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老师解答:为何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入组进度缓慢

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万众寄予厚望的新药瑞德西韦,目前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

在2月18日,华尔街日报独家报道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的抗病毒新药瑞德西韦,临床实验因缺乏合格受试患者进展减慢。瑞德西韦的临床实验招募受试患者入组条件是“在30天内患者必须没有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这让绝大多数患者被排除在候选入组队列之外。

有很多头条的朋友问我,武汉肺炎患者如此之多,一床难求,为什么曹老师还在招募肺炎患者,为何华尔街日报会报道入组条件严格,多数患者无法参加?为何科技部徐南平主任发言称重症患者只入了200例,轻度患者只入了30例?

这就涉及到了临床试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门槛”,也就是入选条件和排除条件。

所有的临床试验都有关于“什么样的人可以参加”的指导原则,此指导原则就是“入选/排除标准”。

这些标准是根据如下因素来制定的:年龄、性别、 疾病类型和阶段、既往,目前的治疗史、其他合并疾病等。只有符合标准的人才可以参加临床试验。

值得注意的是,制订“入选/排除标准”不是用来拒绝人们参加临床试验,相反,而是用来确定该参加者参加临床试验是否能保证其安全,是否获益,是都能够保证采集到最客观科学的临床数据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1号白天,自己去药店自行购买了抗病毒药物服用,姑且不管他管不管用,患者2号来参加瑞德西韦临床试验,注射瑞德西韦后,3号患者痊愈了,现在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患者究竟是自行服用的抗病毒药物起了作用,还是瑞德西韦起了作用?这个时候,无论说哪种药物起了效果,都是不客观的,不准确的,不科学的。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心梗患者,被感染了新冠病毒肺炎,他来参加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在使用了瑞德西韦之后,患者和家人吵了一架,意外发生了心梗去世了,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患者究竟是因为情绪激动诱发了心梗,还是瑞德西韦隐藏着一种副作用,可以诱发患者的心梗?

给大家举第三个例子:一个轻度患者,感染肺炎后,因为本身免疫力不错,症状不明显,自身恢复很快,来参加瑞德西韦临床试验,还没注射瑞德西韦呢,患者已经快自愈了,您能说这是瑞德西韦的功劳吗,显然不能,这也是一个不适合参加的患者。

因此,通过上面三个例子,大家知道入排条件的重要性了,设置这些条件,除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安全,保证患者获益以外,还要排除一切可能影响到试验数据的因素。

通过了严格筛选的受试者,大样本量,双盲对照,如果通过瑞德西为韦痊愈了,基本就能判断试验药物是绝对有效的,这个数据是科学,客观的,排除了其他影响因素的。

入排条件,根据项目不同,条件也不同,例如年龄,体能,合并疾病,既往用药史,既往治疗情况等等。

综上所述,设置这些科学的“门槛”,为的就是保护患者权益,为的就是以更严谨的态度论证出最有效的数据,这也就解答了头条朋友们的疑问,为何几万患者,截止到现在才入组了几百人。

请大家关注我,我会在第一时间向大家公布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的最新情况,谢谢各位朋友

曹老师解答:为何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入组进度缓慢


曹老师解答:为何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入组进度缓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