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沈從文的《邊城》┃ 吸引人的不僅僅是神祕的湘西文化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沈從文《邊城》

大學現代文學課上,教授讓我們賞析小說上邊《邊城》的開頭部分,當時的感覺就是“哇,好有鏡頭感”,好像有一個長鏡頭從空中俯視,群山綠竹環繞中,一條彎曲滄桑的官道,盡頭拉近,山城附近的小溪綿延而下,再聚焦,一老人,一孩子,一隻狗。讓人忍不住想知道接下來的故事。

課後我就馬上跑去圖書館,一口氣讀完了。除了主人公們悲歡離合的故事讓我流淚外(當時是文藝女青年,哈哈)。書中的神秘的湘西世界也深深的吸引了我。因為我的大學就在長沙,教授們大多是湖南人,所以課上經常會提到讓他們驕傲的屈原、沈從文等文化大家,當然還有湘文化,湘西文化。


再讀沈從文的《邊城》┃ 吸引人的不僅僅是神秘的湘西文化

《邊城》中獨特的地域文化,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彷彿向我打開了一扇新窗,對我這個東北女孩兒來說,就好像世外桃源一樣,所以那時候沈從文的關於湘西的作品我幾乎都看了一遍。 如今再讀《邊城》,在知道了大概的故事情節之後,也讓我跳出了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將目光放到了優美的語言上。

01

沈從文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被譽為“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劉西渭《咀華集》),20世紀中國最優秀的文學家之一。老家湖南鳳凰縣,苗族人。代表作品有《邊城》《長河》《從文子集》等,曾兩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他先後在西南聯大和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從事歷史和考古工作,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

《邊城》算是一個悲劇的結局吧!講述了在湘西邊城茶峒,有一位撐渡船的老人,與他的孫女翠翠兩人相依為命,當地的船總有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都愛上了翠翠,但是沒有出現什麼狗血的兄弟反目的戲碼,兄弟倆採用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讓翠翠自己選擇。

命運的齒輪轉動,老大天保坐船出事被淹死了,翠翠的爺爺在一個雷雨天也去世了,而翠翠心儀的弟弟儺送,隻身離家出走,沒有了音訊,留翠翠在邊城默默等著他的歸來。

再讀沈從文的《邊城》┃ 吸引人的不僅僅是神秘的湘西文化

沈從文關於《邊城》的創作曾經這樣說過:“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雖然是一個令人感嘆的悲劇式的結局,然而這本小說,無論從思想深度還是人物刻畫,都對後世作家的創作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邊城》的語言美,描寫環境的美,最是打動人心。

03

《邊城》的語言是沈從文盛年的語言,最好的語言。這時期的語言,每一句都“鼓力”飽滿,充滿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籃新摘的煙臺瑪瑙櫻桃。——汪曾祺

比如開篇不久,就以充滿淡色水彩畫的筆觸,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如詩如歌的風水畫卷。他在文中寫道“‘茶峒’的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 好像直接在我們腦海中,刻畫了一幅弓箭的畫面,非常直觀。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時運桐油青鹽,染色的棓子。上行則運棉花棉紗以及布匹雜貨同海味。”

近山一面,以“長蛇”為喻,臨水一面,又充滿了人間的煙火氣,這些都是湘西世界之美, 簡潔富有刻畫力,生動有趣。

再讀沈從文的《邊城》┃ 吸引人的不僅僅是神秘的湘西文化

又如文中寫道:“近水人家多在桃花杏裡,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是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前面還是桃花朵朵開,後面又道可買酒,不禁讓我想到了唐寅的“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雅俗共賞,灑脫至極,洋溢著濃濃的湘西韻味。

再讀沈從文的《邊城》┃ 吸引人的不僅僅是神秘的湘西文化

接下來,又對夏秋冬做了描繪,“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位置則永遠那麼妥貼,且與四圍環境極其調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實在非常愉快。”

桃花杏林,夏日布衣,秋冬牆瓦,用牧歌式的筆調描繪了一幅優美的田園風景畫。

他的語言美,是質樸含蓄的古典美,是朗朗上口的韻味美,讀起來讓你感到溫暖平和,卻有著一絲淡淡的哀愁,字裡行間都是濃濃的思鄉和懷舊之情。

《邊城》是古今中外最別緻的一部小說,是小說中飄逸不群的仙女。”——評論家司馬長風


透過他的文字,你也彷彿進入了那個獨立於世的神奇小城,山水畫般的風景,生動的婚娶喪葬文化,古老的賽龍舟風俗,淳樸的人性之美,無一不吸引著人們一讀再讀。

我是瑾言瑾語,定居韓國,對外漢語老師一枚,喜歡博大精深的漢字,喜歡觸動人心的文學,喜歡看書,喜歡看美劇,歡迎與我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