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領醫務人員 衝鋒“戰疫”最前線

他帶領醫務人員 衝鋒“戰疫”最前線

王佔祥(左)正在預檢分診臺檢查工作。

  19日這天,天空澄澈,陽光正好。“又有1名新冠肺炎患者順利治癒出院了,這是我市第10例治癒患者。”王佔祥,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廈門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院長,談到這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用他的話說,定點救治醫院是我市防控疫情關鍵的一道防線,也是希望升起的地方。


  預判及時準確 超前高效“備戰”

  “我有時候會直接去分院。”19日早晨8點,我們終於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科教樓的辦公室裡“遇見”了王佔祥院長,他實在是太難約了。在交談間,他還在用網絡辦公系統處理了一系列行政文件,人員、物資、款項、基建等待他籤批的文書也不斷送來,他批閱的速度很快,因為太多事情在等著他。

  王佔祥是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被譽為“刀尖上的舞者”,已用上千臺開顱手術拯救了很多生命。不過,一名神經外科專家掛帥新冠肺炎疫情救治隊伍,屬於“跨界”嗎?對此,擔任副院長多年仍然在一線“動刀”的王佔祥,幽默地打了個比方:“指揮戰鬥的將軍,不一定會開飛機,但清楚飛機能解決什麼問題。”

  王佔祥的辦公桌上擺放的一疊文書中,一份會議紀要記錄了第一醫院的超前“防備”——1月15日,大多數市民對疫情尚未警覺,經歷過“SARS”抗疫的王佔祥出於職業的敏感,已在院內部署成立防控領導小組,預備好專家組,制定出疑似患者診療流程,安排發熱門診綠色通道,並有針對性地培訓出診醫生。

  隨著疫情的發展,2月2日市應對疫情工作指揮部決定抽調全市衛健系統精兵強將,舉全市之力加強定點醫院的救治能力,王佔祥臨危受命任院長,又召集團隊連夜趕製出了一套規章制度,如:重症醫學科的運行、醫護人員的健康管理、負壓病房的改造、信息上報的高效流程、中西醫結合的療法等等,這時他的團隊和醫院已經是“來之能戰,戰而必勝”。


  保護醫護人員 守住關鍵防線

  “現在復工人員更多了,我們也剛剛升級了門口的預檢分診臺,這是第一道關口,我去看看情況。”上午9點半,醫院進出的人與車逐漸增多,王佔祥走出辦公室,走下長長的臺階,記者隨他走到了醫院門口。

  這裡是一個風口,儘管是晴天,但確實有些冷。王佔祥仔細瞭解測溫醫生佩戴的面罩是否舒適、廣角紅外線測溫儀是否實用等,叮囑醫生:“一定要注意保暖,冷的話就拿幾個熱水袋,再配臺暖風機。”醫生們說,對醫護人員噓寒問暖,就像是他的一種習慣。

  “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醫護人員,因為我們醫院是關鍵的一道防線!”正是這個理念,讓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拿出了一個重要的備戰舉措——廈門尚未出現病例時,在王佔祥的千叮萬囑之下,醫院提早備好數量充足的口罩、面罩、防護服等物資。也正因如此,即便是收治病患最多的幾日,杏林分院依然擁有充足的物資儲備。

  談到戰友的去世,王佔祥臉上流露出難以掩飾的傷心。湖北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也是一名神經外科專家,他們曾交流頻繁、關係甚好。“我們對這個疾病的認知還遠遠不夠,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本月9日,廈門第三批支援湖北的醫療隊出發,王佔祥這個“大家長”彎著腰,將年輕孩子們的行李箱一件一件搬上飛機託運的傳送帶。


  日夜辛勞 感動酒店員工和網約車司機

  上午11點,一踏進杏林分院,王佔祥幾乎一刻沒有休息,看完基建項目,又一頭扎進遠程診療室,看起了重症患者的CT影像。有時間,他還會穿上防護服走進危重病房,為的只是給醫護人員一種安心和鼓舞。

  “隔離病房裡醫護人員的輪替情況,他也盯得很緊,怕醫護人員休息不夠,有時還會強制他們下班。”醫務部主任許中告訴記者,真正沒有輪班、幾乎無休的堅守者,正是王佔祥本人——白天接不完的電話,常在夜晚才能一一回撥;許中收到他交代的工作事宜,幾乎都在凌晨2點左右。

  交談時,王佔祥從公文包裡掏出一個巧克力遞給記者,微笑著說:“來,吃點甜的,我最近都靠它們補充能量。”顯然,王院長的樂觀和溫暖,影響著整個團隊。在杏林分院,記者並未感受到緊張的氣氛,二號樓工地上,做防控培訓的醫生語氣輕快。在ICU門前,重症醫學科護士長章秀錦推著一車比人還高的醫護用品,笑著對記者說,“又回來看我們啦!”

  因為一線抗疫,王院長和醫護人員也屬於高危人群需要隔離,因此有家不能回,只能住在離醫院不遠的酒店裡,三餐吃的是盒飯。一開始,他們甚至還感受到了一絲“被嫌棄”的感覺,畢竟酒店人員也是普通百姓,也會害怕,也想遠離。但是,白衣天使的日夜辛勞,人們還是深切地感受到了。2月14日,醫院收到一位不知名人士送來的50多份鮮花和巧克力,當時就分給了值班的醫護人員。酒店員工做的愛心拉麵、奶茶、咖啡、甜點,常給他們驚喜。甚至,還有不知名的網約車司機夜晚守在門口,免費接送交班的他們上崗、回酒店……

  “我們知道難關終會過去,請對我們放心,我們也有信心!”晚上9點半,王佔祥的聲音透著疲憊,“錯過飯點,我得去吃一點,喝一點了。”


【數據】

  統計顯示,截至2月19日24時,廈門市連續三天無新增確診、疑似病例。

  自1月23日廈門市出現第1例新冠肺炎患者起,廈門市定點救治醫院一共接收35名患者,如今已有10名患者康復出院,剩餘患者病情總體較為穩定,僅有2名重症患者。

  日前,有關機構利用大數據對全國重點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力進行綜合評估,廈門在33個直轄市、省會及計劃單列市中位列榜首。據介紹,共有200多名醫護人員參與到此次戰疫中。在隔離病房內,醫護人員均需身著全套防護設備,有時連續工作6小時以上。最忙碌的時候,每天都要消耗200套以上的防護服。

  

【記者見聞】

  核心“戰區” 阻斷病毒回頭路

  前天,記者走進全市“戰疫”最核心區——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

  “您好,測下體溫!”相比其他單位的門口,這裡不是保安人員把守,而是醫護人員,他們身穿隔離衣、頭戴護目鏡,面罩之下,還有一層藍色醫用口罩。

  院區的一號樓,這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地方。顯眼的大門上鎖,只有邊門通行,醫務部副主任肖乃安告訴記者,這樣的設計為的是單向進出,確保人和病毒都“不走回頭路”,切斷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隨後,記者跟隨王佔祥等專家進入了遠程診療室。

  在不大的空間裡,專家們坐成一排,對著若干個大屏展開會診,其中一個屏幕實時可見ICU及普通病房內的重症患者,另幾個屏幕可快速調取胸片等患者資料,高效輔助現場專家們的會診。在診療室,還有一套視頻通信設備,藉助它可以與院外專家遠程會診,而這樣的遠程會診幾乎每天都會進行。

  高強度工作讓人疲憊,但生活總有一些畫面讓人感動。

  “之前有一個2歲的小女孩,她是全省最小的疑似病例,剛進來時,由於和父母隔離,又哭又鬧停不下來,為了要照顧好她,我們增派了兩名護士,比照顧一個患者還費勁。不過那天出院的時候,小女孩十分黏這裡的護士,抱著護士姐姐不肯撒手。”肖乃安告訴記者,日前出院的一名女患者流下了感激的眼淚,與醫護人員久久擁抱在一起。

  “感動和溫暖,每天都在發生。”肖乃安還提到,很多愛心人士體諒他們辛苦,不僅捐贈醫療物資,還前來“投食”送餐,手寫了寄語。

(文/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張昀 實習生 謝嘉迪 圖/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