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老家有个老人去世了,不办酒席还要大家送礼金合理吗?

雯雯的老汉


合理。

即便是你把这件事,通过电话告诉大家,大家也会不约而同的在网上送礼金,以示安慰家属,敬意去世的老人。

当然,如果你们那里还有别的风俗习惯,我们在特殊时期也要尽量遵守,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以示孝道。

疫情当前,人人自危求自保,社会要稳定,国家要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老家有个老人去世了,十分遗憾。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现象,每个人将来都会有这么一天。

不办酒席还要送礼金,是人之常情。有的能省,有的则不能省。礼节,礼金,人情往来,都是少不了的。

我们既然生活会在这个大家庭中,维护和维系这些感情,都是相当重要。

没有人会不愿意,权当是一片心意!

不办酒席,是疫情防控需要,我们也不能违法规定。

自己在家里做好各自防控措施,不出去乱跑,不给别人添堵,就算是给国家做贡献了!

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现如今,百废待兴,我们需要团结互助,才能度过难关,恢复正常生活。

所以,

对于老家有个老人的去世,我们能做的,也只能这样了!

祝他一路走好!天堂里百花盛开。

疫情当前,老家有个老人去世了,不办酒席还要大家送礼金合理吗?

合理。

因为现在大家出行都不方便,不办酒席是为了大家着想,适应环境需要。

送礼金,又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习俗。

面对老人的去世,

我们总要有所行动,有所表示。

礼金,不论多少,该给!

这个要求,也很合理。





现代风水命理儒释道


很巧合,昨天我的一位堂叔叔去世刚举行了葬礼!

我们是一个大家族,如果是正常情况下,这样的事情肯定会非常隆重,直接参与者要有数百人!

但疫情当前,肯定是不能按老规矩来办了。

家族大了,各行各业的人都会有,在政府机关当领导干部的也有不少,大家一致商定,尽最大努力从简!

每家只出一个代表,原本几百人的大场面硬是精简到了二十人!

各种程序性的环节缩减,尽量不惊动任何人!

现在事情已经结束了,但没有人感觉到冷清,反而认为早就该这么办!

其实,没有多少人喜欢大操大办,既浪费钱财,更重要的是精力达不到!简化程序、缩减环节,还真的是众望所归!

当然了,有一些事情,还不能免俗。虽然一家只出了一个代表,但该随礼的一个都不少。这也许就是“礼到人不差”吧!

移风易俗任重道远,但从这件事情看来,肯定是大势所趋!


老谷聊天


我是春节前一天回的老家,就在正月初三我们组里面有位老去世了,当时都说要办酒席。后来村里去了人,要求不能办酒席,全国人民都在抗疫情。村里要求帮忙的人最多四桌,并再仨要求一定配合村里的工作,我想特殊时期、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尊重自己的健康同样尊重别人的健康。但是主家没有要求收礼,就是有内亲送礼、主人家都拒绝了,大家帮忙把亲人送上山安葬就已经感谢了。特殊时期特事特办,要求送礼真的没有道。在农村就是这样,结婚嫁娶、康复满月,考上大学,孩子满月,甚至嫁出去生了孩子回娘家办满月酒等等。不来生活压力大,人家要办酒不去送礼又过意不去,都是乡里乡亲的。国家都在提昌不能大操大办,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农村经济本来就落后,都是靠外出打工争钱,大家生活都不容易,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整治农村这种风气。现在我老家送礼、一般都是两佰元,如果沾点亲就是肆佰元或者会更多。就是这段时间假如办酒席的话就有五六家人,都节约下来。一年送礼都上万元以上,希望这种风气等就此停下。








罗全云


你送礼金就是为了去吃一顿饭吗?特殊时期,让去吃还不会去吧!我一个好朋友父亲年前一直住院,结果不幸去世。年三十出殡!我们三十前两天去家里吊唁了一下,给了礼金。那时刚开始风声紧,就劝他别办了。结果三十儿还是通知我们中午去,推辞了几次!说定好了,就是好友加亲戚才两桌。不得已去了一下,回来也后怕啊!幸好我们这边不是疫区,现在回忆还是后怕!你居然还说没有酒席不想送礼金?呃[捂脸]


暗香浮动


特殊时期令行禁止,天高地厚也不及父母养育之恩,前一个星期我一个同姓同事的父亲去世了,以八十三岁了,老人一向身体都好!就一个事好,不甘寂寞每天座在单位大门口消磨时光,不巧赶上疫情封闭社区,不让聚集,老人心中不快,仍极不乐意的岀门行走,那天下了点雪在进单元门时拌倒了,摔断了大腿根子,儿女赶紧送到乌鲁木齐的大医院医治。可惜的是老人有严重的糖尿病史,血糖高达36,不能开刀医救,作消炎降糖处理,不幸一个星期后病逝了。由于是疫情期间,红事停办,白事简办,不能聚众尽孝,只好极不情愿的送到了火葬场火化了。原本随份子给礼是一种对老人的尊重,特殊时期也只能这样了。打了个☎️电话与他表示哀悼,真令人窒息不爽。










94310417小云


我家目前就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九十几岁的奶奶年前已经就不省人事了,一直在勉强维持着。如果在最近去世,我家决定支持政府安排,一切从简,到时候会通知直系亲属,但不收任何人的礼金。简易安葬。 但是如果奶奶过了疫期去世了,政府也允许请客的情况下,我会通知所有亲朋好友,因为十来年没请过客,这些年我们家送出去的真不少。亲戚,朋友,还有家里每个人的同事,礼金送出去的真不少。我也不爱过红白喜事,但老人去世是不可避免的。就全通知。


今生wu缘来生再聚


我认为是合理的。送礼金和置办酒席是两码事!难道你是为了吃酒席才上礼金的吗?是生命重要,还是吃酒席重要?

一、上礼金是规则,是情义,不是为了吃上一顿。

我老家也是农村的。尽管离开家乡好多年了,但依然记得老家的一些礼仪。在我们那里,婚丧嫁娶都是要上礼金的。礼金的多少和两家的血缘关系、邻里关系有关。讲究一个传承和当时的经济条件。比如说80年代,结婚上10元。老人去世上3元、5元的都有。一般都是本家族的上的多一点儿。但不排除两家关系好的上的更多。

农村上礼还有一个规则。比如说別人的老人过世时你上了10元。那么当你的老人过世的时候,对方至于也要上10元。只能比你多,不能比你少。如果少了,两家的关系就会一落千丈,街坊邻里的情义也就没有了。

现在条件好了,几十块钱已经很少有人拿出来了。基本上都是100元以上了。

在正常时期,老人过世的时候,街坊邻居都是要去帮忙的。尤其是本家族的人更是义不容辞。当然了,做为主家肯定是要管饭的。在老人下葬当天的中午是置办酒席的。

二、非常时期丧事从简,不聚餐,符合当前防疫政策。

冠状病毒新型肺炎肆虐我国大地,除西藏以外全国每个省市区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了减少感染伤害,只有响应号召,减少聚会,呆在家里!但我们的亲人去世了,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如何处理,就要打破常规,丧事从简。但是该上的礼金还是要上,该随的礼还是要随。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不是不置办酒席,是不能办!

如果丧事主持会操办的话,会动员主家对参与丧事下葬的人每人发一点儿钱。或者告知大家说等疫情过去了,再犒劳大家。这样事情就会圆满了。

大家好,我是[大河汉子],2018年度全国“全民阅读优秀推广人”荣誉称号获得者。期待您的关注!


大河汉子


目前疫情的影响还在继续,大家都在等待疫情的结束。科学兴农本人也是非常的关注,因为疫情目前本人已经被滞留在农村老家一个多月时间了,这段时间对农村的情况还算是比较了解的,这里科学兴农就谈一下关于疫情期间农村的一些情况。

有朋友咨询说,在疫情期间,老家的老人去世了,但目前情况不能办理酒席,但礼金还是照收了,这样做是否合理?就这件事科学兴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由于疫情的问题,城市、农村都采取了封城、封村、封路等措施。按照往年的情况,每年的春节前后都是农村举办婚礼的高峰期,但由于今年疫情的爆发,科学兴农农村老家这边在封村时已经下发了通知,村里面的喜事一律推迟办理,丧事一切从简,严禁造成人员大量聚集,同时丧事的办理必须向村委报告,办理过程需达到防疫防控的标准才行。

前几日,邻居家要给过世的老人办理三周年,我们当地老人过世三年后要办理一次周年,期间要通知亲戚朋友前来,还需要摆宴席。办三周年虽然不及老人过世办理的过程复杂,但也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仪式了。邻居在办理三周年的前两周左右就已经向村里面申请了,村里面开具了相关的证明后,表示能够办理,但必须遵照疫情时期特殊的办理过程进行办理。邻居办理三周年的时候,本人也前去了。到场的几乎都是邻居家的至亲,和临近的邻居,加起来也就二三十人而已,现场每个人都带有口罩,期间村干部还前来检查了几遍,中午除了邻居的几位亲戚留下来吃顿简单的午饭,其他人员都各回各家了。虽然没有吃主家的饭菜,但礼金这些还是如数给了,毕竟礼尚往来也是合情合理的,主家自己也不想把老人的周年放在疫情期间举办,但时间刚好赶上也没办法。

参加完这次三周年,个人的感觉是非常认可的,这样办理丧葬事宜,不仅节省大量的财力,还让人省心不少,减少了农村办理丧葬事宜铺张浪费的情况。其实在疫情发生之前,村里面就一直宣传要从简办理农村红白喜事,但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另外说到礼金的问题,礼金这个一直都是存在的,虽然目前是特殊时期,但个人认为礼金该给还是要给的,毕竟不能因为没有吃到主家的一口饭,就不给礼金的,毕竟主家也不想不招待前来的宾客的,只是特殊时期的原因而已。


木林彬814


导读:村里有老人去世了,本应该去帮忙送青菜,圆桌,碗筷,凳子,吹起锁啦,帮忙置办流水席,送老人最后一程。眼下老人的儿子,深明大义,配合疫情防控,远处的亲人还没来得及奔丧,很匆忙的将老人抬上山,安排下葬。老人辛苦了一辈子,也走的匆忙。


对于,疫情当前,老人去世,不办酒席,还有大伙儿随份子钱。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农村人比较重视礼尚往来。每家都有一个“礼簿子”,记录着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上的礼金。问你收礼金不为过,之前你家置办宴席,他肯定去上人情了。现在,毕竟人家办的是丧事,每个人都要经历一回,问你要礼金,要理解一下,不是重要的人,重要的事,一般人是“张不开嘴”要礼金的。同时,也不要计较没吃到酒席,而伤心,有想法。



其次,在这种情况下,逝者家人处理的不够智慧。像这种情况,可以在老人去世百日,一周年,树碑的时候,在举办宴席,邀请左邻右舍,亲人好友。一来可以避免“张不开嘴”索要礼金的尴尬,二来很好的祭奠了老人的在天之灵。


最后,干脆不"索要礼金",在同年给自己或是家人过个生。以过生的名义来收回自己之前所给的礼金。这样做既不伤和气,又解决了"礼金难回"的问题。不管人家没办酒席还收礼,逝者为大,我们都要表示理解。因为,这都不是事儿。


荆山朵朵


就在昨天我们村子里一位病了很长时间的老人不幸离世,我们常说“死者为大”,在农村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村子里不管是谁家有白事,几乎一个村子的村民都会前去帮忙,但是现在实在是太特殊,现在的环境根本不允许村民前去帮忙,主家也一切从简,除了不办酒席以外,也只有很亲近的几个人将去世的老人入土为安。

在农村中有白事除了去帮忙以外,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一般在帮忙后吃酒席时,会将礼金主家,但是由于现在特殊时期,并不会办酒席,有些村民就对不办酒席还要送礼金这件事情就想不通。那么像在特殊时期,农村中的老人去世不办酒席,大家还要送礼金吗?

虽然现在的情况并不允许办酒席,但是该有的礼节我觉得还要有。按照以前我们这里的风俗是,老人在去世后要在家中放三天,在第三天的下午下葬,但是现在由于特殊时期的特殊性,虽然我们村子里的老人在昨天去世,但是在今天下午已经下葬。所以今天一大早爸爸就全副武装,将礼金送到了老人家中。

之所以我会说即便是主家不办酒席,依然要送礼金的原因有以下两点:原因一,农村的礼钱都是礼尚往来的,除了在办白事的时候会送礼钱以外,在喜事时也会送礼钱,有些人在喜事时送着送着礼钱,便会停止,但是白事送礼钱除了特殊原因以外,并未停止,因为在农村人们对“死者为大”这句话特别的重视,所以虽然主家不办酒席,个人觉得也要将礼钱送到主家手中。

原因二,不办酒席是特殊事情造成的,并不是有主家决定的。听爸爸说,我们村子去世的老人家中不办酒席,是在和我们村子的村干部商量后的结果,办事的主家知道,不办酒席就收村民给的礼钱实在是说不过去,但是大家都知道现在疫情的严峻性,根本不容许大家坐在一起吃酒席,特殊时期就要特殊办,所以我们该给的礼钱还是要给。

其实在农村人们更注重人情往来,所以即便是办白事的主家并不会通知村民,但是村民在知道后,也会将礼钱及时送到。但是因为现在不允许村民们互相串门,如果在葬礼结束后才知道这件事情的话,也不要将礼钱再不过去,因为将礼钱补给主家,会让主家再次想起这件难过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