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是金牌銷售?讓我們重回過去,看看蘋果創始人的兩三事

喬布斯無疑是家喻戶曉的名人和天才,其創立的蘋果公司更是給社會帶來極大影響,包括Mac電腦、iPhone手機和iPad平板等產品,影響了不少消費者和產業參與者。但在一位22年蘋果老員工看來,喬布斯並不是創新者,而是一名金牌銷售。

喬布斯是金牌銷售?讓我們重回過去,看看蘋果創始人的兩三事

1988年加入蘋果的Michael Hageloh表示,喬布斯是一個毋庸置疑的銷售大師。一個最明顯的案例就是推出iPhone時,喬布斯與AT&T進行了耗時一年的艱苦談判,併成功說服對方同意自己的分成協議(當時蘋果規模尚小,AT&T規模更大,但蘋果獲得了更利於自己的分成協議),“沒有這個,iPhone就不會誕生。這不是創新,這就是銷售大師”,這位經歷過蘋果瀕臨破產的“至暗時刻”,也經歷過喬布斯王者歸來的蘋果老員工如是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稱讚喬布斯為銷售天才的不僅僅是Michael Hageloh,蘋果前首席佈道官蓋伊·川崎對喬布斯的營銷能力也從不懷疑,“喬布斯能說服上千萬人購買一臺充滿一次電都不能使用一天的手機,我無需多言。” 此外,喬布斯當年從牛皮紙袋裡抽出Macbook Air並表示“它是世界上最薄筆記本”的行為,同樣顯示了過人的營銷與銷售天賦!

喬布斯是金牌銷售?讓我們重回過去,看看蘋果創始人的兩三事

但X菌也要指出,雖然喬布斯是一名營銷天才,但同樣遭遇過多次失敗!在1985年推出Macintosh機時,喬布斯曾向電腦懷疑論者表示:“電腦是我們所見過的最神奇工具!它可以作為書寫工具,可以作為通訊中心,可以作為超級計算器,可以作為策劃者、文件編檔員以及藝術儀器,只需要被賦予新的指令或安裝新的軟件,它就能以不同方式工作,沒有任何一款工具能像電腦這樣強大和多變,我們也不知道它能發展到何種程度。”

雖然喬布斯確實做到了讓市場對對他的“吹噓”深信不疑,但不幸的是,Mac電腦上市後市場銷量未達預期,再加上喬布斯本人孤僻而又狂妄自大的性格,導致蘋果公司和公眾都對他產生了疑慮,並最終導致喬布斯被公司“放逐”,並由此造就了喬布斯重新迴歸,並拯救瀕臨破產蘋果公司的傳奇事件。

喬布斯是金牌銷售?讓我們重回過去,看看蘋果創始人的兩三事

而這一傳奇事件,還將牽扯到喬布斯與蓋茨的恩恩怨怨:1997年,重回蘋果的喬布斯說服董事會解僱首席執行官吉爾·阿梅里奧,並讓自己成為公司CEO;同樣是1997年,喬布斯在Macworld會議宣佈接受來自微軟的1.5億美元投資,當時比爾·蓋茨還通過衛星出現在巨大的屏幕上,並引發現場觀眾噓聲。

要知道,喬布斯和蓋茨曾經因操作系統而“結仇”,喬布斯指責Windows抄襲了Mac,而蓋茨則回應稱,“我們都有個有錢的鄰居,叫施樂,我闖進他們家準備偷電視機的時候,發現你已經把它盜走了”,並由此引發了兩人之間的隔閡。有趣的是,1986年秋季蓋茨曾前往NeXT造訪喬布斯,喬布斯雖然幾乎無事可忙,但聽到此事後並沒有立即與蓋茨見面,而是讓蓋茨等待了一個多小時後才現身相見,或許可稱之為小小的報復?

喬布斯是金牌銷售?讓我們重回過去,看看蘋果創始人的兩三事

但不管怎麼說,喬布斯和蓋茨在經歷了多年對抗後,最終還是學會了彼此尊重,也成為科技產業發展史的一段佳話。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喬布斯與蓋茨兩人之間上演的傳奇經歷值得不斷細說,喬布斯對待產品的嚴謹態度同樣值得關注,這也是喬布斯能創造出眾多讓消費者所傾倒產品的重要原因。

媒體報道顯示,當蘋果工程師幾乎完成初代 iPod 原型機的時候,他們將原型機提交給喬布斯進行審核,但喬布斯對該原型機進行詳細檢查後,很快就拒絕了這款原型機設計,並將其扔進魚缸後指出,“有氣泡,這意味著裡面依然有空間,做小一點。”

喬布斯是金牌銷售?讓我們重回過去,看看蘋果創始人的兩三事

還有報道顯示,一名工程師花了一天半時間為首款Mac電腦開發出Finder軟件,喬布斯問他這是不是他所能開發出的最好產品,這位工程師說不是,但仍然對該軟件感到自豪時,喬布斯選擇將軟件遞迴給他並要求“回去再做一遍,做到最好的時候再拿來給我。”

X菌注意到,關於喬布斯的軼聞也有涉及其“狡猾”性格一面的,比如向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撒謊:1974年,喬布斯在遊戲廠商雅達利(Atari,已經沒落的遊戲霸主)工作,他嘗試用微型計算機芯片為電子遊戲《Breakout》設計一個電路板從而獲得現金獎勵;藉助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的幫助,喬布斯完成了該電路板開發,但他卻在獎勵數額方面向茲尼亞克撒謊,故意報少了——據說雅達利為此向喬布斯支付了5000美元,但喬布斯告訴沃茲尼亞克只得到700美元,所以最終沃茲尼亞克只分得了350美元。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X菌在本文要介紹的喬布斯兩三事,或許能讓大家對喬布斯有更多瞭解,就是不知道大家看後有何感想?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