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達芬奇《最後的晚餐》遇上馬賽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馬賽克風格《最後的晚餐》,是對傳統寫實風格的挑戰還是創新,其中的色彩以及色塊拼接提煉,將會帶來什麼驚喜!

接下來,一起看看,這神奇的馬賽克,帶來不一樣的《最後的晚餐》。


大家都熟知達芬奇的作品《最後的晚餐》,其中的藝術特色被很多人研究。據知網統計,其直接研究作品《最後的晚餐》期刊類共有93篇;碩博類共有6篇,間接研究達芬奇本人的期刊類共有643篇;碩博類共有63篇。相對比作品研究較少,大多討論作品的藝術風格問題。

19世紀之前的歐洲美術史上形成一個傳統,即絕大多數畫家受到《聖經》的影響,並借重創作“聖經畫”躋身於主流畫家前列。到文藝復興時期,這種做法尤為明顯。

《最後的晚餐》中耶穌及其十二位使徒,堪稱“聖經畫”的經典。在畫家筆下,餐桌上堪為的戲臺,場面宏大,別具一格。

《最後的晚餐》

在達芬奇《最後的晚餐》中色彩搭配主要用了紅、黃、藍、綠、白、灰五大主色調(如分析圖中),背景為黃色;十二使徒的臉部也為黃色,與背景相互呼應,加之使徒服飾為紅、綠、藍三色交叉拼接,既相結合又相互矛盾,桌子為白色;牆面為灰色,使觀者視角留在紅、綠、藍三大亮色上。特別是中間紅色位置,是畫面中最亮色,足矣體現人物的主次關係。

當達芬奇《最後的晚餐》遇上馬賽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達芬奇《最後的晚餐》


當達芬奇《最後的晚餐》遇上馬賽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達芬奇《最後的晚餐》分析圖

而中國人所畫的“最後的晚餐”色彩與達芬奇所畫的《最後的晚餐》色彩有明顯區別,就這種差別體現在東西藝術之間。在透視、光影、色彩、體量、形體、情緒、表現、描繪等方面都散發著各自不同的美。作品還被用在電影場景中,提高其質感與內涵。

當達芬奇《最後的晚餐》遇上馬賽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梵蒂崗藏品,來源於西北大學嶽鈺老師朋友圈


當達芬奇《最後的晚餐》遇上馬賽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

美國藝術家Adam Lister《最後的晚餐》

Adam Lister所畫的《最後的晚餐》是將達芬奇作品進行二次創作。是一種馬賽克風格與寫實主義繪畫的碰撞,形成追求大色塊塊面的表現風格,明亮的色彩以及結構重組的方式,達到新的圖像重塑效果。將馬賽克的元素巧妙融入進去,顏色上以不同過渡的色塊為主,畫面整體的處理上相對來說比較簡潔易看,富有繪畫創新性和視覺的挑戰性。(如分析圖)

畫面中人物與背景融匯一體,扁平的透視空間來反映當下新媒體時代,二維圖對現實世界的逐漸扭曲和替代,成為我們經驗主義真理的來源,而現實則不斷被遮蔽和萎縮,我們正在走向數字的深淵。

當達芬奇《最後的晚餐》遇上馬賽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美國藝術家Adam Lister《最後的晚餐》


當達芬奇《最後的晚餐》遇上馬賽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美國藝術家Adam Lister《最後的晚餐》 分析

結語

兩種不同風格,都是藝術的表現,達芬奇用了十二個人物和簡單的佈局就獲得足夠的震撼力,而美國藝術家Adam Lister運用馬賽克,像極電腦像素畫,硬朗的線條勾勒人物,充滿了機械感,同時也充滿未來感與時尚感,是這個時代獨特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