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洞房”一詞是怎麼來的嗎?“新房”為何又叫“洞房”呢?

大家都知道古人常言的人生的4大喜事有: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由此可見,古時候新人的新房叫做洞房,包括我們現在也會說鬧洞房。你們知道洞房這個詞最早是怎麼來的嗎?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一說關於“洞房”一詞的傳說。


你知道“洞房”一詞是怎麼來的嗎?“新房”為何又叫“洞房”呢?

其實關於洞房有很多傳說,首先相傳在遠古時期,堯剛剛稱帝不久便到民間牧區走訪慰問,以考察民情,體恤民生。但在不經意間見到一位妙齡女子,女子手執火種飄然而來,而就在電光石火間堯便認定了此女為終身伴侶。通過多方面打聽,堯得知此女為鹿仙女,於是便決定帶人下山尋訪。這天,堯和他同行之人尋到一處仙洞溝,忽然看見一俏麗的梅花鹿從姑射(yè)仙洞中走出,在嶙峋怪石間上躥下跳,身姿矯健。堯正欲上前問候,卻不料被突然躥出的一大蟒蛇擋住去路。正當眾人措手不及之時,這鹿仙女已近前,只見她伸手一指,大蟒便倉皇而逃。


你知道“洞房”一詞是怎麼來的嗎?“新房”為何又叫“洞房”呢?

經過這件事,堯對鹿仙女更傾心不已,而鹿仙女見堯高大魁梧,一表人才,玉樹臨風,自然也就心生愛慕之意。就這樣,二人便在姑射洞中成婚。自從此之後,洞房就成為了婚房的代名詞。

其實關於洞房還有另外一個傳說。相傳秦始皇大興土木,修建了奢華的阿房宮,把天下所有的美女都網羅到了這裡。但是在這批美女之中,就包括了一個叫做三姑娘的美女。三姑娘面容姣好,臉色白裡透紅,猶如桃花一般,長相很美,但性格倔強,聰明機靈。如此美貌與智慧併兼的三姑娘自然是不甘心受到別人的控制和擺佈的。隨後,便趁著阿房宮看守不注意的時候,在這個空閒的功夫就逃出了阿房宮,直接逃到了華山,在哪裡她找到了一個山洞。一直生活在這個山洞裡。而在當時,有很多的讀書人因為“焚書坑儒”這件事情,為了保命,不得不外逃。基本也都是逃向深山老林和偏遠地區。畢竟這些地區相對安全。其中有個叫沈博的書生陰差陽錯的也逃到了華山。


你知道“洞房”一詞是怎麼來的嗎?“新房”為何又叫“洞房”呢?


無巧不成書,一天,這兩個人就在華山偶遇了,男的英俊瀟灑,女的貌美如花,於是二人不久便墜入了愛河,決定結為夫妻。於是,他們以天地為媒,插枝條為香,把居住的山洞當作了新房。因為新房就是一個山洞,所以二人就把新房稱作洞房。結婚後兩個人的日子過得雖然清貧,但是他們一直都非常的恩愛。

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人們非常佩服三姑娘這種不畏強權、勇敢反抗的精神。當然,神話傳說是美好的,但真實性還有待商榷。由此我們也可以推論,以洞房代婚房是源於古人當時的住宿條件。古時候大多數人是住在山洞裡的,在山洞成了婚,那麼新房自然被稱為“洞房”。


你知道“洞房”一詞是怎麼來的嗎?“新房”為何又叫“洞房”呢?

不過從史料來看,洞房一詞最早出現於司馬相如的《長門賦》,描述了被漢武帝冷落的陳皇后在後宮獨守空房的悽清遭遇:“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洞房是不代表婚房的,它是指那幽暗豪華而冰冷的深宮。更確切地說,放在漢代,其實洞房一詞是指王公貴族們富麗堂皇的住處。

而到了北周時期,北周庾信的《三和詠舞》中則首次將洞房和花燭聯繫起來,但在這句“洞房花燭明,燕餘雙舞輕”中,洞房仍然不是我們今天所用的洞房之意,而指的是幽深的房間裡,燭火通明,體態輕盈的女子在載歌載舞。


你知道“洞房”一詞是怎麼來的嗎?“新房”為何又叫“洞房”呢?

其實到了唐朝,洞房才漸漸和男女之事聯繫起來。在國泰民安的盛世唐朝,經濟和文化都發展到一個新高度,以至於上層階級便漸漸興起驕奢淫逸之風,教坊妓制度興起,宮妓從此盛行不衰。在北宋張瑞義的《貴耳集》中就說到“唐人尚文好狎”,狎即淫穢之事。因為狎妓之風流行,這時洞房就被頻頻用來指代酒樓、青樓等,正如在白居易的《與牛家妓樂雨夜合宴》就寫到:“兩家合奏洞房夜,八月連陰秋雨時”,後文甚至寫到“人間歡樂無過此,上界西方即不知。”如此樂事,到中雨新婚之樂很相配。這彷彿為後來洞房的延伸意做了個鋪墊。


你知道“洞房”一詞是怎麼來的嗎?“新房”為何又叫“洞房”呢?

到了中唐時期,洞房一詞才漸漸在詩文中以婚房的意義出現。就比如在劉禹錫《苦雨行》中說“洞房有明燭,無乃酣且歌”,而杜甫的《洞房》中言“洞房環佩冷,玉殿起秋風”等,在一些小說、戲摺子中,洞房也都化作了婚房的代名詞,比如在《老殘遊記》第九回寫到:“搬來搬去,也很費事,不如竟到你洞房裡去彈罷。”

直到後來,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裡的一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讓洞房最終得以以婚房的名義流傳後世。從哪以後,人們就把結婚時的新房叫做洞房,把新婚之夜叫做洞房花燭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