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高兴,家长就吼“憋回去、不准哭”,孩子会变得缺乏安全感

<strong>对于很多新手爸妈来说,最头疼的一件事,大概就要数,孩子哭闹了。

的确,小孩子的哭闹,的确是很让人头疼。因为对于年龄过小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哭就是他们的语言。所以,绝大多数小孩子,都是在哭声中慢慢长大的。身体不舒服了,哭;饿了渴了,哭;想出去玩,还是哭。

小孩子的这种表达的方法,让很多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不胜烦扰。很多时候,面对孩子无休止的哭闹,尤其是家长工作一天之后,回家想要放松一下,突然面对孩子哭闹的时候,相信绝大多数家长,一定都说过类似的话。

“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你知道吗?正是这种看似赌气似的话,对孩子的伤害,却是巨大的。

孩子不高兴,家长就吼“憋回去、不准哭”,孩子会变得缺乏安全感

1、哭是孩子的表达方式

对于还没有熟练掌握语言的小孩子来说,哭是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而且这个语言的天分,是与生俱来的,是全世界通用的。全世界的小孩,在处于婴儿阶段,都是用哭声来表达自己意思的。换句话来说,哭其实是孩子的本能。

<strong>同时,哭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方式。

每一次孩子哭泣,都是在向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渴了、饿了、冷了、尿裤子了等等。孩子愿意对家长哭泣,是因为他们对家长比较熟悉,对家长感到信赖。每哭过一次,都是孩子和家长沟通的过程。

正是在这种沟通的过程中,孩子的人格和语言能力,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孩子不高兴,家长就吼“憋回去、不准哭”,孩子会变得缺乏安全感

2、不准哭是一种伤害

但是,很多成年人对于孩子哭声的理解,却可能存在着某种误会。比如说,觉得这是孩子敏感懦弱的表现,或者耍赖撒娇的意思。于是,很多成年人出于对孩子好的目的,或者单纯是觉得心烦,不想让孩子哭,干脆就直接让孩子不许哭。

“憋回去!不许哭!”

这种类似的话,是不是很多家长都曾经说过?其实,这种话对孩子来说,是有很大伤害的。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小孩子对世界的了解还很少,无法理解成年人那么多的情绪。孩子无法理解,家长这种看起来生气的行为,其实是在鼓励自己。他们会单纯觉得,这就是家长在生气。

家长如果经常重复这句话,确实可以让孩子减少哭泣的次数。但实际上,这样的孩子,性格却很有可能变得缺乏安全感。

孩子不高兴,家长就吼“憋回去、不准哭”,孩子会变得缺乏安全感

3、了解孩子才是关键

<strong>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哭泣的问题,最有效也是最优秀的办法,就是充分了解孩子在想什么。

这一点非常重要。作为家长,通过哭声去了解一些孩子的基本意思,这是为人父母所必备的一种本能。同样都是哭,但不同的哭声,所蕴含的意义,其实是不一样的。

家长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理解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喜欢哭泣的特点,自然会慢慢消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