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用灵魂挥洒音乐,以音乐证明存在

如果问我,哪一部电影值得一看再看,我一定毫不犹豫答出《海上钢琴师》。这么多年过去了,答案依旧没变。


《海上钢琴师》:用灵魂挥洒音乐,以音乐证明存在

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 )改编自义大利小说家Alessandro Baricco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Novecento ),由《新天堂乐园》(Nuovo Cinema Paradiso )导演Giuseppe Tornatore和作曲家Ennio Morricone再度合作推出电影版本。在我心目中,这对组合毫不逊色于宫崎骏配久石让。

正式进入剧情前,有一点十分值得先提——饰演主角的Tim Roth其实完全不会弹琴。Roth花了半年时间受训,仔细琢磨出我们看到的天才钢琴师1900。出色演技与准确且流畅的弹奏姿势、指法甚至律动与拍点,更将1900对于钢琴的那种自信完美诠释,丝毫没有一般电影草率处理乐器演奏画面的尴尬和出戏感,作为观众我是看得很过瘾的。

与记忆一同埋藏在深处的旋律

一个好故事,胜过一把小号的价值。

那一天,Max决定卖掉他的Conn小号,但在走出店门前几度犹豫,向乐器行老板提出想与他的Conn再叙最后一次旧情的请求。

一如既往的老爵士奏法,Max用夸张的抖音(vibrato)唱出内心哀愁与不舍,却让老板忽然停下手边的事,急忙找出一张几乎要解体的黑胶唱片,小心翼翼放上唱盘,让旋律与Max的吹奏悄悄对上。


「你吹的是同一首吗?它叫什么名字?」


「它没有名字,」那时候Max迟疑了,「只有少数幸运的人听过这曲子,它不存在于世界上。」


之后Max娓娓道来,讲述那个存在他记忆里、说出来却不会人相信的传奇,<strong>海上钢琴师1900的故事。


《海上钢琴师》:用灵魂挥洒音乐,以音乐证明存在


满载希望、航向新大陆的维吉尼亚号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那时欧洲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革新、产业翻转、人口急速成长,但同时各地也遭遇过几次农业危机,种种造就大批以美国为憧憬的移民潮。故事起点,正来自这时期往返欧美大陆的梦想大摇篮,蒸汽渡轮维吉尼亚号(Virginian )。

There was always one. One guy alone who would see her first. Maybe he was just sitting there eating or walking on the deck. Maybe he was just fixing his pants. He'd look up for a second. A quick glance out to sea and he'd see her. Then he'd just stand there rooted to the spot, his heart racing. And every time, every damn time I swear. He'd turn to us, towards the ship, towards everybody and scream... America!!!

我很喜欢这段独白,在电影开头,Max带着我们以船员身分、旁观的角度,平淡却细腻地描述着,每一趟旅程总有一名乘客率先发现、用尽全力喊出「America!! ! 」,那声喊会像一句咒语,人们蜂拥至甲板,对将要迎来的新生活致意。

《海上钢琴师》:用灵魂挥洒音乐,以音乐证明存在


维吉尼亚号的终点是代表希望的新大陆,人们放弃一切、逃离原本的生活,无论贫富贵贱,上到船后就会是全新开始。本片选用散拍爵士之王Scott Joplin的〈Peacherine Rag〉当作船上晚宴配乐,也许说的就是这样的精神。

导演把叙事镜头拉得很高、很远,我们像站在高原上,以宏观视野去阅读大时代的壮阔,再慢慢收束、聚焦于小人物的刻画,这种对比感放大了每一份情感,也在剧终留下许多反思。

丹尼·布德曼TD Lemon 1900

1900年元旦,装在写有TD Lemon箱子里的弃婴被添煤工人Danny捡到,后来「Danny Boodman TD Lemon 1900」便成了宝宝的名字。

Danny将1900视为己出,船员们更是小男孩的家人,大海、维吉尼亚号就是1900的全部,船上的1900活得很鲜明、很生动,然而对比回陆地,那里没有一本户口名簿找得到他的名字,对船外的人而言,1900并不存在。

《海上钢琴师》:用灵魂挥洒音乐,以音乐证明存在


八岁那年,一场意外带走他视为父亲的Danny,但在葬礼上,小男孩意外与音乐邂逅了。也许是天赋、也许是奇迹,熄灯的舞厅里,1900演奏了他的第一首曲子,感动无数闻声而来的船员与乘客,也在海上正式展开他的传奇。

作曲家Ennio Morricone很可爱,将小1900演奏的这首曲子命为〈A Mozart Reincarnated〉,以钢琴神童莫札特为名,大方明示1900就是天才再世。你很难想像,一个在渡轮底层长大的男孩,竟信手拈来就是类古典乐派那种通透、对称的和声进行,简单而优美,深深触及人心。

音乐无需言语、没有框架

「Hey Conn, 你晕船了吗?」Max在维吉尼亚号任起乐手后,遭遇了第一个暴风雨之夜,晕船令他难受,摇摇晃晃爬出寝室要透气,却走廊上他遇见站得稳、走得直的1900,那让Max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我很喜欢音乐在这里与画面的呼应,诙谐的大跳音程紧扣住每一个浪,Max摇摇晃晃,每次扑倒都恰好撞在拍点上,处理得非常细腻。

1900邀请Max坐上琴椅,他们松开固定轮,任凭风浪带着他们在舞厅摆荡,像正与大海共舞一般,1900指尖的旋律也随着这支舞不断变换。


《海上钢琴师》:用灵魂挥洒音乐,以音乐证明存在

Magic Waltz,《海上钢琴师》电影剧照


Max的不适感和代表暴风雨的音乐消失了,只剩华尔滋轻快舞动。直到他们连琴带人直直撞碎玻璃窗,琴声嘎然而止。面对愤怒的船长,1900只是耸耸肩表示不必太在意,两个人当然被罚了,可也因为这场相遇,使他们结为至交。

后来,他们继续乐手生涯,用音乐娱乐头等舱的客人。但是1900的音乐太活、太自由,从不规矩于死板的伴奏,每每用即兴演出打断乐团进行,却一次次迎来听众的喝采。


《海上钢琴师》:用灵魂挥洒音乐,以音乐证明存在

《海上钢琴师》电影剧照

Max曾问1900,「你的音乐到底从哪来的?」,他说不知道,只笑着带Max用音乐解读每一位乘客。


思绪万千却忘不了过去的男人、带着泪痕的女人、混入头等舱的偷渡客,1900用音乐精准描述他们的阶级、心情、气味、声音、故乡和故事。好像他在船上冷眼旁观,却可以对世界与人的了解深入精随。

横跨七大洋,他用思绪旅行

但是,离开了舞厅,回到三等舱直立式钢琴前的1900才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音乐。


《海上钢琴师》:用灵魂挥洒音乐,以音乐证明存在

《海上钢琴师》电影剧照。

维吉尼亚号往返欧美大陆,一年五趟、一趟乘客两千名,1900在海上与很多人相遇,借他们的故事走遍世界各地、阅览无数人生,在所有人向着那声「America !!! 」狂冲后,1900又回到钢琴前,用音乐与自己对话,或是透过小窗静静望着甲板上的人们来来去去,走入他的视野、又消失在视野外。


「他正在旅行。」Max是这么说的。


有一晚,1900随意碰着琴键独自沉思。〈Nocturne with No Moon〉轻轻柔柔,不断重复的下行动机如同没有终点的思绪,也像没入云雾里、透不出来的月光,弹着弹着,一道手风琴哀戚的咏叹悄悄加了进来,于是他们便在一来一往的旋律间,开启那场改变1900的重要谈话。

1900见过来自陆地的人们站在甲板上,因为看见新大陆而激动万分的模样,也听过手风琴手登上高处后,如何被来自大海的呼唤触动,并有了毅然离乡背井的勇气。1900一辈子不曾踏上陆地,生活在海上,却从来没有听过海、看过海,他没有办法想像人们抽离原本熟悉的环境、站在旁观角度所感受到的巨大冲击。那是1900第一次对大海产生渴望,或者说,对陆地起了好奇。

所以1900问了Max海是什么样子,但始终得不到他想听的答案。他便继续看着、听着在海上短暂停留的每一位旅客的故事,试图拼凑出那份改变他们人生的启示和感动。

《海上钢琴师》:用灵魂挥洒音乐,以音乐证明存在


后来,「一位只在海上演奏的天才钢琴家」的名声在陆地上传了开来。当时的爵士教父Jelly Roll Morton向1900下达战帖,接着迎来本片著名的斗琴桥段。

Jelly Roll Morton

起初Jelly完全没把1900放在眼里,用轻佻的床第音乐〈Big Fat Ham〉当第一曲,百般炫耀他抚弄琴键的技巧,却被1900以圣诞歌曲〈平安夜〉给俏皮回敬;第二回合Jelly收起轻浮,拿出爵士探戈〈The Crave〉作决斗,然而对1900而言,比起对决这更像一种交流,所以他一音不改地重现了〈The Crave〉,除了展现过人才华,也许某种层面上是在向这位爵士之父致敬。

可是Jelly并不领情,反而将1900的举动视作挑衅。

愤怒点燃他的自尊,第三曲〈The Finger Breaker〉技如其名,是一首难度很高的炫技爵士,Jelly在演奏开始前,作秀式地向众人展示刚燃起的香烟,置于琴缘开始演奏,我原以为这里要用「还没烧完的烟」说明Jelly在很短的时间内高速完成全曲,结果导演是以「完整、没有掉落的烟灰」展现Jelly高超的控制力与表演性。

1900本来不愿音乐被当作较劲的筹码,但面对Jelly相逼和羞辱,也敛起笑容认真以对。

迎战第三回合,这里特地用残影特效和紧凑切换的画面拉强张力,1900像有了四只手在琴键上高速飞舞,汗水湿了他的面颊,全场震慑于他精湛的演出,曲子终了,现场鸦雀无声,只见1900拿起烟往琴弦一碰,因为高速震动而发烫的弦竟将香烟点着了,他将烟塞回Jelly嘴里,人们才反应过来,为1900响起英雄式的满堂喝采。


《海上钢琴师》:用灵魂挥洒音乐,以音乐证明存在

Enduring Movement,《海上钢琴师》电影剧照


事实上,1900最后弹的是首双钢琴曲,一般人没有办法凭一己之力完成演奏的。这点在剧情与选曲安排上非常有亮点,〈Enduring Movement〉难度之高,当初电影上映后更曾掀起一波讨论。

而历史上这位爵士之父也是真有其人,〈Big Fat Ham〉、〈The Crave〉、〈The Finger Breaker〉都是Jelly Roll Morton很有名的作品,在剧中安排这个角色出现,也为1900的故事增添不少似真似假、好像他确实存在过的感觉。

那个她,和她背后的陆地

这场世纪对决令1900一战成名,制片商与录音师慕名而来,在Max的鼓励下1900也来到钢琴前准备录制专辑。但是当母盘开始转动,1900脑里却没有任何故事,他不知道该弹什么、什么该被录下,随手扫过的琶音空洞且无趣。

直到,透过窗子看见甲板上的她。


《海上钢琴师》:用灵魂挥洒音乐,以音乐证明存在

Playing Love,《海上钢琴师》电影剧照。

1900一见钟情,琴声变得轻轻柔柔,目光紧紧盯着女孩,旋律也随着她走动而起伏,沉浸于美好纯粹、不带一丝遐想的爱慕,他以琴化声,诚挚地细细诉说浓浓情意。

女孩身影消失在窗外,1900也停止了演奏,当片商还在赞叹作品动人时,1900却一把抢下母盘,朝着女孩离开的方向冲出去。「我的音乐从不离开我,」他头也不回,「没有人可以带走它。」

这首〈Playing Love〉的主题动机贯串整部电影配乐。因为这个动人的旋律,没有上过维吉尼亚号的乐器行老板自Max口中知道1900的故事,也因为这个旋律,Max在多年后能够再见到1900。电影开头,带出这一切的,就是1900当初录的这张专辑。

1900犹豫着要把唱片送给那位女孩,紧张与难为情却让他错失许多开口的机会。在一个偶然下,他从女孩和旁人的谈话片段得知,她就是当年那位手风琴手的女儿,想起手风琴手闪着憧憬的双眼,有什么正在1900心底萌芽。

即使半夜偷偷吻了熟睡的女孩,1900终究没有将唱片送出,女孩上岸后他折碎了唱片,又回到乐队上过着没事一样的日子,但这场邂逅却悄悄勾起1900要踏上陆地的决心。

《海上钢琴师》:用灵魂挥洒音乐,以音乐证明存在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到〈The Crisis〉,这是除了主题曲外我觉得涵义最深、也最喜欢的曲子。

〈The Crisis〉是1900深夜潜入女生寝舱,走过一排排床架、终于找到女孩,准备要吻她时的配乐。在这次电影复刻、重登大银幕之前,我一直以为〈The Crisis〉是在描写爱情。

四音上行音阶作为动机不断重复着,第三个音却是撞在一起的小二度,每次和弦经过时一定会带出这个强烈的不和谐音程,就像1900提着心、小心翼翼靠近又害怕被发现的那种紧张,非常有记忆点。

但是仔细回想,会发现这个动机代表的是其实陆地。

早在1900小时候,一次船正靠港,镜头里小1900盯着岸上人们来来去去,那时〈The Crisis〉的动机就已经出现了。在最早电影版本中,上行音阶悄悄撞了几次、带出不安的氛围,之后便是执法人员突袭维吉尼亚号,准备将没有合法身分的1900带下船。也许曲名命作〈The Crisis〉,说的就是陆地之于1900,他所面临的风波或者危机。

再到后来,我们会发现还有一首〈Second Crisis〉,正好用于1900准备踏上陆地的桥段。

相同的上行音阶,用竖琴慢慢拨着此时代表憧憬的动机,上方高音弦乐拉着长音,也许是描述他终于要踏上陆地以及寻找爱情的期盼和紧张,但当1900站在连接桥上看着陆地,轻柔沉稳的竖琴却消失了,只剩不安的高音持续着,像是犹豫、又像是迷茫。


《海上钢琴师》:用灵魂挥洒音乐,以音乐证明存在

1900停下脚步看,看着绵延不绝的城市。《海上钢琴师》电影剧照。


之后,1900向天空抛出帽子,毅然转身走回维吉尼亚,长笛低而柔的温暖音色包裹着后方加了弱音器的铜管们,经过几次不和谐音程的撞击与和声转换,竖琴带着动机回来了,过场诠释1900对看不见尽头的陆地的震撼、彷徨与割舍,和声进入终止式,1900完成他心中的交战,也放下对陆地的念想,全曲最后以和谐作结。


「不是我眼前所见阻挡了我,Max,而是那些我看不见的。」1900再也没有提过上陆的念头。


传奇的1900,1900的传奇

走过两次世界大战,维吉尼亚号从盛满希望的洲际渡轮变为载送伤员的医疗船,1900原先演奏着人们的梦想,后来为了陪伴死亡而奏,自始自终,他的音乐和他都没有下过船,即使维吉尼亚号将要报废炸沉,1900仍婉拒挚友Max的上陆邀请。

与其说1900是与维吉尼亚共存亡,不如说他是以自己的方式选择回到他唯一的归属。

在大海上,维吉尼亚号的船首至船尾就是他的全世界了,陆地之于他就像一艘太过巨大的船,大得令他不知所措。

大海象征自由,陆地则代表无数规则与秩序。1900可以在有限的八十八个琴键上,用灵魂挥洒无限音乐,然而面对到处都是规矩、恍如无限大的陆地,他无法找到音乐该从何做起,更找不到自己能往何处去。

他一生都在与陆地擦身而过,而他却从不属于它。


《海上钢琴师》:用灵魂挥洒音乐,以音乐证明存在


1900最后闭上眼弹着空气钢琴,正是当年小1900所演奏的第一首曲子〈A Mozart Reincarnated〉,指尖离键、旋律收了残响,炸药在沉默后引爆,他也随着维吉尼亚号一同消失于海平面上。

陆地上没有任何一个关于1900的官方纪录,Danny Boodman TD Lemon 1900从来没有存在过,甚至,「也许天堂的大门前,生死簿上也没有我的名字。」那时,将要面对死亡的1900自嘲地对Max开了这个玩笑。

但是,1900的传奇却能随着他的音乐被人们记得、被人们传颂,就像乐器行的老板与银幕前的你我,1900真真实实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记忆里。

只要您有一个好故事并且有人可以告诉您,您就永远不会真正完成。

正如Max在电影开头所引述1900告诉过他的话,我给《海上钢琴师》的注释是<strong>「只要有人还记得你,还说着你的故事,你就存在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