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口安吾的文学实验:“本格推理”小说与“无赖派”文学的杂交


坂口安吾的文学实验:“本格推理”小说与“无赖派”文学的杂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日本历史的分界线,也是日本文学发展的分水岭。战前日本流行推理小说,战后日本流行“无赖派”文学。一个作家,即便文成倚马、技擅雕龙,通常也无法同时掌握两种截然不同的文风,但在二战后的日本文坛,却出现了一个“异类”,他就是坂口安吾。

坂口安吾的文学实验:“本格推理”小说与“无赖派”文学的杂交

坂口安吾

坂口安吾在日本文学史上很特殊,在“无赖派”文学领域,他跟太宰治齐名,是“扛旗”的人物,而在推理文学史上,他也占有一席之地,跻身推理大师行列。坂口安吾之所以能在两种文风中游刃有余,是因为他拥有一种文学勇气,敢于突破文风之间的“叙事壁垒”,大胆实践“文学实验”,具体来说,他创作的《不连续杀人事件》就是“本格推理”小说与“无赖派”文学的杂交产品

坂口安吾的文学实验:“本格推理”小说与“无赖派”文学的杂交

《不连续杀人事件》

在坂口安吾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到,他尊重欧美古典推理的叙述节奏,企图复兴日本的“本格推理”,但同时,在作品的世界观中,他又大胆地表达着“无赖派”的“反秩序反权威”的文学理念,呼唤人的自我解放。

“本格推理”与“无赖派”文学

日本文学深受西方影响,由于接触欧洲推理小说比较早,所以在日本近代早期文学中,纯文学与推理文学的界限并不明显,很多人甚至将其混为一谈,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文学尝试都带有摸索性质,没人知道日本文学该往何处去,于是一大批作家投身推理文学的创作中,其中不乏文豪级别的森鸥外、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等等。在创作推理小说时,一些人误入歧途,放弃了悬疑推理的根本,转而开始追求低级趣味,再加上二战爆发,由于推理文学来自欧美,被日本当局视为带有“敌意”的文学,遭到了无情封禁,“本格推理”遂步入低潮。

坂口安吾的文学实验:“本格推理”小说与“无赖派”文学的杂交

坂口安吾

二战后,战败的日本陷入精神困惑,很多人对未来充满迷茫,于是以反秩序和反权威面目出现的“无赖派”文学开始大行其道,“无赖派”文学充斥着绝望、阴郁和歇斯底里的情绪,刚好符合当时社会的整体心境,于是成为文坛主流。在主流之外,推理小说作为支流也慢慢复兴。借着战争结束,百废待兴的局面,许多推理作家试图“回归原始”,提倡推理小说应回到以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系列》为代表的,讲究理性逻辑的模式中去,并将这种类型的

推理小说视为“正宗”,也就是“本格”

坂口安吾的文学实验:“本格推理”小说与“无赖派”文学的杂交

坂口安吾的《堕落论》

坂口安吾并没有门户之见,也没有文风偏好,他认为“无赖派”与“本格推理”并没有天然冲突,二者可以合二为一,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他写出了带着“无赖派”精神内核的推理小说《不连续杀人事件》。

坂口安吾的文学实验

坂口安吾对“本格推理”的认识

1947年9月,《不连续杀人事件》开始在《日本小说》杂志上连载,翌年12月发布单行本。故事以诗人歌川一马为主人公,他邀请小说家矢代寸兵前往自己在山中的别墅避暑,然而歌川一马实则另有所图,原来矢代寸兵的妻子,原本是歌川一马父亲歌川多门的侧室,并与歌川多门的私生女加代子是好朋友。歌川一马迷恋同父异母的妹妹加代子,因此想借着矢代寸兵妻子的关系,增加跟加代子的联系。约定的日期到了,除了矢代寸兵,还有很多人来到歌川一马的别墅。

坂口安吾的文学实验:“本格推理”小说与“无赖派”文学的杂交

《不连续杀人事件》人物关系图

原来歌川一马给矢代寸兵的信被人掉了包,邀请了很多与他有关系,却又不想碰面的人。这些人互相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他们被别有用心地聚在一处,是为了实施不为人知的犯罪。

作为自己的第一部推理小说,出场人数就达到了20人,坂口安吾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样的情节设定,是在致敬英国的推理小说大师阿加莎・克里丝蒂,目的就是回归“本格推理”。

坂口安吾的文学实验:“本格推理”小说与“无赖派”文学的杂交

阿加莎・克里丝蒂

坂口安吾试图以长篇小说的结构,来描摹大家族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了使人物贴近“本格推理”的要求,他在人物动机、人物关系、角色配置下足了功夫,甚至连不在场证明、房屋平面图也都设计得一丝不苟,这种饱满到臃肿的设定,让日本推理小说大师江户川乱步感到不妥,他曾在《不连续杀人事件》的评论中,指出坂口安吾是调皮的“侦探小说的游戏论者”,认为他的小说仿佛是作者向读者的智力挑战。

坂口安吾的文学实验:“本格推理”小说与“无赖派”文学的杂交

《不连续杀人事件》电影海报

不过,坂口安吾却认为,在“本格推理”小说中,只有当该有的“要素”一个不少,甚至还有不少冗余,叙事节凑才能称得上“本格”,才能达到读者对推理小说的期待。

推理小说中的“无赖派”基因

坂口安吾写《不连续杀人事件》,一方面是为了复兴“本格推理”,另一方面,他也将“无赖派”文学对社会的反思写了进去。在小说中,他刻画了大家族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通过揭露那些疯狂的往事,描述人性刻意的放肆与堕落,讨论了人类追求自由的救赎之路。坂口安吾借助“无赖派”文学的特点,重塑了推理小说的价值观,使二者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奇妙反应。

坂口安吾的文学实验:“本格推理”小说与“无赖派”文学的杂交

坂口安吾的《日本文化私观》

在《不连续杀人事件》中,许多角色之间,都存在着强烈的情感联系,这与一般“本格推理”小说中符号化的角色有所不同。在一般“本格推理”中,作者在塑造角色时,通常会倾向于进行性格与动机的合理搭配,以便让角色的刻板性能够制造差异。为了在最后凸显凶手动机的合理性,基本上角色都是脸谱化的,不会有相似的性格或形象。

但在《不连续杀人事件》中,大部分的女性都处于被觊觎的猎物状态,而男性则都是对女性虎视眈眈的登徒子,对一个或多个女性有着不可抑制的渴望。对于坂口安吾而言,虽然试图将角色尽可能地塑造出特征上的差异,但由于他所秉持的“无赖派”风格,所有人都表现出动物性的本能,故而有一种雷同感。

坂口安吾的文学实验:“本格推理”小说与“无赖派”文学的杂交

创作中的坂口安吾

其实,在坂口安吾看来,虽然《不连续杀人事件》是“本格推理”和“无赖派”文学的杂交之作,但整部小说最终还是回归“无赖派”文学的诉求,即描写“堕落人生”的挣扎自救。小说是现实的倒影,文字中的角色全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中,只能依照自己的动物性本能行事,以欲望为动力努力争取个人的解放和自由,只是表现出来的爱欲情仇,恰好符合推理小说所需要的复杂人际关系。也就是说,坂口安吾进行“文学实验”的目的,其实一方面是为了复兴“本格推理”,但更重要的,他还是想丰富“无赖派”文学的表现途径。

坂口安吾小说的意义

坂口安吾在出版《不连续杀人事件》后不久,获得了“侦探作家俱乐部奖”,受到推理文学界的肯定。然而,这部作品也有它的局限性,相较于同时代的一些推理作家,坂口安吾的作品太过宏大,不够下沉,也就是“不接地气”。

坂口安吾的文学实验:“本格推理”小说与“无赖派”文学的杂交

前排戴眼镜者为坂口安吾

当时的推理作家喜欢把故事设定于乡间,瞄准边缘化的日本乡土社会,通过将地方传说与大家族的腌臜往事结合,暴露日本底层治理的一些顽疾,折射出关注度低,但亟待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不连续杀人事件》中堪称浮世绘长卷的堕落人性写生,因人物来自各行各业,虽然体现了一种社会共性,但少了一种下沉的“地域关怀”,换言之,坂口安吾写的是人类的通病,而不是日本的独有问题,所以他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不过,瑕不掩瑜,

坂口安吾将“本格推理”小说与“无赖派”文学杂交,本就是一场充满风险的文学实验,得出这样的结果,已经算是空前的成功了。

坂口安吾的文学实验:“本格推理”小说与“无赖派”文学的杂交

坂口安吾文学创作的历史意义有两点,首先,他延续了日本战前纯文学与推理文学“合二为一”的传统;其次,他试图统一“本格推理”的叙事节奏与“无赖派”文学的人性解放主题,为二者找到共鸣点,从而替日本文学找出一条新道路。纵观坂口安吾的创作史,他可以说是

日本转折时代的特殊产物,他的文风和作品,既推动了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日本战后的历史。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坂口安吾留下了充满个性的文学遗产。

《日本近现代文学史》刘晓芳、木村阳子

《战后日本文学史》李德纯

《“不连续杀人事件”评论》江户川乱步

《坂口安吾论》庄之佐兵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