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醫療該反思:很多藥不該吃,很多手術也不需要做

“在美國,40%的醫療是無效的;在我國,無效醫療現象問題已經非常嚴峻。”

在一次全國政協醫衛組委員聯組討論上,時任衛生部副部長的黃潔夫發出警示!他說到:“很多藥是不該吃的,卻還在吃;很多治療是無效的,卻還在做;很多手術會使病人更加痛苦,卻也在做。無效醫療現在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上海交通大學衛生經濟學家馬進教授也曾對無效醫療現象做出研究,研究中相關數據顯示:無效入院率14.62%,無效住院日有24.88%;婦科的無效入院率為12.4%,無效住院日有22.9%。

無效醫療該反思:很多藥不該吃,很多手術也不需要做

可見,無效醫療的現象在我國非常突出,它所體現的不僅僅是醫療資源的浪費,還會給患者身體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尤其是對於這幾個手術而言:

一、支架手術

心臟支架手術對於一些患者而言,確實可以起到治療作用,但是“無效治療”的情況也同樣存在。

德國萊比錫醫院的外科專家做了一個實驗:將100位冠狀動脈狹窄率達到了75%的患者分為兩組,一組進行支架手術治療,另一組不手術只是每天運動,一年後,沒有做手術的那一組康復率達到88%,而進行手術的那一組康復率卻只有70%.

無效醫療該反思:很多藥不該吃,很多手術也不需要做

由於心臟支架手術能給醫院帶來高額收入,讓很多醫院和外科醫生都無法抵擋利益的誘惑,導致出現無效的心臟支架手術。因此,不少支架手術其實都是無效的!

二、椎間盤手術

英國的柯拉馬醫生強調說:人的脊背自身就有驚人的自愈能力,免疫細胞會識別從椎間盤脫位的物質,再通過酵素進行溶解,這就是脊背的自愈能力。椎間盤突出其實也是可以憑自愈能力來慢慢恢復的,並不需要無效的手術治療。

椎間盤切除手術已被證實有4成是失敗的,是一種很常見的無效醫療,有些患者手術後病情惡化率達到12%。

無效醫療該反思:很多藥不該吃,很多手術也不需要做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體內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腫瘤,但大多數並不具有危險性,很多人都是自身帶有腫瘤而不自知的。

癌症並不可怕,很多晚期癌症也有可能保持穩定不發展,可以和人體保持平衡的對峙狀態。有時候進行姑息治療,反而比無效治療有好處。

四、膽囊結石手術

膽囊結石是指發生在膽管或膽囊內形成結石所引起的一種疾病。

黃潔夫說:“我是肝膽外科的,在臨床上,有70%的膽囊結石都是沒有症狀的,在醫學上被稱為安靜的石頭,並不會影響健康,但是進了醫院,一般都會被建議做無效的手術治療。”

其實,無症狀的膽囊結石和不會梗阻膽總管的結石,通常不需要無效的手術治療。

無效醫療該反思:很多藥不該吃,很多手術也不需要做

五、輸液

據河南廣播電視臺法制現場報道,前幾天周口太康一男子因為腿痛去診所輸液,結果再也沒能走出來。

據家屬介紹,死者王先生今年61歲。前幾天因為腿疼,就到住所附近的一個小診所就醫。在輸液過程中,意外發生了。在輸液時還跟醫生有說有笑,後來患者帶著輸液瓶去廁所後栽倒,經過搶救無效死亡。

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達到39萬以上。近年來,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限制輸液,停止地方二級以上的醫院進行門診靜脈輸液治療,絕對禁止二級以下的醫院輸液治療。但是仍有不少村醫即使踩紅線,也要冒著風險進行無效的輸液治療。

輸液是身體被動被注入,跳過了人的自身屏障系統直接將藥物注入體內,如果藥物的生產工藝有問題,就容易發生輸液反應而危及生命,長期輸液還會增加靜脈炎等風險。

無效醫療該反思:很多藥不該吃,很多手術也不需要做

要想減少無效醫療的發生,患者也要學會正確看病。那麼,正確看病,應該遵循什麼原則呢?

科學看病,謹記3點

要相信自身的康復潛能。人類80%的不適都會自愈,有時候要學會適度的耐心等待。除非是急重症,有時候並不需要急著往醫院去做無效治療,等等看,看症狀是否有緩解。

請遵從醫囑。很多人之所以看醫生後還是治療無效,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遵從醫生的囑咐。比如醫生說吃抗生素,就要按醫生說的天數吃,否則等於無效治療。

不要過度迷信名醫。現在的醫院分科室非常細,有些院士也可能是細分領域的大專家,在細分領域之外,他們可能還不如某些主治醫師。尤其是複雜的大手術,不僅需要考慮醫生的資歷,還需要考量心力和體力。

總之,醫生和醫療只是我們身體的“助手”,不能過於迷信和依賴,才能遠離無效醫療。

參考文章:

[1]心臟支架濫用事件頻發,救命神器豈能成創收利器?.央視網新聞.2019-07-29

[2]反思無效醫療.健康時報.2010-03-25

[3]評論:合理用藥十大原則更應說給醫生聽.重慶晨報.2013-12-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