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否真的篡改詔書謀奪帝位?為何繼位之後圈禁參與奪嫡的阿哥?

我一直走不停留


像國家這樣的大事,詔書肯定是滿漢兩文。而且肯定是文言文,所以像是修改某一字而篡位的事是不存在的。

雍正因為改革觸動大多數人的利益,給了其他阿哥借題發揮的空間。但凡改革要想成功要麼掌握絕對信任,要麼掌握絕對權力。前者如商鞅,後者如張居正。雍正登基之初,其他阿哥在朝堂之上的勢力還很大,像是有名的八爺黨。朝上很多官員心裡還向著八阿哥的。

雍正登基之初就開始改革,得罪的只能是士族大夫,這樣很難籠絡住朝堂上這些官員的心。八王黨看到這些又燃起幻想,又有些擺不正位置了。最終造反失敗。自古改革成功的能得善終已是非常不易,雍正以皇帝之尊去改革,也就是得罪了讀書人,落了個名聲不好而已。比起商鞅被車裂,張居正死後被鞭屍。在比另一位皇帝王莽,改制失敗,被亂軍殺死。雍正已經夠幸運了。



史爭朝夕


雍正暗中加筆篡改遺詔只不過是民間傳聞而已,他的繼位是合法的。經過如今眾多的歷史學家研究發現,康熙的遺詔其實有多種語言,有滿文、漢文、蒙古文等。如果按照民間的說法,雍正命人將遺詔中漢文的“十”增加一筆改為“於”,但其他幾種語言是無法修改的,而且通過專家研究,清朝對皇子們的稱呼也並不是四皇子與十四皇子,而是皇四子與皇十四子,在各類清朝史記中也都如此,沒有例外,並且“於”在古代中只代表這人名,而遺詔中一般都會用“於”,即便要修改也並不如民間所說的那樣簡單。

因為這份遺詔是用滿漢蒙三種文字書寫的,壓根也不存在“傳位十四子”或“傳位於四子”這樣的字眼,即便是有人改了漢文,也無法改滿文和蒙文。而且,史料記載,康熙在離世前,當天還曾三次召喚雍正,向其囑託後事,可見事實真相併不是野史中記載的那樣。而如今在很多電視劇及各類小說中,都將雍正描寫的非常負面,從而也影響了人們對雍正的看法,所以相信了野史中所記載的事情,而忽略了真相,事實上雍正是沒有辦法篡改遺詔的。 並且在前幾年,專家發現了康熙的遺詔。將其展示在了眾人眼前,遺詔中清楚的寫的就是:傳位四子雍親王,而不是十四皇子,這也隨之為大家解開了這個千年的謎團。所以野史中記載的雍正篡改遺詔,並非真實,也完全沒有篡改的可能性,事實的真相就是雍正皇位是康熙名正言順傳給他的,並非他搶的。

最後說說當初涉及到奪嫡的兄弟,雍正
都差不多圈禁了,還改名的改名,並且還在朝堂上拼命罵。 不說太子胤礽了,胤礽在康熙年間的時候就被廢黜,禁錮於鹹安宮了。在雍正當上皇帝的時候,胤礽被改了名,並在雍正二年的時候就幽死了。 第二個估計就是康熙的大阿哥胤禔了,他也是在康熙年間的時候就被削爵囚禁,在雍正十二年的時候死了,活了挺久的,活了63歲。 第三個就是三阿哥了,三阿哥在大阿哥和太子都被康熙圈禁的時候,自己是有著很大的成為皇帝的機會的。但是,在雍正繼位後,雍正被髮配到遵化的馬蘭峪為康熙守陵。在雍正的好弟弟十三去世之後,三阿哥發了牢騷,被雍正知道後,雍正就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 隨後的八阿哥之類的,野史君就不說了,大家在影視劇中瞭解的也夠清楚了。 看到這裡,很多人就不瞭解了。雍正這麼討厭自己的這些兄弟,這些兄弟為了皇位做了這麼多的事,而自己也是最後都將這些與自己作對的兄弟都關了起來,都圈禁了。 那雍正為何不直接殺了他們呢?反正,歷史上為了皇位殺了自己兄弟的人的人那麼多,連李世民也殺了幾個兄弟。 其實啊,雍正之所以沒有把自己的這些兄弟都殺了,只是因為清朝始祖——努爾哈赤的一句話。 當初,努爾哈赤都快打下江山了,建立了後金。努爾哈赤看到歷史上有很多人為了皇位自相殘殺,即使是親兄弟,都會自相殘殺。 所以,努爾哈赤就十分厭惡這件事,就立下了規矩說:“嗣君不可殺兄弟。” 也就是說,只要是當了皇帝的清朝皇帝,都不能殺兄弟,所以雍正就一直沒有殺兄弟,只是圈禁了他們。


清水隱士


石門光影來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首先說雍正是否篡改詔書奪取帝位的事。民間有傳說胤禛(康熙的第四子,就是後來的雍正帝)這一派人,將康熙的遺詔“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胤禛才繼成皇位,改年號雍正。這裡要說的是此說法的真實性有多大,清朝的公文都是滿漢兩種文字書寫,就是將十改為於,那滿文怎麼改,所以說這種說法不可信,是後人杜撰的。之所以有此類傳說,還是雍正與胤禩等人爭奪皇位及雍正繼位後吏治有關。

好了,這個問題說清楚了,再說說下一個問題。

雍正繼位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鞏固自己的皇權,其中就包括對參與奪嫡阿哥的圈禁,這對於統治者來說是很自然的事。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位多為世襲制,由於封建皇帝至高無上,因而父子兄弟間為爭奪皇位而自相殘殺的事例不絕於史。

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他的哥哥隱太子李建成和弟弟巢剌王李元吉,冊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正式即位。

明成祖朱棣,在洪武三年時,冊封為燕王,其侄子建文帝即位後,厲行削藩政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南京。建文四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年號永樂,世稱永樂大帝。

歷史上這種父子兄弟之間為爭奪皇位而自相殘殺的事還有很多。

回過頭來再說雍正帝,胤禵是康熙皇帝的第十四個兒子,是雍正的親弟弟,由於成長經歷不同造成兄弟感情一般,再加上“九子奪嫡”中,兄弟倆始終處於對立面。

作為胤禛奪嫡的最大障礙,八阿哥胤禩一直以來是以賢明籠絡了一大批人,十四阿哥就是八爺的堅定支持者,但是在“九子奪嫡”中後,八爺胤禩多次被打壓,已呈失勢之態,此時的胤禛正韜光養晦,盡“忠、孝、仁、義”之道,一心想通過不爭不競的方式,得到儲位。

康熙晚年,準噶爾叛亂,此時的胤禵在眾皇子中年輕有為,頗有才幹,因此得到了康熙的器重,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

在胤禵出征前,康熙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親自在泰和殿授印。胤禵一身戎裝,上殿受印。而其他皇子則與二品以上大員,身著蟒服,在午門外迎送,可以說是榮耀之極。

此時風傳胤禵最有可能得繼大統。這話自然也傳到了胤禵的耳中。既然胤禩失勢,胤禵自然要努力搏一搏,爭取成為皇位繼承者。

皇位面前無親情,這個時候的胤禵和胤禛,真正是到了爭鋒對決的時候了。

康熙病逝,臨終前遺詔胤禛繼位。雖然事發突然,但胤禛不愧是政治高手,他命九門提督隆科多全城戒嚴,繼位大典完成後,他才宣告康熙病逝,並主持國喪。

那邊胤禵得到消息後,黃瓜菜都涼了,胤禛已經成了新君。

這邊還不等他有所行動,胤禛便卸了他的兵權,把他召回,但又不讓他進京城,對他嚴密監視並軟禁於景陵。此後又削爵停職,將他永遠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


石門光影


“九子奪嫡”一直是清宮劇永遠繞不開的重頭戲。康熙六十一年,69歲的康熙皇帝還沒來得及宣佈皇位繼承人,就在北京西郊的暢春園猝然離世。

在他駕崩7天后,皇四子胤禛憑一份《康熙遺詔》登上皇位,成為雍正皇帝。但由於康熙生前沒有明確指定誰是皇位繼承人,有關“雍正篡位”的各種傳說悄悄流傳開來。

之所以引發多方猜測質疑,是因為《康熙遺詔》是清朝歷史上第一份書面遺詔,這在當時的人們來看簡直是不可思議,連皇子們也非常驚訝,沒想到在爭儲中最不積極的胤禛成了笑到最後的人,而原本勝券在握的十四阿哥卻慘敗。在諸多相關的影視作品中,胤禛繼位的過程都極具戲劇性。其中有一個版本最為流行,故事稱雍正改了康熙留下的遺詔,把其中的“傳位十四子”加了一筆,改成“傳位於四子”,才擠走了十四弟成功當上了皇帝。

近日一份《康熙傳位遺詔》(複製品)現身北京市檔案館的《中國檔案珍品展》上。關於雍正加筆將“傳位十四皇子”篡改為“傳位於四皇子”的民間傳說,遺詔給出了準確答案。

這份遺詔用滿漢蒙三種文字,書寫在一幅長1.5米、寬0.8米的卷軸式黃色宣紙上。

遺詔中漢字有1700餘字,內容共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康熙在位60年的豐功偉績。據考證,這部分內容是在康熙五十六年時就已經書寫好的。

有趣的是,康熙在上述遺詔中總結自己的一生,還不忘吐槽一下“皇帝不好當”:“數十年來殫心竭力,有如一日,此豈‘勞苦’二字所能概括耶?”“為君者勤劬一生了無休息之日。”

第二部分是遺詔的核心,宣告了皇位的繼承人。關於傳位是這樣寫的:“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因為這份遺詔是用滿漢蒙三種文字書寫的,壓根也不存在“傳位十四子”或“傳位於四子”這樣的字眼,即便是有人改了漢文,也無法改滿文和蒙文。更何況,古時的“十”子和“於”字都與現代的簡體字不同,不是簡單加個筆畫就行的。遺詔只不過是民間傳聞而已,他的繼位是合法的。





刺蝟的vlog


清朝野史中說雍正修改傳位詔書,把傳位十四皇子修改為傳位於四皇子。其實這根本是不可能的,眾所周知清朝是滿人的天下,所以國語也是滿文,大家有星期的可以研究下滿文,在滿文中十和於是更改不了的。所以雍正修改傳位詔書是不存在的。至於軟禁自己的手足兄弟我感覺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皇子皇孫,畢竟幾個王爺的實力不容小覷,某天雍正駕崩嘍他不敢保證自己的兄弟不會篡位,那個時代有兵權才是硬道理。所以雍正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順利登上皇位必須剷除自己的競爭對手。




翼翔羽點點


清朝正史資料主張雍正帝是正當繼位,而並非篡位。但是雍正是不是篡位,目前野史中也存有爭議,之所以會有雍正篡位之說,是因為有學者認為康熙帝死的突然,他生前其實是屬意十四皇子的,但是卻被雍正篡改了遺詔。

雍正是篡位的嗎

  雍正帝究竟有沒有篡改遺詔?康熙臨死前究竟屬意把皇位傳給誰?這也成為困擾世人許久的一大疑案。時常有人批判雍正帝的皇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也有人質疑目前現存於遼寧省檔案館的康熙遺詔是假的。

 “傳位十四阿哥”被雍正改成了“傳位於四阿哥”,這麼乍一看似乎也說得通,但是這其實只是民間傳說而已。清朝皇帝是滿人出身,所以他們的遺詔不光有漢文的,還有滿文的部分,更何況目前現存的康熙帝遺詔,也不是隻有“傳位於四阿哥”這幾個字,康熙在遺詔上肯定了雍親王皇四子胤禛的人品,認為他能夠承繼自己的大統,所以比起篡位,雍正帝正當繼位的可信度更高些。


餘歡KFH


不會。

其一、能在那麼多皇子中脫穎而出得到帝位(先不管如何得來),就證明了實力。實力哪裡來的?康熙給的。既然康熙能給他這麼大的實力,必然是要賦予使命。

其二、如果真的是篡位,那必定是有其他皇位繼承人。難麼那個繼承人必然也有極強的實力,即使雍正篡位,必然也會反戈一擊,血流成河。而事實上沒有過大的對抗,說明沒有強大的實力可以與雍正爭鋒。也就證明了皇位沒有其他人,就是雍正無疑。


孔孔曰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篡改召書不存在!因為那是滿漢兩種語言書寫的!

那麼雍正為什麼要圈禁其他兄弟呢!我覺得重要是雍正之前很多阿哥都有參與奪嫡!其中八爺黨呼聲很高!這就讓雍正很不舒服了!試想政治鬥爭中誰能容忍一個曾經的競爭對手!並且這個競爭對手還有很多支持者!所以必須到打倒對方!但是又不想落一個殺兄弟的名聲!所以最後選擇圈禁!



隴嘉


應該是沒有改的,因為古代的傳位詔書不是一個人密藏,這個制度雖然是康熙創立的但是顧命大臣也是知道。而且古代的文字表達沒有那麼容易篡改的!至於為什麼要圈禁其他的兄弟是因為清朝的制度問題,他們的制度是每一個成年皇子都有勢力,都會開府建衙,而且因為康熙在位的時間太長了。導致那個時候我們熟知的所謂八爺黨,十四爺,都在各自的勢力範圍深耕了很多年。導致尾大不掉!還有旗奴的存在,基本上是不能分化開各自皇子的勢力基本盤。關於這方面只能說在當時圈禁已經是對於其他的皇子最好的結果了,關於這個面可以說的事情太多了,有清朝的制度問題,有雍正和其他兄弟的關係問題,有關於新皇上位之後的施政方針的問題,以及最後的皇權至高無上的獨尊性都有。


毛有猛虎


應該是正統繼位的,所謂的篡改詔書只是民間流言。圈禁流放兄弟主要是政治鬥爭需要,他幾個兄弟對他都不怎麼服,對他施政多有不利。總的來講雍正期間施政多有成效,也進行了一些改革,充實了國庫,是一個有所成就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