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0时疫情数据来自哪里?这里是成都疫情中的“最强大脑”

疫情期间,成都人最关心什么?大概莫过于每天清晨,经由政府部门官微、权威媒体准时更新的成都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月16日,成都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出院4人。

2月17日,成都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出院3人。

连续两天,成都0新增……


这些滚动的数据,是疫情中成都热议的话题,而那些鲜活的数据,全都来源于成都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中心。


每天凌晨0时疫情数据来自哪里?这里是成都疫情中的“最强大脑”


凌晨12点,是每天全城疫情经过层层汇总、复核、上报的最终时刻。每到最后一刻,在这个成都疫情中的“最强大脑”里夜不成眠的人们,有时会面色凝重,有时会雀跃鼓掌,甚至热泪相拥。


每天凌晨0时疫情数据来自哪里?这里是成都疫情中的“最强大脑”


在这次疫情中,成都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中心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分析、输出,是指挥调度、疫情研判的关键环节,疾控部门要追踪每一个病例,把感染者送进医院,把密切接触者一个一个的找出来,进行隔离。


这里,是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


疫情应急指挥中心的战疫群像


每天凌晨0时疫情数据来自哪里?这里是成都疫情中的“最强大脑”

庹晓莉 成都市疾控中心应急与业务管理办公室主任


作为一名老疾控人,庹晓莉经历过2003年非典战“疫”。当时的指挥部就设置在成都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庹晓莉和科室的11位女同事一起奋战,被称为“抗击非典12卫士”。此后的19年职业生涯中,她一直勇挑重担,义不容辞地奋战在各种救灾防病应急的最前沿。


管理好密切接触者是防控第二波疫情高峰的关键,怎么能够快速找到密切接触者,如何减少人群感染的风险,是摆在应急指挥中心的一道紧急的难题。


庹晓莉的团队集思广益,用了仅仅三天时间开发了密切接触者信息管理平台,将所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纳入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分级分类管理,密切追踪,尽全力做到管理到位,一个不漏。这些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分布在哪些区市县,最后所有的密切接触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是转为确诊病例还是解除隔离,每一个都尽在掌握,极大地提高了成都市抗击疫情报送数据的效率。


连续每日工作超过13小时,电话24小时在线,庹晓莉和她的队友们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办公大厅里熬着最深的夜,期待为每一天的疫情带来胜利的光亮。


每天凌晨0时疫情数据来自哪里?这里是成都疫情中的“最强大脑”

张双 成都市疾控中心应急办副科长


原本在大邑县下基层的张双,1月中下旬被紧急召回,以5个人为一个小组,轮班负责统计、分析、研判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数据信息工作。


连续二十多天,他们每天8点上班,凌晨下班,一天两次上报全市最新统计出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相关数据。


在得知2月16日成都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那一刻,张双坐在大厅里哭了。“是高兴!”那天张双的爱人打电话告诉她,五岁的小女儿在家摔了一跤,流血不止,医院里缝了三针。凌晨12点,当最后一刻确认了数据后,张双再也忍不住了,“我心里是很委屈,娃娃生病了也不能陪,但是看到成都没有新增的确诊病例了,实在是太高兴了。”张双说,打赢防控疫情的狙击战后,一定要好好回去陪陪家人。


每天凌晨0时疫情数据来自哪里?这里是成都疫情中的“最强大脑”

王成 成都市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


SARS、禽流感、“5.12”汶川地震、全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疫情、“4.20”芦山地震、埃博拉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金堂洪涝灾害……这十几年,公众所知道的、不知道的公共卫生应急突发事件,王成都在“战斗”中。


“我们在这个岗位上,就是这个命,早就没有早晚、假期的概念了。”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中心,王成担任着各方面统筹协调的角色,包括了综合组织协调调度各应急小组,收集、整理、分析、呈报各类疫情信息,参与培训基层、协调联动区市县疾控中心、相关部门,处理四面八方来的紧急文件……


每天凌晨0时疫情数据来自哪里?这里是成都疫情中的“最强大脑”

涂芷菡 李越 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员


2019年12月才来到疾控中心的两个小姑娘,工作不到一个月,就被“赶上”了前线。卫生毒理学专业的涂芷菡,连着出了三次流调现场,“说真的我一次都没有害怕过,该怎么防护自己,该如何向流调对象提问,这是侦查破案,是救人。“


确保指挥中心这个“最强大脑”的高速有序运转,每天实验室的信息一出来,两个小姑娘就要争分夺秒把病例信息录入进平台中,为上级部门制定疫情防控的决策和政策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研究支持”。在高强度、强重压下,她们一直保有专业与责任所带来的自信和微笑,这是老一辈疾控人在她们身上所留下的印记,这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担当。

(范月秋 毛一冰 成都市卫计宣教中心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