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也玩指東打西?李淵:不管你到底想打哪兒,派李靖上就對了

前文提要:武德七年初,李唐與突厥間的戰端重啟。突厥的猛烈攻勢一直持續到武德七年八月,似乎還有繼續加強的趨勢,李唐朝廷上下甚至展開了一場關於遷都的論戰。此時,李世民再度力挽狂瀾,他不僅堅決阻止了李淵及眾臣遷都的提議,還主動迎戰兩位同時出征的突厥可汗,更在陣前設計離間了兩大可汗。隨即雙方又進入了邊談判邊衝突的膠著狀態。


武德七年突厥的這次大規模入侵使得李唐上下看到,當面臨重大險情的時候,關中有一支強大的作戰力量是何等的重要。唐和突厥兩大強權之間的戰爭,賭的是國力,拼的是總體戰,無論唐朝看上去多麼強大,真打的時候如果發揮不出這些力量就是廢物點心。因此當務之急就是強化動員與組織,強化實施總體戰的能力。撤銷十二軍最大的弊病是肢解了關中的動員體系,因此還是趕緊恢復起來吧。武德八年四月,朝廷於關中恢復十二軍的設置,進行全員戰備訓練,準備找機會向突厥尋仇。


突厥也玩指東打西?李淵:不管你到底想打哪兒,派李靖上就對了

▲圖/圖行天下。


然而還沒等唐朝開始發動主動進攻,突厥人的攻勢又開始了,武德八年四月甲寅,涼州胡人領袖睦伽陀引導突厥軍襲擊涼州都督府,被涼州都督長史劉君傑擊破。睦伽陀並不死心,在當年七月份又進攻涼州的武興(在今甘肅武威西北數十公里處),結果八月份又被唐的左武候大將軍安修仁在且渠川擊破。(涼州看起來是一個比較獨立的作戰方向,率領進攻唐朝守軍的是胡人睦伽陀,事件更像是親突厥胡人對當地親唐政府軍的反攻,突厥人也許只是扮演了後援者的角色。)


這一次李唐方面也學乖了,既然知道突厥人主要會從原州及代州兩個方向攻過來,那麼就搶先一步派部隊佔據這兩通道的咽喉要點吧。六月丙子,唐朝派遣燕郡王李藝(羅藝)出屯華亭縣及彈箏峽,水部郎中姜行本截斷石嶺道以防備突厥。羅藝出屯華亭縣及彈箏峽的目的在於截斷由原州通往涇州的通道,阻止突厥由此直入關中;石嶺道即幷州和忻州交界處的石嶺關,命姜行本嚴守此處那可能是突厥已經深入朔、代、忻等州,朝廷打算萬一北部諸州不保那就乾脆壯士斷腕收縮兵力確保主城幷州不失。


突厥也玩指東打西?李淵:不管你到底想打哪兒,派李靖上就對了

▲唐代幷州即今天的太原市,圖/網絡。


不過這一次突厥選擇了攻打靈州——即今寧夏銀川市一帶,唐朝在靈州是設有都督府的,當時的都督是隋朝宗室的楊師道(或者任城王李道宗?),基本上在整個武德年間,這實際上是唐朝的一塊大飛地。靈州的西面和西北是賀蘭山,賀蘭山以西是南吉冷沙漠、騰格裡沙漠,賀蘭山以北是烏蘭布和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隔著黃河相望的是庫布齊沙漠,靈州以東是黃河,黃河以東是毛烏素沙漠,毛烏素沙漠以南是梁師都集團的地盤,沙漠邊緣的綠地正是突厥南下的通道,而靈州和唐朝本土的連接實際上是非常脆弱的。但是靈州的存在對於突厥無疑是一大障礙,如果他們選擇從九原一帶沿烏海石嘴山一線進入,那麼靈州就是擋在面前的大山;如果他們從秦直道—夏州一線進入,那麼會隨時面臨被靈州軍團抄後路的威脅。大概因此,頡利決定拿下靈州——不但可以消滅面前的一座大山,還可以建立一個強大的出發基地。


面對挑戰,唐朝方面決定派出以右衛大將軍張瑾為行軍總管,以中書侍郎溫彥博為長史的靈州道行軍以救援靈州、對抗突厥。顯然這次救援行動的規格是相當高的。


突厥也玩指東打西?李淵:不管你到底想打哪兒,派李靖上就對了

▲圖/暱圖網。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預料,突厥的主攻方向似乎又不是靈州。七月己酉,突厥頡利可汗寇相州——依據《通鑑考異》的說法,“相州”實際可能是“桓州”的誤記,因為相州是唐朝腹地,位於河北道的南部,突厥不可能毫無徵兆穿行數百公里突然出現在唐朝腹地。然而依我個人的看法“相州”固然不可能,實際應該是“恆州”可能更恰當些,理由有兩條,其一,依據史書記載唐朝此時應該沒有設置“桓州”,後來渤海國及遼、金設置的“桓州”距離當時最近也有一兩百年,且遼的桓州當時是高句麗舊都,同樣遠離突厥的控制地域;其二,恆州(今河北石家莊地區)與代州(今山西五臺一帶)毗鄰,中間只隔了個太行山,且南北有飛狐陘、井陘等道路相連,唐朝既然無法控制石嶺關以北局勢,則突厥在今五臺山地區活動猖獗就不奇怪,順道寇掠恆州也是常情。


然後在七月丙辰,代州都督藺謩與突厥戰於新城,不利。不利就是打了敗仗或者沒有達到阻止突厥攻勢的目的。新城就是新平城,位於今山西朔縣西南。不利怎麼辦?就找人頂上去唄。於是“覆命行軍總管張瑾屯石嶺,李高遷趨大谷以御之。”


這道命令很是奇怪,其一,張瑾剛在前一個月剛被任命為救援靈州的行軍總管,這時又突然改命令調往幷州方向,看起來事情確實很急,但是當時靈州和幷州的交通並不順暢,因為在李淵的頭上,陝北和黃土高原和內蒙的大沙漠之間還盤踞這一個梁師都集團,而且在靈州以東,突厥與雜胡的勢力遍佈沙漠以南有水草的地區,如果張瑾兵團已經抵達靈州,那麼他們要去幷州的話必須先返回關中,然後再從關中出發前往河東,從河東穿過雀鼠谷到達太原地區。從靈州來回再到幷州至少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的路程,以當時規定的行軍速度,至少需要一百日左右的時間,即使是全騎兵部隊,這麼一趟距離跑下來也必須進行長時間的休整。


突厥也玩指東打西?李淵:不管你到底想打哪兒,派李靖上就對了

▲圖/網絡。


實際是從六月份張瑾接到命令準備前往救援靈州到八月份在幷州太谷戰敗總共也不過兩個月時間,因此張瑾部不可能在長安和靈州之間跑個來回。實際情況很可能是張瑾在接到靈州道行軍的任務後開始組織行軍指揮機關並整備出征隊伍——這人是舊隋軍系統的成名將領,和李淵可能早年有關係的,但是在武德中期似乎沒撈著什麼仗打,因此身邊不大可能具備一個完整的幕僚團,那麼他接到出征命令之後是需要招攬人手強化指揮班子的,分批動員關中軍府也需要一定時間——也許差不多等他剛好完成出征隊伍的整備就接到了改變戰役目的地方向的命令,因此他們就這樣去了幷州前線。其二,李高遷由於救援高滿政不力,早在武德六年就已經被除名徙邊了,此時怎麼會又率部前往太谷抵禦突厥呢?李高遷被貶,剝奪十二衛大將軍的名號趕出中央那是一定的,但是卻未必一擼到底只是做個小兵,他後來在貞觀永徽時代擔任過陵州刺史,那是至少四品以上的高官,也不會是一下子跳上來的吧,他被免職以後以郎將或者驃騎之類的身份從軍戴罪立功還是可能的。


然後李淵還嫌不夠保險,又於七月丁巳日任命李世民出屯蒲州以備突厥。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突厥的攻擊速度超過了唐朝方面佈置應對的速度,“八月,壬戌,突厥逾石嶺,寇幷州;”,李唐到了還是沒有守住石嶺關,“癸亥,寇靈州;”,同時西線的攻勢並不停頓,“丁卯,寇潞、沁、韓三州。”潞州即今日山西長治,沁州即今日山西沁源,韓州即今日山西襄垣一帶。綜合以上,突厥雖然沒有攻取太原,但是卻大膽繞過太原深入到了上黨高地腹地。這不能不令唐朝方面心生疑慮,突厥人這到底是要幹什麼?捨棄物質豐饒的平原谷地不去爭奪卻想著佔據高地形成虎踞之勢。


突厥也玩指東打西?李淵:不管你到底想打哪兒,派李靖上就對了

▲圖/網絡。


為了應對此種不利局面,唐朝廷再度發佈向山西方向增兵的命令。“詔安州大都督李靖出潞州道,行軍總管任瑰屯太行,以御突厥。”呵呵,終於出現李靖了。(不過說他當時是安州大都督這可能是不對的。依據《舊唐書》的記載,李靖是在平滅輔公祏的當月就任東南道行臺兵部尚書,但是在武德七年的三月份,唐朝廷就發佈了政府行政編制改革及官職套改方案的詔命,接到詔命後東南道行臺即告撤銷,而在行臺原有班子的基礎上重新組建了揚州大都督府,由李孝恭就任揚州大都督,李靖則就任檢校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檢校大致就是代理的意思。)


如前所述,丹陽(古代建康,今南京市)一地自從隋末以來幾經易手,先後被隋政府軍、樂伯通、沈法興、李子通、杜伏威、輔公祏等多股勢力佔據,所以戶口損失極大。舊唐書李靖傳上說“丹陽連罹兵寇,百姓凋弊,靖鎮撫之,吳、楚以安。”,可見東南道行臺及其後的揚州大都督府李靖是實際的政策執行人。而且經過他的治理,效果顯然非常明顯,所謂“吳楚以安”就是說整個長江下游地區都在他的治理下迅速穩定了下來。這也就是從武德七年的上半年到武德八年的上半年間的所取得的治理成果和建設成果。所謂“上馬治軍,下馬治民”即是如此吧!


突厥也玩指東打西?李淵:不管你到底想打哪兒,派李靖上就對了

▲李靖劇照,圖/網絡。


然而,李靖李藥師不會忘記,生而為武人的他並不是要以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行政官僚為終身的成就,他的使命是奔赴廣闊的戰場,是在以千里為尺度的大地河山上縱橫馳騁,建立前人所未能成就的偉業。他所需要的,是一個時機,他在等待的,是這個時機。


時機出現了,就在眼前——鑑於當前的危難局勢與關中頗見緊張的兵力,李淵代表朝廷發下旨意,從江淮地區抽調一萬精兵前往北方增援戰場,其行軍負責人就是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李靖李藥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