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故事——(19)感染病毒的“病毒”

从人类一窥微生物的世界之后,发现很多疾病都和它们相关。随着显微技术手段的进步,人类对病原体尺度的认识也一次次突破极限。寄生虫、真菌、细菌、病毒,一个比一个体积小,一个比一个结构简单。

病毒的故事——(19)感染病毒的“病毒”

似乎这其中也有一个规律,体积越小、结构越简单的病原体,就越难对付。我们小时候就吃过驱虫药,用于对付寄生虫,真菌呢实际上只有人体免疫力极差的时候才会被感染,而细菌虽然曾经让人类束手无策,但抗生素被发明之后,细菌感染也就没那么可怕了。但是对于病毒感染,几乎依然没有任何特效药。

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几乎每种生物都存在天敌,人类有时候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会有意的引入一些动植物天敌。

病毒的故事——(19)感染病毒的“病毒”

比如198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成功防治柑橘吹棉蚧以来,到20世纪末,全世界已经引进5000多次生物用来防治外来节肢动物,引进8000余次天敌来防治外来入侵杂草。对付宏观的生物既然可以引入天敌,对付微观的病原体是否也可以用这个思路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益生菌对抗致病菌,比如青霉菌杀死细菌,比如噬菌体病毒感染细菌。但是一旦到了病毒层面,这个思路好像就不行了,因为病毒已经是最简化的病原体了,自然界中又有谁还能再对付病毒呢?

不过生命的演化真是非常神奇的机制,从演化的角度来说,怎么可能有任何东西是无解的呢?即便是病毒,也不例外。

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们从高度提纯的绒毛烟草斑驳病病毒和榔档花叶病病毒抽提核酸时,发现除了普通病毒的基因组外,还有类似于类病毒的闭合环状RNA。于是,科学家们把它单独拿出来实验,结果发现它并不会导致宿主感染,它的复制反而需要和普通病毒一同进行。这种类似于类病毒,却又不能单独感染宿主的病毒,被称为类类病毒,或者拟病毒。

与此同时,病毒学家们还注意到,黄瓜花叶病病毒在复制时还伴有一种线状小RNA的复制,这种仅有335个核苷酸的RNA也不能直接通过感染宿主复制,需要依赖黄瓜花叶病病毒的复制才能复制。这种线状小RNA被称为卫星RNA。

后续的研究表明,拟病毒和卫星RNA在本质上是类似的,它们都是由普通病毒携带的寄生分子,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感染病毒的“病毒”。近年来统称为卫星病毒或卫星核酸。

病毒的故事——(19)感染病毒的“病毒”

在长期的共同进化中,宿主、病毒以及卫星病毒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三者间的平衡。卫星病毒可以通过干扰病毒的复制或利用RNA沉默机制降低病毒对宿主的毒力。

这不就是人类期待已久的一物降一物吗?如果我们可以精准的操控甚至制作有针对性的卫星病毒来对付真病毒,或许是有效治疗病毒类感染的一条捷径。其实啊,科学家们已经开展这类研究了,希望他们早日成功。

病毒的故事——(19)感染病毒的“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