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國貨黃金賽道開啟

我國化妝品行業市場規模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社會零售化妝品增速持續高增長,製造行業未來空間廣闊。2019年,限額以上化妝品零售額2,992億元,根據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與社會消費品商品零售總額的比例0.46﹕1推算,2019年化妝品零售總額約為6,504億元,同比+12.6%。此外,根據天貓美妝、中怡康及草根調研等數據推算,2019年中國化妝品正品行貨(不含水貨、灰色海淘、海外購物、國內免稅、微商等)含稅零售額約3,640億元,同比+16.3%。隨著化妝品景氣度持續,製造行業產值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化妝品國貨黃金賽道開啟

化妝品整個產業跨度相對較大,產業鏈主要從原料、包材到最終的終端消費者,可以分為生產端、品牌端、渠道經銷/代理以及終端零售。原料供應商將原材料出售給中游的代工商與品牌商供其進行產品研發生產,而後產品通過經銷商這一流通渠道,到達下游的終端銷售網點。

1.上游:化妝品原材料種類繁多,成本較低

生產成本以直接材料為主(佔生產成本的80-90%),其中包裝材料成本高於原料成本。

原料商多為化工企業,提供化妝品生產所需的有效成分、表活、油脂等基礎原料(主要包括水、甘油、乳化劑、穩定劑、油脂、功能性添加劑和香精等;)及包裝包材(包括紙包裝、塑料包裝、軟包裝膜袋和玻璃包裝等。)。原材料和包裝材料價格的波動,會對化妝品生產企業的毛利率產生一定影響,但由於化妝品行業整體毛利率較高,影響程度相對較小。

典型的原料商有巴斯夫、亞仕蘭、路博潤等大型化工集團等;

原料端國內廠商主要有:藍星、華熙生物、天賜、新和成等;生產端廠商主要有:諾斯貝爾、芭薇股份、棟方股份、伊斯佳、科瑪股份等。

2.中游涉及代工廠和品牌商

大型化妝品集團以自產為主,而小品牌基於建廠成本壓力多選擇代工。代工方式按代工廠的參與程度又分為OEM(僅生產)、ODM(研發及生產)與OBM(建立自主品牌),生產環節屬於典型的製造業。全球的大型生產商有韓國Kolmar、Cosmax,意大利的Intercos、我國的諾斯貝爾等。

品牌商是產業鏈核心環節,通過自主或委外方式進行產品生產,知名品牌具有較強溢價能力,在整個產業鏈中擁有較強定價權,可實現60-80%的高毛利率,原材料的價格變動對其影響較小。

品牌商產業鏈話語權最強。化妝品屬於高附加值的快速消費品,品牌溢價高,因此品牌商在產業鏈中處於主導地位,掌握產業定價權,誕生了諸如歐萊雅、雅詩蘭黛、資生堂、愛茉莉太平洋等百億至萬億級的大市值公司。

國內品牌廠商主要有:丸美、珀萊雅、御家匯、上海家化、百雀羚、上美、伽藍、韓後、薇美姿等。

3.下游包含代理商和各類零售渠道

品牌商將產品進行營銷包裝後,一般以零售價的3-4折供貨給代理商,代理商由於掌握核心渠道資源,毛利率可達20%-40%。

渠道商:進行消費者的銷售觸達。化妝品的渠道較為複雜,線下的層層代理經銷使得渠道加價倍數較高,其中CS作為典型化妝品渠道,誕生了屈臣氏、Sasa、UltaBeauty等專業零售商。近年來線上渠道興起,流量分散化及銷售季節性的特點催生了代運營服務商的出現,如寶尊、網創、麗人麗妝等。

化妝品國貨黃金賽道開啟

整個化妝品行業呈現出高毛利率的特徵,一般化妝品的零售價會在成本價的基礎上大幅提升,有些甚至超過10倍。中低端產品的毛利率維持在50%-60%,有些高端產品的毛利率甚至高達90%,這使得化妝品行業的終端成品價格與原材料價格波動關聯很小,產品價格很大程度由定位與企業策略決定。

消費者可以通過百貨商場、商業超市、美容院等線下渠道購買化妝品產品,也可通過電商平臺等新興線上銷售渠道獲得商品與服務。

2019年化妝品行業增長12.6%,隨著行業需求近年來的快速擴張,整個產業鏈都將有所受益,但行業價值在不同產業鏈環節分佈有所不同。隨著產業鏈公司資本化進程不斷加速。

化妝品國貨黃金賽道開啟

當今全球的化妝品龍頭大多數都起源於發達國家,國際龍頭研發底蘊深厚、多品牌、全渠道發展,壟斷中高端市場,品牌理念成熟、對消費者需求把握更精準,以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戰略方向,藉助電商下沉獲取更多市場份額。

由於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速相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較為緩慢而且品牌間競爭相當激烈,所以老牌化妝品巨頭在本土的增速可能遠不如海外市場。

從近幾年化妝品巨頭的財務情況可以明顯看出來,各公司在本土市場市場份額或營收增速難以趕上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其中化妝品巨頭在海外市場中的中國市場擴張成果尤為突出。國貨品牌過往靠線下渠道驅動增長,快速學習新營銷、新渠道,研發、供應實力不斷增強,在大眾市場的份額有望提升。

看深度行業研報,就到樂晴智庫:www.767stock.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