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效明顯!中醫藥自古就是抗疫良方

療效明顯!中醫藥自古就是抗疫良方


新冠肺炎疫情警報一拉響,中醫藥力量就第一時間介入。

1月23日公佈的第一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就非常強調中醫藥的作用;此後每一版中,中醫藥施治策略都在不斷更新。2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指出,對於中醫治療,延續上一版對疾病全過程的分期,同時增加了適用於重型、危重型的中成藥(包括中藥注射劑)的具體用法。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照推薦的方案進行辨證論治。

“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確診病例共計60107例,佔比為85.20%。湖北以外的地區中醫藥參與治療確診病例的治癒出院和症狀改善佔87%。” 2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司長蔣健介紹中醫藥參與新型冠狀肺炎救治情況時說。


療效明顯!中醫藥自古就是抗疫良方

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確診病例共計60107例,佔比為85.20%。


另據湖北省衛健委消息,截至2月16日24時,湖北省225所定點救治醫院,確診患者58182人,中醫藥使用率達83.3%(武漢市80.0%)。其中,42家定點中醫醫院收治確診病例4978人,中醫藥使用率96.4%。已經開放的9家方艙醫院8159張床位,在院患者6966名,基本做到中藥應服盡服。目前11個方艙醫院同步配送中藥湯劑和5種中成藥。

毋庸置疑,在此次抗疫過程中,中醫藥救治再次現出其沉寂已久的力量。


戰勝“疫病” 中醫歷來功不可沒


一部人類史,也是一部疾病抗爭史。翻看中醫藥歷史,會發現我國幾千年來與瘟疫的對抗中,誕生了一批批名醫,他們的經驗也一代代傳承下來,形成系統的防治理論。

中醫大都把瘟疫歸為“疫病”“溫病”範疇。疫病在我國自古有之,且危害不小。據記載,自西漢時期到現在,中國先後發生過300多次大規模疫病流行。

兩漢時期是古代記錄中瘟疫最多的時期,“醫聖”張仲景的從醫契機便是東漢末年被稱為“傷寒”的瘟疫橫行,其著寫的《傷寒雜病論》救人無數,為後世治療“傷寒”確立了範式,時至今日依然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薦的“清肺排毒湯”,就是由該書中多個經典方劑優化組合而成。


療效明顯!中醫藥自古就是抗疫良方

醫聖張仲景

療效明顯!中醫藥自古就是抗疫良方

明清時代溫病流行,於是中醫又產生了溫病學派,以吳又可、葉天士、薛雪、吳鞠通、王孟英等為代表的溫病學家用中醫防治瘟疫,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中醫研究瘟疫的首本專著是明代吳又可的《溫疫論》。明代末年瘟疫暴發,吳又可首次提出“癘氣”致病學說,不僅開闢了中國傳染病學研究先河,還是世界醫治傳染病學上的創舉。今天看來,吳又可所說的“癘氣”,無疑就是“致病微生物”。

在與瘟疫的角力中,中醫的貢獻造福了全人類,尤以天花防治最突出。宋代天花在我國流行,從那時起,中醫就開始採用人痘接種法預防天花。清代康熙年間,朝廷設立“種痘局”,專門給百姓普及種痘,可以說是全球最早的官方免疫機構。這種方法後來被其他國家仿效,並啟發了英國醫生琴納於1796年發明牛痘接種術。

新中國成立後,中醫在傳染病防治屢建奇功。1956~1957年,石家莊和北京地區暴發流行乙型腦炎,死亡率很高。在疫情緊迫的情況下,政府派去了中醫名家蒲輔周。蒲老結合中醫理論及兩地實際情況,採用不同治療方案,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且治療效果遠超世界水平,拯救了上萬人的生命。

1958年廣州暴發流腦疫情,國醫大師鄧鐵濤用中藥對證施治,療效達90%,大大降低死亡率,且患者完全無後遺症。

2003年“非典”暴發,當時87歲的鄧鐵濤被任命為中醫專家組組長,他所在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共收治73例非典病人,取得“零轉院”“零死亡”“零感染”的成績。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說:“在我們這片大地上,瘟疫時常出現,古方中有不少治療時疫的方子,對其稍作加減,危急時刻每每獲效,扶佑眾生。”


中醫好用但不可擅用


中西醫並重是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非常成功的一個制度舉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傳染病防治專家、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首席中醫專家奚肇慶說:“戰勝新冠肺炎,我們應有足夠信心,因為我們有兩條腿,一條是西醫, 一條是中醫。”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仝小林院士表示,中西醫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救治病人,沒有誰高誰低,應該取長補短,互相學習。這樣的話,我們國家會真正形成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保健體系,以及在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可以實行)的中西醫結合防控模式。中西醫結合主要是在治療上,各取所長。比如重症患者,血氧飽和度低,該吸氧的吸氧,該上呼吸上呼吸機。但是中藥的確有很多地方可以發揮作用,比如改善發熱、乏力、咳嗽、咳痰、氣短、納差、腹瀉、情緒緊張等症狀。發熱病人,原因複雜,有的可能是普通感冒或者流感,按中醫的辨證論治,會有比較好的效果。在疾病康復的階段,是中醫的優勢。比如用一些益氣、養陰、健脾等中藥對病人加快體力恢復會有幫助。

但中醫好用也不可擅用。典型例子是20世紀 50 年代乙型腦炎流行專項研究。1954~1955年,石家莊乙型腦炎流行,當地採取中醫治療乙型腦炎獲得顯著效果,但此方法用到北京時,則效果不佳,有老中醫辨證之後發現,兩地疫情相同,但氣候不同,所以方子效果也有所不同,後經北京的老中醫改進後,才收效顯著。這就是中醫辨證的精髓。仝小林院士稱:“凡是武漢輸出的病人,與武漢當地病人治法基本相同。對無武漢病人接觸史的患者,可根據當地情況, 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各地情況不同,比如廣東的涼茶方就不適合寒冷的北方使用。如果亂用諸如雙黃連等清熱解毒藥,不僅於抗疫無益,還可能引起不良反應,破壞免疫功能。


療效明顯!中醫藥自古就是抗疫良方

中醫好用也不可擅用。


對古籍古方更要篩選來看,網上流傳一些諸如塗香油的偏方,大多是從古代方書中揀抄而來,但其是否有效、有效性多大,有待驗證。“疫情當前,檢閱古書以求良方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藉助網絡等公眾媒體隨意擴散,不但起不到預防效果,反而加重民眾焦慮。 對普通人而言,不能無病亂用藥;對醫生或醫學愛好者而言,更不能亂薦藥。” 奚肇慶說。

奚肇慶提示,冬春季節,很多人都有陰虛內熱的情況,外邪侵犯就容易生病,因此要調整好生 活方式,適當多飲水,不熬夜,少吃辛辣上火食物,強身健體。只要體內氣血平衡,外邪就不易侵犯,這正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此外,中醫也講“避其邪氣,如避矢石”,意思是做好防控隔離措施,避免接觸疑似外感患者,戴口罩、勤洗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