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很多重要場合都是用漢字,為什麼不學韓國人廢除漢字?

這個歷史很正


日本歷來為自己崇尚中華文明而自豪,不管從統治藝術或者是庶民生活,處處裹著中國氣息,而韓國缺少生活自信,有時去漢字,有時爭端午,如同魯迅筆下孔乙己形象。一個國家缺陷,總是左右見失。這就是日本和韓國的距離。


閔林之春


很簡單,日語是為本民族文化服務的,日語只有這樣使用才契合自己獨特的文化。

你去看看日文句子中的漢字,是不是都是屬於每一句話中最關鍵的字詞,即語言語法結構裡面最重要的——名詞、動詞和形容詞。

日本傳統文化中等級觀念強烈,結果就養成了日本民族禮大人不怪的好習慣,禮數週全的日本人為此還特地發明了有禮貌的敬語,專門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敬語的語法又很繁複,光是“我”就有二十多種表達,如果用錯會十分失禮的。

因此要是直接拿其它語言或者文字替代,只會比古往今來,日本人改編到如同再造一般的漢字漢詞更加麻煩的地步。


顫動的丹田


漢字方正之美,深邃之蘊,力透紙背;作為一衣帶水的日本國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從古至今應該是根深蒂固,這種熱愛應該是發自內心的;他們不僅使用漢字,也仿漢字造出不少日式漢字,也把漢字通過書法形式表現出來予以鑑賞;而且他們還掠走擁有不少的中國古藉文獻,都如寶珍藏;說明中國文化的傳播源遠流長。

作為日本本國自己的文字,片假名與平假名符號,都顯得單調乏味沒有字蘊,怎麼也顯不出立起來的架勢,審美上完全無法與漢字的端莊大氣相比;如果在重要場合使用日文,無法比漢字橫平豎直來得正,來得醒目,意義傳達得明顯,見字即明意的效果實在見拙於漢字;因此,只能委屈自己的日文,採用漢字。而且,漢字也名正言順的是日本國通用文字,所以,他們並不認為是用他國文字來撐勁,因為他們擁有漢字非一天兩天,己融入其自己文化之中,自然也就用得理直氣壯,理所當然。

謝謝。


正道行953554


這種做法體現了日本對來自古代中國的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尊重。大和民族是一個善於向強者學習的民族,也是一個非常務實的民族,這是由其生存環境所塑造的民族性所決定的。歷史上,中國是天朝上國,中央之國,物產豐饒,文化高度發達,是很多周邊民族爭相學習模仿的對象,這其中包括其中。日本人派出一批又一批的使團到中華大地學習借鑑中華文化,然後引進到日本列島,改造自己的國民,擺脫愚昧和無知,書寫自己的歷史。後來,把中華文化與自身特點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日本文化。

日本在很多重要場合使用漢字,和重視對華關係沒多大聯繫,最為重要的深層因素是對自身傳統文化的繼承和肯定。試想一下,如果日本拋棄了漢字,精神上徹底“脫亞入歐”,那無異於把自身文化連根拔起,無異於否定回去。那樣做引發的代價,精明的日本人是承擔不起的。

韓國在民族意識覺醒後,為了所謂的民族獨立性、主體性及滿足他們的虛榮心裡,拋棄漢字,斬斷傳統文化,以一種可恥的邏輯重塑自己的歷史、定位自己的未來,實在可嘆,可笑!


王小王大


主要有兩個原因:

日本近代開始自認漢文化正統,大肆宣揚什麼崖山之後無中華,以後就是稱支那一類的言論,為他吞併中國做準備,要是把漢字都廢了,如何確立其正統地位。由於長時間的使用,漢字的影響已經進入了方方面面,二戰後,日本加大了假名的運用,減少了漢字的運用,但實際運用出現了一些問題,又不得不制定規範使用漢字的制度。長時間使用漢字形成的習慣,並非簡單廢除漢字就能解決的。廢除漢字,新一代的日本人可能都看不懂日本的歷史文化古籍,都不明白日本的歷史源流,這對統治也是不利的。


小明是我本人


韓國和日本古時都是用漢字的,日本根本沒有什麼古代文化全都是從中國古代學來的,日本的和服也是從中國古代漢服改裝過去的。韓國廢除漢字,想同中國劃清古文化界限,朝鮮戰爭後更如想劃清,不想被別人說是中國的付屬國


玲147919278


此題作者用心叵測 —— 是為韓人廢除漢字歡呼?還是為倭人沿用漢字抱憾?

漢字隨儒遍東亞,

隋唐以來世代誇。

鼠目寸光韓朝越,

一經廢除便成渣。


聞魯生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漢字確實很美,漢語言,古詩詞確實優美,這種美,是日本自身的文化羨慕不來的。


海蠣子很新鮮


日本人的祖先本來就是從中國遷徙而去的。起初全是中文漢字。

後來才慢慢演變為今日的日文。所以還保留了大量的漢字。


天際流星


日本人是非常務實和精明的。他們知道,金子不論產自何方,都永遠是金子。不像韓國人,寧願為所謂的民族自尊,丟掉到手的“珍寶”。他們的輕率讓子孫後代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