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防控疫情执行低贷款利率

本次疫情发生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对接疫情防控企业融资需求,加大信贷投放,促进企业生产。截至2月18日中午12点,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官网及会员单位报送信息,经统计,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信贷支持超过7040亿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411.47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合计335.39亿元;工、农、中、建、交和邮储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合计1737.83亿元;招商、浦发、民生等12家股份制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合计2096.46亿元;84家城商行、民营银行提供疫情防控专项授信达1276.82亿元;全国农信机构向相关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达1116.75亿元;11家在华外资银行、大陆台资银行提供信贷支持74.18亿元。

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履行社会责任,大力践行公益慈善,积极捐款捐物。截至2月18日中午12点,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官网、会员单位报送及相关慈善机构公布的信息,经统计,银行业金融机构捐款20.2亿元;捐赠物资已超810万件,其中医疗物资763.47万件、生活用品49.14万件、食品11143箱。

据了解,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低贷款利率,支持疫情防控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这其中有不少是江苏金融机构的典型案例。国有大行贷款利率情况方面,农业发展银行对人民银行全国性名单内的重点支持企业,提供的再贷款发放利率为2.5%-3.1%,低于3.15%的利率上限,加大重点企业支持力度,推动再贷款政策取得实效。南通市分行对纳入人民银行疫情防控重点企业信贷支持名单的客户,利率定价最多可优惠225BP,特殊情况可一事一议;对其他涉及疫情防控的救灾应急贷款,在原贷款定价方案上给予最高40BP优惠;对小微企业,在原贷款定价方案上给予最高25BP优惠;对制造业贷款,在协商一致基础上适当给予优惠。农业银行南通分行对人民银行疫情防控重点企业信贷支持名单内的企业,新增贷款利率不高于LPR减100BP;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种植养殖业,与市农业农村局进行沟通对接,对2020年6月30日之前的贷款按贷款额度的2%进行贴息补助;推出“助业快E贷”等线上信用类贷款,可享受普惠优惠利率,贷款额度最高达50万元;对普惠贷款在执行2019年普惠利率的基础上再优惠下调50个BP。中国银行南通分行对于重要防疫物资和重点民生领域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成本在2019年基础上再降0.5个百分点,三年期贷款的执行利率不高于4.5%;对符合个人经营贷款整体政策的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第一时间满足其融资需求,并在信贷政策中纳入优质普惠客户范畴,利率较非优质客户最大幅度下调45BP。建设银行通过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调整信贷政策和内外部定价等措施,加大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的信贷支持,确保企业贷款利率低于1.6%。

股份制行贷款利率情况方面,招商银行苏州分行为某抗疫物资生产企业快速发放信用贷款1000万元,利率优惠20BP。光大银行于春节后紧急下发《关于加大抗击疫情相关贷款业务定价支持的通知》,通过定价权限下放及实行FTP优惠减免等措施,给予抗击疫情相关企业最优利率支持;目前投放利率加权水平4.7%,低于该行全口径投放水平60BP。兴业银行对54笔抗疫信贷采用了优惠利率,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通过展期或续贷,最大限度保障企业续贷额度要求。恒丰银行为抗击疫情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根据企业实际要求设计融资方案,考虑到疫情期间企业所遇困难较多,利率均给予优惠,平均年利率为4.8%,部分企业低至4.1%。

城商行和农信社条线贷款利率情况方面,部分获央行专项再贷款支持的城商行,最低利率达3.15%;其他城商行的信贷支持也多采用优惠利率。江苏张家港农商银行设立10亿元专项免息资金,为符合条件的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定期免息”服务,给予中小微企业最长为期三个月的授信延期服务,金额最高为贷款增量30%的贷款利息减免。江南

相关新闻>>>

央行:全力支持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持续优化,就业保持稳定,物价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内外部风险挑战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中国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以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增长保持了韧性,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途径多渠道补充资本,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创新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相关地区的信贷支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完善LPR传导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把握好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和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三方面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