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名作《蘇幕遮》,到底算不算千古絕唱?

關於這首詞,到底是不是千古絕唱,為什麼是或者不是,咱們今天好好說道說道。

千古絕唱的標準

首先,我覺得一首詞能成為千古絕唱,必有以下一種情況(至少):

一,將某一種境界推到極致。王國維論詩詞最主張“境界說”,認為“有境界則自成高格”。這裡的境界可以是一種超脫的思想,典型代表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也可以是一種博大的胸襟與氣魄,最無與倫比的代表是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還可以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如詩聖杜甫的經典名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自己都快凍死了,還想著“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二,將某一種情感寫到最深。譬如岳飛的《滿江紅》,歷來的家國之情沒有比這更深厚、更濃烈的了,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大讚其“何等氣概!何等志向!千載下讀之,凜凜 有生氣焉。”當然是千古絕唱。李清照在她的晚年名作《聲聲慢》中,同樣將淒涼、將孤獨的感受寫盡寫絕。當然也是千古絕唱。不過,愛情與悼亡詩詞,於情感而言,似乎更當行本色一些,絕唱之作也最常見。元稹再渣,他的七絕《離思》也是無法否認的一絕。

范仲淹的名作《蘇幕遮》,到底算不算千古絕唱?

三,在詩詞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這一類絕唱,要麼因為內容上為詩詞開拓了疆界,像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范仲淹的另一首詞《漁家傲·秋思》,王勃的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要麼開啟了一種全新的技藝表達,突出的例子是李商隱的七律作品《錦瑟》。詩旨如何,至今眾說紛紜。再要麼在同類題材中足可昇華格調的出類拔萃之作。比如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

四,作品風格與詩人個性高度契合的作品。最有名的例子無過李白。《將進酒》極為本色。

五,因為特殊經歷造成的獨特感受,他人無法複製。這方面,詞帝李煜幾乎是獨一份。帝王、才子與囚徒的多重身份,加之非凡的藝術敏感,才有了絕命之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范仲淹的名作《蘇幕遮》,到底算不算千古絕唱?

以上五類, 我以為至少必居其一,方可為絕唱。

范仲淹的詞《蘇幕遮》到底是不是千古絕唱?

答案:還差點。儘管清代文人鄒祇謨在《遠志齋詞衷》中極力褒揚這首詞,認為:“範希文《蘇幕遮》一闋,前段多入麗語,後段純寫柔情,遂成絕唱。”但為絕唱,必為超一流詩詞,鄒給出的“前段多入麗語,後段純寫柔情”的標準,太輕鬆了。

我們來看看原詞。

蘇幕遮·懷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誠然,詩詞確實很好,一首思鄉詞,不獨有清秋之思,也有闊遠之景,這就比同類作品強很多。詞對後世也有一定影響, 王實甫的《西廂記》還有過借用。但是不是就好到了絕唱的地步?

范仲淹的名作《蘇幕遮》,到底算不算千古絕唱?

對比以上列舉的五個尺度,其實是沒有的。當然,范仲淹的《蘇幕遮》還是一流作品。只是題材、主題過於陳舊,縱然有新的寫法,也給了人新的感受,還是差一點顛覆性。

眼下“絕唱”有點濫用了,真正的絕唱之作是十分罕見的,天才詞人李煜,以血淚寫詩詞,不過三、四首。不能動不動就“千古絕唱”。

你對這首詞有什麼看法呢?不服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