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蜂蜜凝固后像猪油,有蜂蜜凝固后用钢勺子都难戳动,哪个是真的?

独自异乡为异客


蜂蜜是我们人类最早品尝到甜蜜滋味的美食,在全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当中,蜂蜜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普及,人们也开始越来越看得清事物,原本一些不好理解的现象也能够洞悉原因了,这次就来解决一下这个蜂蜜的问题。

【有些蜂蜜凝固后像猪油,有些蜂蜜凝固有用钢勺子都戳不动,到底什么样的蜂蜜是真的呢?】

<strong>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蜂蜜为什么会“凝固”?是变质或者作假吗?

其实蜂蜜的这个状态变化用“凝固”形容不太准确,确切的来说这个变化是蜂蜜的结晶,属于一种正常的物理变化,会产生这样的变化主要是由蜂蜜营养成分中的糖和温度环境共同决定的

蜂蜜的营养成分82%左右是糖分,17%左右是水分,剩下其他所有余下的物质总量加一起只有大约1%左右。在占据蜂蜜成分最大比重的糖分当中,葡萄糖和果糖共占85%到95%左右,蔗糖只有大约5%左右,其他的麦芽糖、异麦芽糖、曲二糖、松三糖等等十分微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而蜂蜜的高糖占比就决定了它会产生结晶现象,因为其中大占比的葡萄糖是非常容易结晶的,比如我们吃的柿饼和地瓜干表面的“白霜”,其实就全都是由于水分流失导致葡萄糖析出后结晶产生的。

为什么有些种类的蜂蜜容易结晶、有些种类的蜂蜜不容易结晶?

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其中葡萄糖和果糖的比例差异造成的。简单的说就葡糖糖占比高的蜂蜜就更容易结晶,葡萄糖占比低的蜂蜜相对就没那么容易结晶,这跟蜂蜜的品质和真假没有太大关系。比如:槐花蜜的葡萄糖与果糖比例为2:3,所以槐花蜜就没那么容易结晶,而油菜花蜜的葡萄糖与果糖比例约为18比17,所以油菜花蜜就比较容易结晶。

蜂蜜结晶的温度条件就比较简单了,一般情况下在13℃到14℃的时候蜂蜜结晶速度最快。温度太高糖的溶解度就高了,自然难以析出、结晶,而温度过低的话,蜂蜜整体的粘稠度会因此变得很高,结晶速度也会相对变慢。

此外,水分含量也是影响蜂蜜结晶的重要指标,不过一般蜂蜜的含水量不会超过18%,又都是密封保存的,所以水分的因素就不单独赘述了。

那么“凝固”(结晶)之后像猪油的和“凝固”之后用钢勺都戳不动的蜂蜜,哪种是真的呢?

单纯以这种结晶之后的质地或者说硬度为标准是难以辨别蜂蜜真假的,它们有可能都是真的。

  1. 首先结晶之后像猪油一样状态的蜂蜜是很常见的,基本上买一瓶真正的蜂蜜放在冰箱冷藏里,过些日子就会变成这样,只不过是不同种类蜂蜜结晶速度的快慢有所区别而已;
  2. 其次蜂蜜要变得钢勺难戳动也并不难,只要结晶的时间足够长、蜂蜜含水量足够低,那么就会随着低温储存时间的变长,蜂蜜会变得越发浓稠、紧密、瓷实,如果储存温度特别低,那么真蜂蜜也完全有可能达到钢勺难以戳进去的程度。

真正“掺了白糖的假蜂蜜”有什么区别?

蜂蜜正常结晶的真相就是葡萄糖的结晶现象,而白糖的本质是蔗糖,所以加了白糖的蜂蜜其实更不容易结晶,因为无形当中这是改变了蜂蜜原本的葡萄糖比例。

而且掺了白糖的蜂蜜一旦结晶了就会变得没那么容易消融了,一般真正蜂蜜的葡萄糖结晶只需要用温热的水短暂浸泡一会就会较快恢复。而掺了白糖结晶之后,它的结晶体就会变得更加坚实、不易消融(参考冰糖的状态)。

关于蜂蜜的拓展内容

1、真蜂蜜中被推崇的“活性酶”,其实没有什么作用。

其实学过基础生物知识之后我们都知道,这些酶来自于蜂蜜的消化腺,酶本身确实是拥有各种作用,但对人体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因为这些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就是蜂蜜营养成分中的那十分微量的蛋白质,而我们人体是不能直接吸收利用这些蛋白质的。所以这些蛋白质进入人的消化道之后,就会被消化液分解,变成氨基酸才能吸收,那么不管这些酶本身有什么作用,它们都没有机会发挥出来。打个比方:这些酶就是扳手、炒锅等各有功能的工具,但是我们的消化系统就是一个溶解钢铁的炉子,不管进来的是什么工具、有什么功能,直接全都溶解了变成原材料,所以它们根本就没机会发挥自己的作用。

2、为什么蜂蜜在漫长的古代时期那么被推崇?

现在的人发现蜂蜜并不特殊,是因为知道了它的主要成分只是糖而已,而在古代时期的人们之所以那么推崇蜂蜜,同样也是因为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

在过去的数千年、数百年间人类能获得的糖十分少,所以那个时候含糖量非常高的蜂蜜自然无比的珍贵。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糖已经是非常廉价、唾手可得的东西,甚至也有了其他多种多样的甜味剂,所以蜂蜜不要有营养层面的巨大优势了,没有多少东西的价值是一成不变的。现在的人们被灌输了一种类似“纯天然=好东西”、“古法的=好东西”、“古代吃的=好东西”的商品思维,其实冷静下来之后,回想一下以前人类的生活状态、食物品质、健康状况和寿命长短,就会发现未必都是这么回事。

所以综上所述,蜂蜜的独特风味十分珍贵,确实是其他糖类难以取代的,蜂蜜也有它的存在价值,但是蜂蜜的营养价值不高也是事实。

而蜂蜜的“凝固”(结晶)就是一种正常的物理变化,并不能用来说明蜂蜜的品质或者辨别蜂蜜的真假。

那么以上就是这次关于蜂蜜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有所帮助的话,恳请帮忙转发、点赞支持一下!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我居住的城市是全国有名的“槐城”,每年的五月末槐花盛开的季节,路边和山上都有很多养蜂人,搭着帐篷、摆着蜂箱来采蜜。

我家里几乎年年都要买上一大瓶蜂蜜,基本够家里人一年食用的,有时候还会跟养蜂人预定一些蜂王浆食用。



买的蜂蜜一般就放在家里阴凉通风的地方,基本放很长时间也不会变坏。家里有一次买的蜂蜜放在床底下,忘了食用。直到搬家时才发现,除了蜂蜜都凝结成白砂糖一样的晶状颗粒以外,好像也没有变质。


有蜂蜜凝固后像猪油,有蜂蜜凝固后用勺子都难戳动,哪个是真的

一,所有的蜂蜜都会结晶、凝固,只不过因为品种而有差异罢了。因为:

  • 蜂蜜中的主要成分就是果糖和葡萄糖,葡萄糖一般在10°左右就会凝固,这是蜂蜜的特性。
  • 一般市场上常见的椴树蜜,是最容易结晶的蜂蜜,其它的比如枣花蜜、槐花蜜、油菜花蜜要差一些。

  • 光看蜂蜜的凝固性质,是基本很难分辨出真假蜂蜜的。
二,凝固后像猪油的蜂蜜,凝固后用钢勺都戳不动的蜂蜜,哪个是真的
  • 这两种蜂蜜都有可能是真的,只不过像猪油一样的蜂蜜比戳不动的蜂蜜要更好一些,也就是蜜源要好一些。像猪油一样的蜂蜜,应该大多是冬蜜,其中以椴树蜜居多。
  • 戳不动的蜂蜜不一定是假的,不过假的概率大一些。因为:
  1. 蜂蜜里面夹杂了大量的白糖,白糖融化以后就会结块戳不动。
  2. 蜂蜜如果入口尝起来有沙沙的感觉,基本里面都会夹杂一些白糖。
  3. 像猪油一样可以流动挖出来的蜂蜜,基本真的概率要大一些,或者因为存放时间短,蜂蜜没有掺进其它物质,所以蜂蜜的品质比较好。
  • 不管像猪油一样的蜂蜜,还是戳不动的蜂蜜,大家都可以把它带着盛装的容器,放入热水中浸泡,如果浸泡15分钟左右会恢复到液体状态,那么再品尝它的口感,看看是不是自己买的蜂蜜品种的口味,基本都会测试出真假。如果热水浸泡都恢复不了液体状态,那么不管猪油状的还是戳不动的,都是假的无疑。


关于蜂蜜的几个小贴士:

  • 市场上售卖的松花蜜、金银花蜜,这样的基本都是假的,因为蜜蜂根本就采不出这两种植物的蜜。
  • 蜂蜜如果盛放在密封的容器中,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几乎可以无限期存放,因为其酸性和高含糖量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
  • 市场上蜂蜜的品种很多,有的是同一种花朵的蜂蜜,有的是几种不同花朵的蜂蜜(杂蜜)。所以蜂蜜的颜色也有所不同,通常蜂蜜的颜色越深,味道也就越浓。

结语:因为蜂蜜基本都会结晶,光靠它结晶状态来分辨真假蜂蜜,这个可能即使是常年养蜂的蜂农,也分辨不出来的。这个还是需要品尝,以及借助仪器或者加热一些来看。


73神牛


感谢提问:有的蜂蜜凝固后像猪油,而有的蜂蜜凝固后用钢勺子都难戳动,哪个是真的?我是山娃养蜂,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说到蜂蜜,多少人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蜂蜜好吃,营养丰富,恨,是因为假蜂蜜泛滥,难辨真假。

所谓的蜂蜜凝固,就是养蜂人所说蜂蜜结晶,蜂蜜是蜜蜂从蜜源植物上采集蜜源酿造而成,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的蜜源是不相同的,有的蜜源酿造的蜂蜜容易结晶,而有的蜜源酿造的蜂蜜不会结晶,其实这以蜂蜜的真假好坏是无关的。

有的蜂蜜为什么容易结晶,而有的蜂蜜结晶慢,甚至不会结晶,原因是什么?

蜂蜜会结晶,主要原因在于蜜源和温度,不同的蜜源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会结晶的蜂蜜,正是因为蜂蜜中葡萄糖含量高,例如油菜花蜜,椴树蜜,当温度处于10度到13度之间,是结晶核活动的最佳温度,葡萄糖含量高的蜂蜜最容易结晶,温度低于10度,对于结晶核的活动有所阻碍,蜂蜜结晶的速度较为迟缓,在温度高于13度,增加了葡萄糖的溶解度,蜂蜜结晶相对困难。



除了蜜源和温度以外,蜂蜜所含的水分和酿造时间,以及蜂蜜浓度,都会影响蜂蜜结晶,蜂蜜酿造的时间越长,那么水分含量就低,蜂蜜的浓度就高,这样的蜂蜜就比较容易结晶。

有的蜜源酿造的蜂蜜就不容易结晶,甚至是不会结晶,像洋槐蜜,枣花蜜,如果单一花蜜越纯,不参杂其他花蜜,那么蜂蜜就不会结晶,参杂其他蜜源较多,还是有可能会结晶的。


为什么有的蜂蜜凝固后像猪油,而有的蜂蜜凝固后用钢勺子都难戳动,哪个是真?

蜂蜜说是凝固有点不恰当,应该说结晶,结晶后的蜂蜜像猪油,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没有任何添加,正常酿造的蜂蜜,能达到这样的结晶程度,说明蜂蜜酿造的时间充足,蜂蜜浓度高,蜜源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成分。

蜂蜜结晶后用钢勺子都难戳动,蜂蜜无论怎样结晶,都不会达到这种程度,那么这与蜂蜜的保存有一定关系,现在许多人都喜欢把蜂蜜放入冰箱,放在保鲜柜,蜂蜜结晶也只是像猪油一样,只有放在冷冻柜,蜂蜜才会变得如此坚硬,蜂蜜浓度越低,水分含量越高,那么就会变得更加坚硬,除了这种操作引起蜂蜜坚硬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对于这种现象山娃遇到过一次,不是自己的蜂蜜,一个朋友在亲戚家买到的,说是花80块钱买了两斤,经确认他是把蜂蜜放在保鲜柜,但是蜂蜜异常坚硬,山娃用钢勺子试戳了一下,感觉蜂蜜像结冰一样,用手揉捏,能明显感受到颗粒状,尝了一下,只有甜味,没有蜂蜜的香味,可以肯定这是假蜂蜜,至于是用什么做成的,就不得而知了。

从蜂蜜结晶程度来认定蜂蜜真假是不科学的,无论蜂蜜是否结晶,或者结晶到哪个程度,这与蜂蜜的真假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还需要从蜜源的角度来认识蜂蜜,对于蜂蜜的真假辨别,就目前来说,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被证实通用可以识别蜂蜜的真假。


对于蜂蜜真假的辨别,虽说没有百分之分的通用方法可以认定,但还是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来辅助认识蜂蜜,就拿一个瓶装蜂蜜来说吧。

①眼观,先从瓶子外观察,摇动蜂蜜,能看出蜂蜜的浓稠程度,以及蜂蜜是否有细泡。

②闻,打开瓶盖,先闻下蜂蜜的气温,采用香精勾兑的肯定少不了香精的气味,或者是其他刺鼻的气味,纯蜂蜜是有一股清香的花粉味,味香而不刺鼻。

③尝,吃到真的蜂蜜口感不只是甜而已,还参杂着苦或者涩的味道,以及之后的回味不会腻,太过于甜的蜂蜜,或者口感单一,说明蜂蜜不纯正。

④储存,纯蜂蜜不用放入冰箱保鲜一样可以放很久,也不会轻易膨胀发酵,对于酿造时间不足,水分含量高,或者参杂造假的蜂蜜就容易发酵变质。


总结:在如今的蜂蜜市场,入手的渠道极为重要,无论是在实地还是电商平台,口碑是第一要素,竞争越来越激烈,蜂农对自己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虽然还有个别的害群之马,但只要养蜂有点年限,口碑能够证明所做所为。


山娃养蜂


你好!先恭喜你买到的是真蜂蜜!

因为纯天然的蜂蜜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析出结晶类的物质,而猪油正是这种结晶状的。到刚采的蜜都是成液态粘稠状的。

1、如果买了加糖的蜂蜜反而不会结晶。

2、蜂蜜成猪油状很地域也有关系,南方和北方的温度不同结晶的程度也会不同。

3、跟蜂蜜的品种有很大的关系,像菜花蜜和椴树蜜结晶后都会成猪油状。

下面是蜂蜜结晶的状态:





三三圈圈


天气冷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家中买的蜂蜜底部会有一部分变凝固了,白白的像猪油,所以可能会有疑惑,是不是买到假蜂蜜了,这蜂蜜有没有可能里面掺了糖。

其实,蜂蜜当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而葡萄糖是容易结晶的,所以天气一冷,蜂蜜有时会出现“返砂”现象,就是会凝固得像猪油。

这种“返砂”的蜂蜜,是蜂蜜的自然结晶,纯属正常的物理现象,它的营养价值并无明显改变,仍然是可以服用的。

【为什么有的蜂蜜结晶多,而有的结晶少呢?营养成分会改变吗?】

蜂蜜结晶的快慢与所含的葡萄糖结晶核的数量、温度高低、含水量和蜜源花种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常条件下,蜂蜜中葡萄糖的含量越高,结晶核的数量也越多,结晶的速度就越快,因为蜂蜜的结晶,实质上是葡萄糖从蜂蜜中析出被分离的一种现象和过程。

从分子论的观点来看,在蜂蜜里葡萄糖分子本来是毫无秩序地运动着的,但在一定的温度下,蜂蜜里葡萄糖超过它的溶解度,成为过饱和溶液时,就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在蜂蜜里开始有规则地运动、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微小的结晶核,成为一个结晶的中心。

更多的葡萄糖分子有规则地排列在它的各面,逐渐形成较大的晶体,从蜂蜜里分离出来,结晶即很快产生,这就是蜂蜜结晶的全过程。

所以,结晶蜂蜜对其营养成分和应用价值不但毫无影响,而且会使其性质更稳定。

【为什么蜂蜜结晶后,有的很软,而有的用钢勺也戳不动呢?

结晶蜂蜜因为析出的晶体是葡萄糖,非常酥软,用勺可以直接舀出来冲水服用。

而为什么有的结晶却是很硬,用钢勺或是筷子用力戳也戳不动呢?

那是因为大部分的真蜂蜜都会产生结晶现象,所以不法商贩利用这点,在假蜂蜜里掺了白糖,假蜂蜜一般是没有结晶的特性。

掺了糖的假蜂蜜,沉淀以后会非常的坚硬,确实是很难戳动。

【不会结晶的蜂蜜就是假蜂蜜吗?】

用蜂蜜是否结晶作为判断真假蜂蜜的唯一条件,这个也不对的。

蜂蜜是否结晶,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蜜种、温度和浓度、保存状态等等。

就拿蜜种来说吧,蜂蜜里含的糖分主要为葡萄糖与果糖,不同的蜂蜜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比例不同。

一般来说,葡萄糖含量越高的蜂蜜越容易结晶,如椴树和油菜的就容易结晶;如果蜂蜜当中葡萄糖含量低,而果糖含量高,比如洋槐和枣花蜜等,则不容易结晶。

相同的蜜种,在相同环境下,越浓的蜂蜜越容易结晶。比如同是椴树蜜,水分越低的比含水分高的要容易结晶。

而温度越适宜的椴树蜜,也很容易结晶,因为环境温度的变化是引起蜂蜜结晶的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天冷后,家里的蜂蜜没有产生结晶的现象,也不一定就是假蜂蜜,还需要考虑它的蜜种、浓度以及当时的温度等等因素,当环境温度在13到14摄氏度时,蜂蜜最易结晶。

【如何分辨真假蜂蜜?】

除了在超市里有售瓶装蜂蜜,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卖散装蜂蜜的,也就是所谓的土蜂蜜,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分辨蜂蜜的真假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去识别。

  • 看颜色

真蜂蜜颜色呈透明或半透明色。真蜂蜜中因含有一些蛋白质、生物酶、矿物质和花粉等成分,所以看起来不是很清亮,呈白色、淡黄色或琥珀色,以浅淡色为佳。像有的好蜂蜜里掺了成本低的蜂蜜,颜色也会变深。

假蜂蜜由于是用白糖熬成或用糖浆冒充,故色泽鲜艳,一般呈浅黄或深黄色。

  • 看形状

真蜂蜜呈黏稠液体,挑起可见柔性长丝,不断流。假蜂蜜有悬浮物或沉淀,黏度小,挑起时呈滴状下落,有断流。

在暴晒后真蜂蜜变稀薄,而假蜂蜜无变化或更黏稠。若蜂蜜极稀,容易流动,则可能是掺了水的。

  • 看标签

有一些蜂蜜产品的配料表中注明蔗糖、白糖、果葡糖浆等成分,而纯正的蜂蜜产品不允许加入这些物质。

  • 闻气味

仔细闻,真蜂蜜气味纯正、自然,有淡淡的植物味的花香。

而假蜂蜜闻起来有刺鼻异味或水果糖味。

  • 亲口尝

真蜂蜜香甜可口,有黏稠糊嘴感,有轻微的淡酸味,后味悠长,品尝结晶块时牙咬即酥,含之即化。

假蜂蜜仔细品尝有苦涩味或化学品怪味,无芳香味,结晶块咀嚼如砂糖,声脆响亮。

【蜂蜜结晶后怎样恢复呢?】

我们前面说了,蜂蜜结晶是一种自然的物理现象,结了晶的蜂蜜是可以直接食用的,用小勺舀出来就行了。

若不喜欢蜂蜜结晶状态的,也可以用温水化开,结晶的蜂蜜持续在40℃以上的温度下逐渐会化开,但水温不要超过60℃,水温过高会会破坏蜂蜜的活性营养成分。

但这个温度不会将结晶蜜完全恢复到原状,若要恢复到原状必须将结晶蜜加热到80℃以上。

可是加热到80℃以上会将蜂蜜原有的营养成分破坏,所以不建议用这个温度加热。

也有的人心急,直接往结晶蜜中加入热水去融化,这种方法也不可取,因为加入水后极易使蜂蜜变质,就不宜保存了。

有蜂蜜凝固后像猪油,有蜂蜜凝固后用钢勺子都难戳动,哪个是真的?综上所述,两者对比,我觉得前者是真的蜂蜜,因为蜂蜜结晶后,析出的晶体实际是是葡萄糖,葡萄糖是非常酥软的,不至于用钢勺也难戳动。

生活是很真实的柴米油盐,一箪食,一瓢饮。谢谢阅读,大家有什么更好的烹饪方法,欢迎在下方评论或留言!如果大家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希望大家能为我点个赞,并关注我一下,最后别忘了帮我分享,转发一下哦!特别感谢!


笑笑的麦子


蜂蜜为什么会凝固?有的蜂蜜像猪油,有的凝固后很硬,是真蜂蜜吗

导读:为什么有的蜂蜜凝固后像猪油,而有的蜂蜜凝固后用钢勺子都难戳动,哪个是真的?我是环球美食GFC,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说到蜂蜜,多少人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蜂蜜好吃,营养丰富,恨,是因为假蜂蜜泛滥,难辨真假。

所谓的蜂蜜凝固,就是养蜂人所说蜂蜜结晶,蜂蜜是蜜蜂从蜜源植物上采集蜜源酿造而成,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的蜜源是不相同的,有的蜜源酿造的蜂蜜容易结晶,而有的蜜源酿造的蜂蜜不会结晶,其实这以蜂蜜的真假好坏是无关的。

有的蜂蜜为什么容易结晶,而有的蜂蜜结晶慢,甚至不会结晶,原因是什么?

蜂蜜会结晶,主要原因在于蜜源和温度,不同的蜜源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会结晶的蜂蜜,正是因为蜂蜜中葡萄糖含量高,例如油菜花蜜,椴树蜜,当温度处于10度到13度之间,是结晶核活动的最佳温度,葡萄糖含量高的蜂蜜最容易结晶,温度低于10度,对于结晶核的活动有所阻碍,蜂蜜结晶的速度较为迟缓,在温度高于13度,增加了葡萄糖的溶解度,蜂蜜结晶相对困难。

除了蜜源和温度以外,蜂蜜所含的水分和酿造时间,以及蜂蜜浓度,都会影响蜂蜜结晶,蜂蜜酿造的时间越长,那么水分含量就低,蜂蜜的浓度就高,这样的蜂蜜就比较容易结晶。

有的蜜源酿造的蜂蜜就不容易结晶,甚至是不会结晶,像洋槐蜜,枣花蜜,如果单一花蜜越纯,不参杂其他花蜜,那么蜂蜜就不会结晶,参杂其他蜜源较多,还是有可能会结晶的。

为什么有的蜂蜜凝固后像猪油,而有的蜂蜜凝固后用钢勺子都难戳动,哪个是真?

蜂蜜说是凝固有点不恰当,应该说结晶,结晶后的蜂蜜像猪油,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没有任何添加,正常酿造的蜂蜜,能达到这样的结晶程度,说明蜂蜜酿造的时间充足,蜂蜜浓度高,蜜源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成分。

蜂蜜结晶后用钢勺子都难戳动,蜂蜜无论怎样结晶,都不会达到这种程度,那么这与蜂蜜的保存有一定关系,现在许多人都喜欢把蜂蜜放入冰箱,放在保鲜柜,蜂蜜结晶也只是像猪油一样,只有放在冷冻柜,蜂蜜才会变得如此坚硬,蜂蜜浓度越低,水分含量越高,那么就会变得更加坚硬,除了这种操作引起蜂蜜坚硬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对于这种现象山娃遇到过一次,不是自己的蜂蜜,一个朋友在亲戚家买到的,说是花80块钱买了两斤,经确认他是把蜂蜜放在保鲜柜,但是蜂蜜异常坚硬,山娃用钢勺子试戳了一下,感觉蜂蜜像结冰一样,用手揉捏,能明显感受到颗粒状,尝了一下,只有甜味,没有蜂蜜的香味,可以肯定这是假蜂蜜,至于是用什么做成的,就不得而知了。

从蜂蜜结晶程度来认定蜂蜜真假是不科学的,无论蜂蜜是否结晶,或者结晶到哪个程度,这与蜂蜜的真假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还需要从蜜源的角度来认识蜂蜜,对于蜂蜜的真假辨别,就目前来说,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被证实通用可以识别蜂蜜的真假。

对于蜂蜜真假的辨别,虽说没有百分之分的通用方法可以认定,但还是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来辅助认识蜂蜜,就拿一个瓶装蜂蜜来说吧。

①眼观,先从瓶子外观察,摇动蜂蜜,能看出蜂蜜的浓稠程度,以及蜂蜜是否有细泡。

②闻,打开瓶盖,先闻下蜂蜜的气温,采用香精勾兑的肯定少不了香精的气味,或者是其他刺鼻的气味,纯蜂蜜是有一股清香的花粉味,味香而不刺鼻。

③尝,吃到真的蜂蜜口感不只是甜而已,还参杂着苦或者涩的味道,以及之后的回味不会腻,太过于甜的蜂蜜,或者口感单一,说明蜂蜜不纯正。

④储存,纯蜂蜜不用放入冰箱保鲜一样可以放很久,也不会轻易膨胀发酵,对于酿造时间不足,水分含量高,或者参杂造假的蜂蜜就容易发酵变质。

总结:在如今的蜂蜜市场,入手的渠道极为重要,无论是在实地还是电商平台,口碑是第一要素,竞争越来越激烈,蜂农对自己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虽然还有个别的害群之马,但只要养蜂有点年限,口碑能够证明所做所为。







环球美食频道GFC


蜂蜜作为一种我们常见的美食,在生活中很多朋友都见过,蜂蜜不但颜色有多种,就连“凝固”的形态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在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有的蜂蜜“凝固”后像猪油,虽然“凝固”了,但是还是容易舀出来,而有的凝固后用钢勺都难戳动,于是有的朋友就有疑问了,为什么蜂蜜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究竟蜂蜜“凝固”以后是软的好还是硬的好?是不是存在真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

1.蜂蜜的“凝固”

2.为什么蜂蜜结晶后硬度不一样?

3.蜂蜜结晶后的硬度能判断蜂蜜真假吗?

蜂蜜的“凝固”

在上面提到蜂蜜“凝固”的时候,蜂部落都加了双引号,主要原因是凝固与结晶之间是有区别的,因为蜂蜜不管是结晶还是凝固,实际上都是一个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而凝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液体变为固态这个过程,这里面并没有出现结晶问题。

对于蜂蜜来说,蜂蜜除了凝固还有一个结晶的过程,蜂蜜的结晶是蜂蜜在凝固以后才会出现的现象,所以对于蜂蜜来说,一般我们都说结晶,很少说凝固。

为什么蜂蜜结晶后硬度不一样?

从蜂蜜结晶的过程来说,其实蜂蜜结晶主要是蜂蜜中的葡萄糖成分在低温条件下的析出过程,而蜂蜜的种类繁多,并不是每种蜂蜜的成分都是一样的,有的蜂蜜容易结晶,有的蜂蜜又不容易结晶,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其实主要是蜂蜜中的葡萄糖含量导致,有的蜂蜜中含有的葡萄糖成分多,结晶时间就比较快,而且结晶后的硬度也比较高,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蜂蜜中的葡萄糖成分含量少,则不容易结晶或者结晶后也不会很硬。

蜂蜜结晶后的硬度能判断蜂蜜真假吗?

曾经这个问题用来作为判断蜂蜜真假的标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样的造假方式已经太低级,因为葡萄糖我们是很容易就能买到的,想要在假蜂蜜中制造结晶现象,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所以说不光是真蜂蜜具有结晶现象,就连假蜂蜜也会有结晶现象,我们不管是通过结晶现象还是通过结晶后蜂蜜的软硬度来判断蜂蜜真假,其实都是不科学的。


蜂部落


首先我以自己养蜂十年的经验告诉你,每一种蜂蜜都不一样的,市场上有太多不同的蜂蜜,每一种蜂蜜结晶的状态也不一样,但会结晶的蜂蜜肯定是假不了。当然市场上也有很多造假的蜂蜜,想买真蜂蜜,和好一点的蜂蜜,当然要找信的过的亲朋好友买,或找熟人买,质量就有保证了。




邓树强———养蜂十年


对于有的蜂蜜凝固后像猪油,有的凝固后用勺子多戳不动,到底哪个是真蜂蜜,哪个是假蜂蜜我还是知道一点的,因为蜂蜜这种东西我可以说是经常吃的,所以多多少少也算了解一点区别方法的

首先就来说说凝固后像猪油这点吧,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这种凝固后像猪油的蜂蜜就是真正的好蜂蜜,也是正宗的好蜂蜜了,因为这种蜂蜜之所以会凝固成像猪油一样,主要就是因为葡萄糖含量比较多的原因



而只要是葡萄糖含量比较多的蜂蜜,在我个人看来就是比较正宗的蜂蜜了,何况这种葡萄糖含量比较多的蜂蜜要想凝固成像猪油一样,那么还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温度方面,酿造时间方面了

首先就来说说温度方面吧,像这种葡萄糖含量比较多的蜂蜜,要想凝固成像猪油一样的话,那么对于温度的要求是有严格要求的,也就是要在温度达到10-13度左右才行,因为要是温度低于10度以下了


那么蜂蜜的凝固反而会放慢的,而要高于13度了,那么想要凝固又不容易了,因为一但温度高于13度了,那么蜂蜜里的葡萄糖含量就会溶解了,而一但葡萄糖含量溶解了,那么想要凝固就不容易了

何况酿造时间方面也是比较更要的原因了,因为要是酿造时间比较长的话,那么蜂蜜里面的水分就比较少了,而一但蜂蜜里面的水分比较少了,那么蜂蜜的浓度就会比较高了,而一但蜂蜜的浓度比较高了,

那么蜂蜜也就比较容易凝固了,所以这种凝固后像猪油一样的蜂蜜就是真正的好蜂蜜了,至于凝固后用钢勺子多不戳不动的蜂蜜我是没有见到过的,但我想这种蜂蜜肯定不是自然凝固成这样的

而是采用了冷冻形式而成的,而且是非常低的温度才行,所以这种蜂蜜的好坏我就不怎么清楚了,但我想要是真正好蜂蜜的话,基本不会有人这样储存的,毕竟这样的储存方法不要说蜂蜜怎么食用了,就连蜂蜜的品质问题也有点不好的


陈大说美食


我在山西省,对南方养蜂不敢评论。对北方养蜂斑门弄斧,略作说明:至于用勺子能搅动,或用钢铲铲不动这要看什么蜜,什么时间,什么浓度?比如油菜蜜,浓度在36度下采收,温度十三四度,就稀结晶,浓度在四十二度下搯蜜,同样结晶就很硬,只能用钢铲才能取出。北方枣蜜结晶不会太硬,洋槐不结晶,不论浓度再大也不结晶。油菜浓度越大,结晶越硬,其它密源冬天都不同成度结晶。蜂蜜是论度数的。前多年36度起收购,度数低,产量高,容易变质发酸,出口外国根本不收,还要就地销毁,再要30O元费用。中俄美,阿根迋四大蜂密产国,阿根迋出口信誉最好,出口量最大。至于蜂蜜真假,一般人很难识别,下次有机会再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