是有的复读生会扪心自问,我比应届生多学了一年才达到和人家同样的水平,是不是我的智商比人家差啊?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想。因为中学的评价体制和大学截然不同。中学是一维的应试评价体系,大学是多维的全人培养,你可能在某一个方面比别人差,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综合来看,复读生未必智商就低。而且经历了复读的洗礼,复读生在智商方面可能发展的更好。

最后,复读生应该给自己不断暗示,复读生也是天之骄子,同样是优秀人才,只不过殊途同归而已。条条大路通罗马,相信不论是复读生,还是应届生,都能在各自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Steve老师


复读生上大学会受同届的歧视吗?根本不会的。人的尊重和尊严是靠拼搏,靠能力,靠智慧,靠实力得来的,而不是靠虚伪的外在的东西获得的。只要你再所就读的院校里顽强拼搏,努力向上,品学兼优,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就会赢得尊重。

当年我的两个同学就是连续复读多年,最后考入了相关的院校。其中一个要比同级的学生大十多岁,因为父母双亡,家庭贫困,也无力帮助他完成学业,他在生产队干活之余,到学校去做旁听生,老师看他可怜,给他买油笔买本子,他才考入了北京政法学院。后来她大学毕业了,分到了某省司法厅,担任了的省司法学校的领导职务。

还有一个同学家庭也非常贫困,复读了多年,比同班的同学年龄也要大许多。在大学毕业以后进入省委综合处给省委书记担任秘书工作,后来担任综合处的处长,现在在某省保密局长的位置工作。

因此,尊严是靠实力和能力获得的,而不是靠虚伪的外在的东西获得的。


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复读生上大学会被歧视吗?这样的观点我闻所未闻。真经上大学时,同班同学里有三分之一的是复读生。其实,平时如果不交流,也根本不知道谁是复读谁是应届,因为大家学习水平差距也不大。有些复读生们可能学习方法不太好,但他们学习普遍比较踏实,也往往更不容易沉迷游戏。所以到最后,专业保研7个,4个都曾是复读生。

复读生另外一个特质就是相对更成熟。比如我们班长是复读生,他处理事情考虑很周到,让人很放心。当时班里6个女生,就有一个跟上他了,至今他们仍是一对令人羡慕的贤伉俪。

复读一年的,都还不算什么。我有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师弟,比我低一级,却比我大一岁,复读了两年,成熟稳重。大三的时候任学校学生会主席。现在和我是学校的同事。

复习两年的也还不算什么,我还有一个同级不同专业的朋友,曾经是中专毕业,工作过两年,后来去复习班复习一年后考入我校,比我大四岁。大学四年,他都是同学们心目中的老大哥。后来毕业也留校了,现在也是我们的同事。

当然,例子很多,无法穷举,要说反例,肯定也有,不过很少很少。真经当班主任时曾给新生们说过: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成绩都只是一块敲门砖,敲完门就没用了,每个人手里拿着的都是空白的画卷,要画什么样的图画,请从现在开始创作。

所以,不要去想那些没用的,做自己该做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才最重要。


高校人才真经


目前我遇到的并不会

我高一读了两年 因为骨折过加上原来不学习 所以我父亲让我重读的高一

我隔壁寝室的老大哥 比我们大了四岁 没当过兵 就是上学晚外加复读了一年 我们都尊称老大哥

还有 复不复读都是凭实力考上的 有什么嘲笑的


米糖AI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无论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复读生),在高招录取方面都是平等。前些年,军校在招录新生的时候明确要求“应届生”身份,但近几年也陆续不再有这方面的限制。

从2016年开始,空军“招飞”对象也由“高三应届生”变为“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只要符合条件高中生都可以报名参加。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学录取新生,不会有人为制造“身份差异”,复读生和应届生是没有区别的,更不会出现“相同条件下,应届高中毕业生优先录取的情况”。

其次,同学之间也不存在有歧视“复读系”大学生的现象。记得自己读大学的时候,宿舍8个人中有4个是“复读系”,而隔壁宿舍有7个是“复读系”,有的还复读了两三年。但是大家从没有感觉有什么隔阂,也没有人在复读这件事情上较真。

有时候室友们会把“复读生活”当成一个开心的话题。有一位室友曾说:“第一年高考的时候无所谓,觉得‘考不好就复读迈’,没想到自己真的复读了”惹得大家哄笑。当然,人们心里都很清楚,复读面临的学习压力肯定很大,所以“复读系”大学生一般都会倍加珍惜大学生活。

其实在同一所大学,大家处于同一个起点。既然水平相当,还有什么自卑的理由。与其这样,不如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的充实起来。比如给自己定一些“小目标”:至少拿一次奖学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保证有充足的运动时间。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未知的东西,能感受到不少精彩的瞬间,也对自己的人生也有更新的认识。慢慢的,就找回了那个自信的自己。

有些事选择逃避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在大学阶段隐瞒自己的复读经历,既是逃避现实,也是一种不真诚的行为。复读是很正常的求学行为,没多少人会在意这种事。当然,不排除会有少数人取笑“复读系”大学生。或许他就是开个玩笑,别太当真。只要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就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一切。不过,也有必要做出“反击”:专注学业、热心公益,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学识的阳光青年。这是最好的还击方式,同时会很自然的得到认可。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李亮老师奥数


首先,无论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复读生),在高招录取方面都是平等。前些年,军校在招录新生的时候明确要求“应届生”身份,但近几年也陆续不再有这方面的限制。

从2016年开始,空军“招飞”对象也由“高三应届生”变为“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只要符合条件高中生都可以报名参加。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学录取新生,不会有人为制造“身份差异”,复读生和应届生是没有区别的,更不会出现“相同条件下,应届高中毕业生优先录取的情况”。

其次,同学之间也不存在有歧视“复读系”大学生的现象。记得自己读大学的时候,宿舍8个人中有4个是“复读系”,而隔壁宿舍有7个是“复读系”,有的还复读了两三年。但是大家从没有感觉有什么隔阂,也没有人在复读这件事情上较真。

有时候室友们会把“复读生活”当成一个开心的话题。有一位室友曾说:“第一年高考的时候无所谓,觉得‘考不好就复读迈’,没想到自己真的复读了”惹得大家哄笑。当然,人们心里都很清楚,复读面临的学习压力肯定很大,所以“复读系”大学生一般都会倍加珍惜大学生活。

最后,在大学课程的学习上,“复读系”大学生表现并不差。复读一般有两个原因:1、高考目标没有达成。比如,本来自己的水平是能考取一本的,但是发挥不好,高考成绩没上“一本线”,心有不甘,就选择复读来年再战;2、高中三年有些荒废。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高中三年并没有专注学业,导致高考遭遇“滑铁卢”,所以选择复读重新来过。

其实在同一所大学,大家处于同一个起点。既然水平相当,还有什么自卑的理由。与其这样,不如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的充实起来。比如给自己定一些“小目标”:至少拿一次奖学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保证有充足的运动时间。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未知的东西,能感受到不少精彩的瞬间,也对自己的人生也有更新的认识。慢慢的,就找回了那个自信的自己。

有些事选择逃避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在大学阶段隐瞒自己的复读经历,既是逃避现实,也是一种不真诚的行为。复读是很正常的求学行为,没多少人会在意这种事。当然,不排除会有少数人取笑“复读系”大学生。或许他就是开个玩笑,别太当真。只要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就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一切。不过,也有必要做出“反击”:专注学业、热心公益,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学识的阳光青年。这是最好的还击方式,同时会很自然的得到认可。

从蹒跚学步到咿呀学语,我们经历过多少次失败?另外,从不少优秀人物的成长经历上看,他们都或多或少的经历了挫折。所以说高考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

踏入大学校园,是一个新的开始。经历了挫败,才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铁骨铮铮不示弱,漫漫征途需奋进。


灰太狼的平底锅111


复读生上大学会受同届歧视吗?我认为受同届歧视倒不至于,但是同届的肯定会有一些优越感。

首先,复读生上大学在同届生看来会觉得你天赋不如他,因为你要读两年才能够考上的大学,他一年就考上了。在这一点上那些应届考上大学的学生在内心里面肯定会有一些优越感,觉得自己的天赋比复读生要好。但是平时也是正常平等的相处,不会出现歧视的情况。毕竟读大学的学生都是有道德,懂礼貌,有素质的学生,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其次,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那么也不管你是复读还是应届,只你能考到好大学就是好学生。在很多人眼里,既然你已经考到了这个大学,那么他们就会认为你具备这种学习能力,不会因为你用多一年的时间来达到这个成就而贬低你或歧视你。何况有很多学生是大器晚成的,同样的成就,他可能要晚一点才能够达到,这个也不能够说他没有天赋,只能够说他在合适的时间达到合适的成就而已。

而且有很多学生复读是因为他第一年根本就没有认真学习,没有认真对待高考,并不是他的能力不够,然而第二年复读的时候,他很认真对待高考,很认真学习,所以就考到了理想大学。这种学生他也是很有天赋的,并不是因为没有天赋而复读,而是因为自己第一年贪玩浪费了时间,要通过第二年来补回来,这种情况人家也不会歧视,也不敢歧视,因为往往这些人才是黑马,这是最厉害的。

最后就是觉得自己复读而受到别人的歧视的同学往往是自己心里有问题的,是自己心态放不开,他们因为复读而产生自卑的心理,他们往往会想的很多,顾虑很重。明明人家没有歧视他,他就觉得人家在歧视他,所以觉得复读而受到别人歧视的同学是自己内心不够自信,是自己猜测顾虑过多而造成的,而真实情况是人家根本就没有歧视他。

所以我觉得复读上大学不会受到别人的歧视,大家应该也是平等的相处,只是那些应届生相对于复读生可能会产生一点点内心的优越感。


追梦人MVP


其实在同一所大学,大家处于同一个起点。既然水平相当,还有什么自卑的理由。与其这样,不如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的充实起来。比如给自己定一些“小目标”:至少拿一次奖学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保证有充足的运动时间。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未知的东西,能感受到不少精彩的瞬间,也对自己的人生也有更新的认识。慢慢的,就找回了那个自信的自己。

有些事选择逃避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在大学阶段隐瞒自己的复读经历,既是逃避现实,也是一种不真诚的行为。复读是很正常的求学行为,没多少人会在意这种事。当然,不排除会有少数人取笑“复读系”大学生。或许他就是开个玩笑,别太当真。只要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就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一切。不过,也有必要做出“反击”:专注学业、热心公益,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学识的阳光青年。这是最好的还击方式,同时会很自然的得到认可。


迷惑行为大观


不会,你不说,根本就没有人关注你是应届还是往届,关键在于自己是不是对这个观念存在歧视,你自信,你阳光,世界都欢迎你,你若不接受自己,你会感觉全世界都对你有异样的眼光。


张辉亮老师


那当然不会。上大学虽然同届生居多,但是目前报考社会招生也大有人在。据我所知,还有60多岁的人考大学呢。在大学里主要看的是自己的人际交流,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生活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