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獎罰的方式來控制孩子,最後可能會毀了孩子

一位來自湖南長沙的小女孩走紅網絡了,視頻裡,這個五歲的萌娃一邊哭,一邊對媽媽發出連珠炮似地吶喊:“我不喜歡管好自己的東西,我也不喜歡達到你的要求,我想聽我自己的要求!”

以獎罰的方式來控制孩子,最後可能會毀了孩子

聽小女孩這話,再加上她委屈巴巴的樣子,真是讓人有些哭笑不得,原來,當天他們在家做大掃除,到了晚上,媽媽想讓小女孩按照自己的要求整理玩具。

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想法不同,他們發生了一些爭執,在爭吵中,媽媽沒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於是便動手打了小女孩的屁股,被打之後的小女孩很傷心。

舅舅打電話過來,想要帶她去抓娃娃,媽媽更是在電話裡投訴了小女孩,不讓她和舅舅出去玩,這下好了,被媽媽打了,又不能出去玩,小女孩的情緒就變得很激動,這才發生了開始的那一幕。

在現實中,有多少父母會像這位媽媽一樣,總是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總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不允許孩子說不。

如果孩子聽話照做,達到自己的要求,他們就會獎勵孩子,如果孩子反抗,他們就動則以打罵的方式去懲罰孩子,殊不知,孩子是一個有自由意志的獨立個體。

你越是威逼利誘,孩子可能反抗得更激烈,一味地獎懲並不會達到真正地服從,沒有哪個孩子會喜歡活在父母的控制下,愛孩子就應該尊重他們,給他們自由。

以獎罰的方式來控制孩子,最後可能會毀了孩子

01

獎罰的實質是想要控制孩子,不信任孩子

在生活中,喜歡獎罰手段的老師和父母不在少數,他們總是渴望控制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成長和變化,可結果真的如他們所願嗎?

隔壁家有一個特別調皮的男孩,平日不招老師待見,有一次,他因為沒寫作業,被班主任拿去辦公室批評,一到辦公室,老師就沒壓住怒火。

她馬上朝這個男孩子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通,然後再罰他抄課文,班主任老師認為通過這樣的懲罰,這個調皮的孩子會有所收斂和害怕。

可事實是,這個男孩子雖然把老師的罰寫作業交上去了,但沒過幾天,他又犯了,氣得班主任再次電話通知他的家長。

班主任老師不知道,男孩第一次沒寫作業,是因為他那天晚上生病了,老師的處理方式過於簡單粗暴了,她沒有詢問孩子,也沒有尊重孩子,直接就懲罰了孩子。

這個男孩子感覺不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和信任,表面服從,內心其實是非常委屈和憤怒的,他就會跟老師對著幹,以此來反抗老師對他的控制和不信任。

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尹建莉老師提到了對女兒圓圓的教育,在學習上,女兒考好了,她不會獎勵,如果考差了,她也不會批評,她更加註重對孩子的精神鼓勵。

因為她認為獎懲雖然能夠給孩子帶來一些動力,能夠讓他們短時間地順從,但卻持續不了多久,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產生一些負作用。

對孩子獎懲,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自己聽話達到要求,取得成績了,父母才愛他,欣賞他,如果自己沒有遂了父母的心,父母就不會去愛他。

因此,獎懲往往隱藏了父母對孩子的不信任,也無法讓孩子信任父母,想要通過獎懲控制孩子,讓他們成為自己意志的產物,這往往會傷害孩子,無法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內心。

以獎罰的方式來控制孩子,最後可能會毀了孩子

02

以獎罰的方式來控制孩子,往往會走向失敗

意大利幼兒教育專家蒙特梭利認為:每個孩子一出生,天然就有一個精神胚胎。

這句名言就告訴我們:每個孩子天然有他們的使命,若父母想決定孩子的命運,他們就破壞了孩子的命運。

家長們想要通過獎懲的方式來控制孩子,想要將本是楊樹的孩子修剪成柳樹,最後往往會讓孩子丟失自己,而孩子內心往往總是渴望成為他們自己,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擺脫控制,與父母走向決裂。

電視劇《小歡喜》裡的高中女生喬英子,她有一個控制慾極強的母親宋倩,一心想讓她考上清華大學,為了讓女兒達成自己的目標,她不允許孩子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以獎罰的方式來控制孩子,最後可能會毀了孩子

如果英子沒聽話,她就會很生氣,不理英子,以此來作為對孩子的懲罰,英子聽話了,她才會給好臉色,以此作為獎勵。

英子熱愛天文,想要考取的大學並不是清華,而是南大,但為了讓母親開心,她只能隱忍著,默默接受母親對自己的一切安排。

她為孩子制定了精準到分的學習計劃,不允許英子去她喜歡的天文館,高考填志願時,她想強迫英子填清華,最後,一向隱忍的英子再也受不了了,她不得不以跳海的極端方式來反抗母親的控制。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進行主題為《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的講座時,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父母不要試圖扮演孩子的決定者,而是應該給予孩子獨立探索的自由。

表哥的孩子文文,從小就喜歡跳舞,表哥很尊重孩子的愛好,給孩子報了舞蹈培訓班,經常帶他去參加各種演出和比賽。

除此之外,表哥經常鼓勵孩子,很少看到他打罵和懲罰孩子,即使孩子獲得了什麼獎項,表哥也從來不會用物質去獎勵孩子,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文文,活得很開心又自信。

被控制的孩子沒有自由,活得很辛苦,很壓抑,父母看不到他們內心真實的願望和需求,他們的的一切都被父母的意志所左右。

不被父母控制的孩子,人生會過得很快樂,父母不僅給了他們充足的愛,也給了他們充分的尊重和自由,而這往往會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以獎罰的方式來控制孩子,最後可能會毀了孩子

03

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

我們必須意識到,試圖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是毫無用處的,如果我們想要通過獎懲來控制孩子,和我們想要控制其他人一樣,這是沒有辦法成功的。

不要說獎勵或者懲罰孩子是為了孩子好,其實,我們根本就沒有尊重他們,這種沒有建立在尊重孩子基礎上的方式,怎麼會讓孩子心甘情願地服從呢?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被懲罰之後依然會犯同樣錯誤的原因,沒有哪種懲罰能夠得到持久地服從,當我們忙著通過獎勵想要贏得孩子與我們的合作時,事實上我們也剝奪了孩子從生活中得到的滿足感。

獎懲這種方式並沒有帶來很好的效果,那我們應該怎樣來教育孩子呢?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就告訴我們應該這樣做:

首先,我們要尊重孩子,這是最重要的,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鼓勵孩子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當孩子說得好時,應該予以鼓勵,如果孩子做得不對或者不好時,千萬不要去斥責,除此之外,對於孩子的興趣愛好,我們要大力支持,而不是橫加干涉。

接著,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我們要給給予孩子自由,這裡的自由並不是讓孩子變成一個毫無規矩的人,沒有規則,便沒有自由,相反地,父母要引導孩子去遵守規矩。

在這個基礎上,放手讓孩子去獨立探索這個世界,讓他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遇到很多問題,我們則要鼓勵孩子去勇敢地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國內知名幼兒教育專家孫瑞雪寫了《愛和自由》一書,她說:父母的職責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但至於如何探索世界,那便是孩子的自由。

自由與尊重,這兩者缺一不可,一個孩子,如果他既獲得父母的愛,又獲得充分的尊重與自由,那麼他就會成為一個自我實現者,而獎懲並不能實現這一切。

以獎罰的方式來控制孩子,最後可能會毀了孩子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