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乱书”,他骂“丑书”,王冬龄的书法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有时候,审美是个很靠不住的东西。就拿关于美女的审美来说,春秋时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墨子·兼爱中》)吴越西施以一身病态成为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汉时期,赵飞燕体似纤燕,能在掌中跳舞,深得皇帝喜爱;宋代以降,纤弱、病态、婉约、秀气、忧郁、杨柳细腰、柔美等等更是女子的美称。可是偏偏有个唐代,以胖为美,丰腴肥美成为了女子的审美标准。但总体来看,大部分时间审美的主调还是一直的。

书法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审美标准的变化。自东汉始,书法审美自觉,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登入了艺术的殿堂,雄强与流美的书风便交织发展。唐代李世民从“治世之用”的目的出发,将流美一路的王羲之抬高到了“书圣”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又因为科举制度的兴起,崇尚法度的楷书便成为了“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人趋之若鹜的书体,至明代的“台阁体”、清代的“馆阁体”更是登峰造极,“乌黑、方正、光沼、等大”的书体特点,成为读书人练字的圭臬。


你说“乱书”,他骂“丑书”,王冬龄的书法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张芝《冠军贴》

书圣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点画耳。”但是时至今日,书法早已失去了其实用功能,而成为一种纯粹的线条艺术,可我们还是有很多人恪守科举余续,以“馆阁体”的“排排坐,吃果果”为标准,以是否“认识字”、是否“好看”是否“漂亮”来评判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如若不符合自己的这些标准,动辄便冠以“乱书”、“丑书”,乱扣帽子乱抡棒子,大加鞭笞,大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快之势。

张芝、张旭、怀素的大草,相信没有经过专门研究的人,没几个“认识字”,但是却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代草圣”,千余年来,令历代文人书家如痴如醉。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说:“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


你说“乱书”,他骂“丑书”,王冬龄的书法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张旭草书

书法有法。书法是在法度范围内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是通过各种书法要素来表达创作者情绪及审美的一门抽象艺术。书法有笔法、字法、章法三大要素,近现代书家也越来越多地注重墨法的运用,以增加笔墨意趣,使自身情绪更能得到酣畅淋漓的宣泄,审美追求得到更好地表达。

99版《辞海》对草书的定义为:“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逐渐发展成为章草。相传张芝脱去了隶书中保留的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同,偏旁相互假借,成为今草,即一般所称草书。到唐代,张旭、怀素讲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成为狂草。”

草书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书体,艺术价值高,书家通过草书的书写,书法的美质可以发挥到极致。


你说“乱书”,他骂“丑书”,王冬龄的书法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怀素《自叙帖》

草书最能表达书写者的性情,作者的性情通过书写达到一定程度的表达,也是书家应该具备的素养,正如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也;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但是,书写的难于辨识,也是不争的事实。即便在书法审美教育远远高于当今的民国时期,也有草书辨识的难度,因此于右任先生在百忙之中编写了《标准草书》,功莫大焉。

在中国书法中,“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历代书家书家都对书法的“势”作出过自己的阐释,并辅以艺术实践。其中崔瑗《草书势》的出现,表明书法进入了一个自觉时期,书法脱离了作为学术与文字附庸的地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他从草书的形态美、动态美等方面,肯定了书法的审美价值,并指出了书法能够表达创作者情绪和意志的特征,是表现作者情感个性、意象结合的抒情艺术。


你说“乱书”,他骂“丑书”,王冬龄的书法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王冬龄及其作品

王冬龄的艺术探索,也正是这一美学概念的艺术实践。

王冬龄在书法界的地位及传统书法功底人所共知,笔者不再赘述。他在美国讲授中国书法三年余,接触了解了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并将其中一些元素与中国传统书法相结合,进行大胆创新,便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甚或口诛笔伐。综合起来,无外乎“不认识”、“这还是中国书法吗?”


你说“乱书”,他骂“丑书”,王冬龄的书法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王冬龄及其作品

其实不仅仅是书法审美教育严重缺失的当代人,就连汉代张芝时期,一代大儒赵壹,也写过一篇在中国书法史上非常著名的文章《非草书》,对张芝及其草书大加非难。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赵壹从立身显名的功利标准出发,对草书进行了否定,认为书法对于仕途并无直接的效用。在他看来,儒家经典始终是学问之大者,有助于立德立功,而文艺只是雕虫小技。

但是从赵壹的《非草书》中同样可以看出,东汉时期,书法就已经摆脱了它的实用功能,成为一种以审美价值为主的艺术。书法审美的自觉也始于东汉后期,它的标帜便是草书的成熟。草书的成熟使书法脱离了文字符号的阶段,由于草书本身流美而富于动感的线条,及其自由变化的造型,致使它易于表现人的情感个性,因为含有传情达意的作用与观赏审美的价值,于是,书法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艺术进入了艺术的殿堂。


你说“乱书”,他骂“丑书”,王冬龄的书法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王冬龄作品

如果我们还是以是否“认识字”、“排排坐,吃果果”为标准而来衡量书法艺术,衡量王冬龄的草书创新,是否太过浅见偏陋?而且动辄以“乱书”、“丑书”的大帽子乱扣,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段不堪的年代,也恰恰折射出了我们自身的狭隘愚昧。

单从书法艺术角度来看,王冬龄的草书创新,并没有脱离笔墨纸砚等中国书法的基本元素,只从这一点来讲,王冬龄的草书创新自然还是书法。中国书法的“笔法”、“字法”、“章法”,尤其是章法墨法方面,王冬龄在书写中运用的可谓淋漓尽致。他以笔墨的丰富变化,首先营造了整体空间的纵深感,以书法的形式充分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说,用书法探索,实践并诠释了蔡邕所谓的“形势”与“笔势”相结合的“书势”。在王冬龄的作品中,“计白当黑”、“浓淡干湿”、“欹侧向背”、“穿插揖让”等等传统书法的笔法技法都有充分的展现与探索,在章法墨法上更是进行了大胆的继承探索创新,怎么就在很多人眼里变成“丑书”了呢。

当然,那些“射书”、“鼻书”、“发书”、“性书”等等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请不要与王冬龄相提并论。


你说“乱书”,他骂“丑书”,王冬龄的书法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王冬龄作品

明末清初大书家傅山曾说过:“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动辄“乱书”、“丑书”乱喷者,扪心自问,真的能深解其中真谛?

文艺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任何有益的探索创新,我们都应该报以宽容理解的态度,不能因为自己的浅见无知,动辄就乱打棒子乱扣帽子。如果仅仅以“不认识”而对其探索创新大加鞭笞,不但暴露了自己的愚昧无知,更是不利于艺术的健康良序发展。试问,张芝、张旭、怀素等草书大家,我们又有几个人能认识几个字?乱扣帽子乱打棒子的人,确定能看懂梵高、毕加索?


你说“乱书”,他骂“丑书”,王冬龄的书法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王冬龄作品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看懂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素养,站在一定的高度,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学习艺术。对于艺术家的探索创新,应该更多地给予包容理解,而不是暴露自己的无知,乱舞棒子乱扣帽子。

大家好!

我是【听琴山馆】王万平,古琴、书法职业教师。读书、弹琴、写字,略有心得,愿与您分享交流。欢迎关注【王万平书法】,您有任何批评、意见及建议,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