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戈:復工還是防疫?

近日,IMI特約研究員、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

及其團隊撰文表示,當前防疫與復工的矛盾已成為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綜合醫學專家的推測,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是短期衝擊,而非持續性損失;總體來看全國的復工進程將呈現緩慢推進的特點。展望未來,疫情衝擊及復工進程將使得一季度經濟明顯走弱。不過在疫情拐點及返工潮後,二季度投資有望逐步回升,同時,與非典時期相比,本輪疫情結束後經濟修復的幅度將更為緩和。

1 引言

疫情肆虐,復工在即。面對節後的人員流動和壓實屬地責任的壓力,地方政府聯防聯控措施不斷升級,各個微觀主體也在防疫與復工之間艱難糾結。未來疫情如何演繹?企業能否及時復產?如何協調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兩手抓”?這些都已成為影響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

视点 | 伍戈:复工还是防疫?

2 疫情拐點何時出現?

疫情的不確定性直接關乎經濟的不確定性。新冠肺炎致死率雖低,但其潛伏期長、傳染性強,影響已超非典時期。非典期間確診人數為5千餘人,而新冠疫情至今已逾4.4萬;非典國內死亡3百多人,但新冠疫情至今死亡已過千人。儘管當前疫情依然嚴峻,但高頻數據顯示全國新增確診人數已穩中趨緩,似有高峰將過的跡象。

视点 | 伍戈:复工还是防疫?

隨著返工人員不斷增加,未來不排除疫情二次反覆的可能。但綜合醫學專家的推測,多數觀點認為二月中下旬或有望迎來疫情拐點。如此來看,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是短期衝擊,而非持續性損失。

视点 | 伍戈:复工还是防疫?

3 企業何時完全復工?

當前復工節奏無疑是影響未來經濟判斷的重要因素。由於不同地區和行業受疫情影響的程度有所差異,其對復工時點大都有所要求。房地產、基建等行業的充分復工幾乎要待到2月下旬,而多數服務業的復工時間可能要推遲到3月份。

视点 | 伍戈:复工还是防疫?

交通停運也對復工形成重要影響。1月下旬以來,絕大部分省份暫停省際道路客運業務,至今僅有安徽、四川等少數省份重新啟動。鐵路部門也採取了停運、控制流量等措施,2月下旬有望逐步恢復。目前公路、鐵路、航空和水路綜合客運量僅為去年春運同期15%左右。此外,部分地區還要求外地回來人員居家隔離、對企業設定復工條件等。總體來看,全國的復工進程將呈現緩慢推進的特點。

视点 | 伍戈:复工还是防疫?

4 疫情衝擊下經濟如何?

展望未來,疫情衝擊及復工進程將使得一季度經濟明顯走弱。在疫情拐點及返工潮之後,二季度投資有望逐步回升,但服務性消費將受到滯後影響。疫情期間貿易商談預計顯著降低,勢必滯後影響到訂單及進出口貿易。此外,服務業相對工業受到的衝擊更為持久。值得一提的是,與非典時期相比,由於受到更多結構性減速因素掣肘,預計本輪疫情結束後經濟修復的幅度更為緩和。

视点 | 伍戈:复工还是防疫?

5 基本結論

一是疫情的不確定性直接關乎經濟的不確定性。新冠肺炎致死率雖低,但其潛伏期長、傳染性強,影響已遠超非典。隨著返工人員增加,不排除疫情二次反覆的可能。但綜合諸多醫學專家的推測,二月中下旬或有望迎來疫情拐點。如此來看,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衝擊,而非持續性損失。

二是在此背景下,全國各地和各行業對復工時點大都有所要求。

房地產、基建等行業的充分復工幾乎要待到2月下旬,而多數服務業的復工時間可能要推遲到3月份。此外,目前鐵路和公路車次大量停運等也勢必對復工進度形成重要干擾。慢節奏的復工潮對後續經濟的預示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三是展望未來,疫情衝擊及復工進程將使得一季度經濟明顯走弱。不過,在疫情拐點及返工潮後,二季度投資有望逐步回升,但消費、外貿的修復將有所滯後。服務業相對工業受到的衝擊更為持久。與非典時期相比,由於受到更多結構性減速掣肘,本輪疫情結束後經濟修復的幅度將更為緩和。

视点 | 伍戈:复工还是防疫?

監製 朱霜霜

宣昌能:國際收支形勢不會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等短期影響而輕易發生改變

專欄丨王永利:信用貨幣辨析(二):實物貨幣的演變與信用貨幣的產生

陳雨露:支持上海率先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開放,營造優質金融營商環境

海外之聲 | 南非社科院專家加亞·喬西就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達慰問與支持

熱點 | 範一飛:開設支付清算綠色通道 全力支持疫情防控

為了增進與粉絲們的互動,IMI財經觀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歡迎大家參與。

入群方法:加群主為微信好友(微信號:imi605),添加時備註個人姓名(實名認證)、單位、職務等信息,經群主審核後,即可被拉進群。

關於我們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成立於2009年12月20日,是專注於貨幣金融理論、政策與戰略研究的非營利性學術研究機構和新型專業智庫。研究所聘請了來自國內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門或金融機構的90餘位著名專家學者擔任顧問委員、學術委員和國際委員,80餘位中青年專家擔任研究員。

研究所長期聚焦國際金融、貨幣銀行、宏觀經濟、金融監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領域,定期舉辦國際貨幣論壇、貨幣金融(青年)圓桌會議、大金融思想沙龍、麥金農大講壇、陶湘國際金融講堂、IMF經濟展望報告發佈會、金融科技公開課等高層次系列論壇或講座,形成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天府金融指數報告》《金融機構國際化報告》《宏觀經濟月度分析報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論和政策影響力的學術成果。

2018年,研究所榮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院屬研究機構獎,在182家參評機構中排名第一;在《智庫大數據報告(2018)》中獲評A等級,在參評的1065箇中國智庫中排名前5%。

只分享最有價值的財經視點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