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金融“戰疫”不宜“簡單降息”


鈕文新:金融“戰疫”不宜“簡單降息”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先生最近對“降低銀行存款基準利率”的呼聲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降低存款基準利率,不僅無助於減輕商業銀行負債成本,反而可能推高貸款利率,提高企業信貸成本。這是非常重要的見解,但更重要的是,連平揭示了中國銀行業當下存在的嚴重問題。依筆者之見,這個問題解決不了,銀行資金成本難降、貸款規模艱增,而任何方式的降息不僅難見效果,而勢必放大金融風險。

連平指出的問題是什麼?近年來,互聯網金融、資管理財、資本市場快速發展和同業負債下降使得銀行業負債(存款)資金來源渠道變窄,存款增速持續處在8-9%的相對較低水平。而人民幣貸款增速則持續高於存款增速在12-13%區間,兩者間差距為4-5個百分點。在此背景下,銀行必須加大攬存力度,以降低存貸比——銀行存款和貸款的比例關關係——過高的風險,這實際也是重大的流動性風險。正因如此,目前商業銀行整體負債成本約為2.3%-2.5%。再低,銀行存款流失更加嚴重,存貸比(流動性)風險更大,所以銀行絕不可能壓低存款利率。存款不降,貸款利率降得下去嗎?

鈕文新:金融“戰疫”不宜“簡單降息”

據統計,目前商業銀行在繳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之後,存貸比大都已經超過80%、多家全國性商業銀行甚至超過90%,而個別銀行超過100%。存貸比達到100%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銀行每一分錢的存款都變成了貸款,而維繫儲戶日常資金需求只能依賴貨幣市場的短期拆解。其背後,就是我們常說的:嚴重存貸款期限錯配——以巨量短期融資維繫少量長期貸款穩定。如此重大的流動性風險之下,商業銀行敢於下調存款利率?敢於調減儘量覆蓋風險的貸款利率?

為維護實體經濟安全穩定,國務院要求商業銀行儘可能投放長期貸款,而且希望壓低貸款利率。但問題是:商業銀行投放貸款的期限越長,存貸款期限錯配越嚴重;存貸款期限錯配越嚴重,流動性風險越大,銀行存款成本越高,對應的長期貸款利率也勢必上升。如此惡性循環,就算降息也該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實。

鈕文新:金融“戰疫”不宜“簡單降息”

金融管理層將上述問題理解為“貨幣政策傳導失靈”,但根源卻是“商業銀行存款增長根本無法滿足貸款增長需求”的問題。所以,問題不在於央行採用各式各樣的“技術手段”從形式上壓低存款或貸款利率,而更在於:如何彌補商業銀行的存款、尤其是長期存款的日益短缺、嚴重不足。

發達國家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大量釋放長期基礎貨幣,直接減低金融系統因為“短存長貸”而導致的槓槓風險、流動性風險,我們將這一過程定義為“貨幣資本化”。這是近年來發達國家貨幣政策操作最為重大而明顯的改革,非常值得中國借鑑。

進一步而言,就利率、說利率——就事論事的貨幣政策操作往往事倍功半,而且極易推高中國的金融風險,比如上面說的“存貸比過高的風險”。尤其在疫情導致中國金融壞賬有可能驟增的情況下,依然沿襲舊思維、老辦法,而無視融資難、融資貴的根本原因,那這樣的“簡單降息”無異於形式主義,於事無補。所以,我們必須尊重客觀現實,建立新認識新手段,絕不能把“貨幣資本化”這一重要進程簡單理解為“大水漫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