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說南美足球很厲害近二十年成績卻不如歐洲?

軒辰足球


先從俱樂部說起。曾經,南美頂級俱樂部還是可以和歐洲豪門扳一下手腕的。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從1960年開始到2004年結束的豐田杯,南美俱樂部22次奪冠,歐洲俱樂部21次,南美甚至還佔有一點點的優勢。最後兩屆裡2003年博卡點球擊敗AC米蘭奪冠,2004年波爾圖同樣點球大戰8-7才艱難贏下哥倫比亞的卡爾達斯。但到了世俱杯時代,差距越來越大了。最近十年的世俱杯歐洲球隊拿走了9屆,南美只有科林蒂安在2012年贏下了切爾西。最近五屆歐洲面對南美更是愈發輕鬆,給他們壓力最大的一場決賽對手還是日本的鹿島鹿角。(2017年那場皇馬對格雷米奧雖然是1-0,但是射門比是17-1)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很簡單,因為歐洲足球的商業化在本世紀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個市場彙集的資源和金元膨脹了很多很多倍。你想啊,在大多數氪金遊戲裡,是不是無氪黨面對微氪都還能有一戰,但在動輒幾個998的最頂級VIP玩家面前多半就是一個死字?現在的南美足球和歐洲足球相比,就是從無氪VS中氪,變成了無氪VS土豪。

所得到的結果,就是全方位的落後。不僅是市場規模、轉會和薪水、球隊實力、俱樂部名聲的落後,更是上到技戰術水平,下到青訓培養的全面落後。現在的南美聯賽基本充斥著後場防守+前場單幹的簡單粗暴,極度缺乏歐洲那樣細節化的戰術套路設計。換個例子來說的話,你是不是覺得現在的名帥基本都來自歐洲,來自南美的越來越少了?現在,我們再來說說國家隊。不知道老球迷們還記得不記得一個咱們的媒體曾經經常用的名詞,叫“歐洲拉丁派”。現在是不是已經基本絕跡了?你覺得是為什麼?因為當年從青訓培養開始,南美就滿溢著放飛自我的天賦,而歐洲的學院派流行“因材施教”。適合踢中衛的,就應該練什麼;踢中場的,應該練什麼;邊鋒和中鋒又應該分別練什麼,這些都是有針對性的。結果就是從宏觀角度來說,歐洲相對來說更容易出技術熟練、契合戰術的“工業化球員”,而南美更容易出充滿想象力、各種盤帶草上飛的進攻天才。當然這只是相對來說。舉個可能不是特別恰當的例子,皇馬和巴薩兩個主力左邊後衛都很擅長進攻對吧?然而馬塞洛衝起來一會變成邊鋒一會變成邊前腰,各種跑位和進攻手段換著來。阿爾巴則是每到梅西帶球內切時直接衝對手肋部,接梅老闆斜傳之後多半再回一個倒三角,那叫一個熟門熟路。這還是在馬塞洛不到20歲就已經來到歐洲加盟皇馬的情況下。所以,歐洲俱樂部很喜歡這種南美天才。國際足聯公佈的2008-2018年非本國球員轉會費分佈裡,巴西佔到14%遙遙領先,阿根廷佔到6%,和西班牙並列第三。這些數據還是在近幾年法國和西班牙球員身價飛速攀升的基礎上。另外別忘了,作為足球經濟的中心,歐洲大部分聯賽都是有對非歐盟球員限制的。但這種情況近些年也開始轉變了。西班牙、德國和英格蘭先後完成了青訓系統的全面改革,在原來的工業化基礎上加入了很多培養球商和想象力的內容。比如英格蘭涉及各級別青年隊和全國基礎青訓的“英格蘭DNA”計劃,要求球員們從年輕時就開始培養自信心、創造力和球場上的思考能力,鼓勵他們在夯實基本功的基礎上,面對高壓依然勇於從容處理球,並且在丟掉球權後自己根據場上形勢判斷是果斷反搶還是迅速退防。這被一些歐洲媒體稱為“向球員放權”。不僅如此,在經濟實力的基礎上,歐洲足球強國的青訓還擁有了最頂級的硬件設備、數據分析、賽後總結,甚至可以把工業化和天賦兼容得更好。現在聽不到“歐洲拉丁派”的說法了,就是因為歐洲已經自己能培養更多同樣腳下生花,也更有想象力的天才。西班牙等球隊的腳下技術一點都不比巴西阿根廷遜色,那些邊路過人狂魔也不再是南美的專利。所以,南美足球現在確實漸漸跟不上歐洲足球了,這客觀存在。不過也不必盲目悲觀,他們仍然能繼續按照傳統步調培養出一些天才,比如很多球迷估計都能數出巴西有著不少的人才儲備,中短期來看依然會保持一定的頂級競爭力,世界盃奪冠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人生何時到巔峰


以足球世界盃來說,世界盃自創立以來一直是歐洲與南美洲瓜分的一座獎盃,歐洲和美洲分享了了21屆世界盃的所有冠軍,其中歐洲12個,南美洲9個。從這點來說,歐洲確實比南美洲更出色。

南美足球厲害是指個人能力突出,南美優秀球員很多,或者說南美球員更有天賦,才華橫溢。像貝利、馬拉多納、羅納爾多、梅西這樣的球員層出不窮,但是南美足球俱樂部和國家隊的世界大賽成績近二十年和歐洲足球相比,確實逐漸落後,甚至淪為歐洲足球的“附庸”了,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南美足球受制於南美混亂的政治局面,無法提供穩定和雄厚的經濟基礎做後盾。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相對而言,上層建築又服務於經濟基礎。

南美足球的發展受制於政治,但這些年來整個南美洲,包括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智利等國家的政治局面非常混亂。這幾十年政變幾乎沒有停止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從來沒有停止對於南美洲政局的干預,導致南美洲幾十年來政治混亂不堪,亂象叢生。

這種情況下,南美洲各國的經濟發展勢必受到影響。南美各個國家的經濟危機也此起彼伏。經濟危機、政治危機雙層疊加下,足球運動員、各國足球俱樂部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

因此,這幾十年來,南美球員只能紛紛跑到歐洲去淘金,因為歐洲足球整體發展水平高,傳統豪門俱樂部甚至新興的俱樂部更加善於經營,給球員的各種薪酬比較豐厚,南美的球員願意去,培養他們的南美各傢俱樂部也願意將出售手中的球員作為俱樂部主要的經營手段,特別是近些年來南美國家政治混亂導致經濟狀況普遍不好,南美各家足球俱樂部的日子更加困難,俱樂部自然將出售年輕有才華的球員給歐洲俱樂部,作為俱樂部賺錢的有效途徑。

有一個數據很能說明問題,在2010-2014年間,南美俱樂部巴西國際隊出售自己的球員得到1.3億歐元,但只有3700萬歐元用於再引援,淨收入達到9300萬歐元;巴西的桑托斯俱樂部,出售球員獲得1.37億歐元,投入自身俱樂部只有4900萬歐元,淨賺達到8800萬歐元;巴西聖保羅俱樂部轉會淨收入4700萬歐;阿根廷的薩斯菲爾德淨盈利4100萬歐元;智利大學生隊盈利4000萬……諸如此類,出售球員成為南美俱樂部主要盈利手段。


二、俱樂部混亂的經營狀況導致人才流失嚴重,無法給球員提供長期穩定的合同和薪資保證球員再南美足壇長期發展。

前面說過,南美洲各個國家政制混亂導致的經濟危機,致使俱樂部的門票收入大幅減少、贊助商收入隨之減少,出售球員的收入又用於支付拖欠的現有球員工資,導致俱樂部再青訓體系培養,俱樂部建設,正常運營方面出現極大的問題,南美各傢俱樂部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在巴西,俱樂部拖欠球員工資現象非常普遍。著名球星,綽號“獨狼“的羅馬里奧2000年到2002年在巴西瓦斯科達伽馬隊效力,儘管已經退役多年,併成為聯邦參議員,甚至一度還打算競選里約熱內盧州州長,但該俱樂部至今還在分期支付羅馬里奧被拖欠的工資。

中超廣州恆大俱樂部前外援孔卡自中超一度回到巴甲弗盧米嫩塞俱樂部,但回到巴西不到一年又火速返回中超加入上港,最大的原因還是其原因就是薪資問題,由於給他支付薪水的贊助商UNIMED從弗盧米嫩俱樂部撤資,導致孔卡的轉會費一到賬就被弗盧米嫩塞俱樂部用來還各種債了,隊內一般的球員被拖欠的工資仍然被拖欠著,俱樂部根本無法解決。

這樣惡劣的足球環境,導致大批南美的球員,包括很多南美的足球教練紛紛前往除了歐洲之外的亞洲和中東等新興足球市場淘金。買賣球員得到的資金真正能夠用於青訓或者更新訓練設備的少之又少。


三、歐洲普遍是注重團隊和戰術的配合現代足球,而更加強調個人能力的南美足球已經逐漸退出舞臺。

早年在巴西世界盃上就有個經典語錄:“巴西有內馬爾,阿根廷有梅西,哥倫比亞有J羅,葡萄牙有C羅,但德國有整體。”當時奪冠的就是更加強調團隊和戰術配合的德國隊。

在過去四屆世界盃上,冠軍分別被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奪得,這幾支冠軍隊中的成員大多出自歐洲五大聯賽聯賽班底,甚至很多球員本來就是來自同一家俱樂部,也就是說國家隊所用的技戰術打法已經在各自的聯賽中反覆實踐,球員間又足夠的默契,不像其他國家隊組建好之後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甚至有些隊伍臨時招進隊員,更談不上默契配合。

而奪冠的這些歐洲國家隊的場上球員完全熟悉隊友的傳球線路,在實際比賽中,歐洲各國家隊比南美球隊打得更加流暢,比賽成績更好,其實原因也在這裡。

反觀南美足球,南美足球長期以來是強調個人英雄主義的足球,更加註重球星的個人作用,而南美在這種足球文化的薰陶之下,也確實出現了一批批極具個人才華的球員。

南美的個人球員突出,迄今為止,能被稱得上球王的球員也就只有阿根廷的馬拉多納和巴西的貝利,甚至羅納爾多和現在的梅西也都是來自南美,牛尾巴過人,連過七人、鐘擺過人,踩單車過人等等眼花繚亂又讓人歎為觀止的足球技巧,都是南美球員在球場上最愛表演的項目,在當年整體足球不完備的時候,球星個人突破一支隊伍的防線易如反掌,也確實給觀眾們帶來了足球運動的藝術感,也造就了一批傳奇球星。


四、結論,個人英雄主義的沒落和整體打法的崛起

足球運動作為世界第一運動,歸根到底是一項22人參加的集體運動,如果南美洲球隊還是像以前那樣,僅靠球星個人、不跟上現代足球的進步是無法趕超歐洲的。

好在南美洲這片足壇沃土上始終在湧現出一批批有天賦的球員,南美奔放自由的球風始終鼓勵釋放自我,表現自我的球員的出現,所以只要南美政治逐漸平穩,經濟逐漸提升,對於足球投入逐步加大,另一方面,只要南美足球願意跟上時代步伐,承認自己在技戰術打法上面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跟上世界足球日新月異的變化,在世界足壇上,現在也只有南美洲能夠繼續挑戰歐洲足球。


謝謝,關注我,閱讀我更多的體育文章,一期探討體育背後的世界!


東城老鄧


從2000年開始,一共舉行了5屆世界盃(2002、2006、2010、2014、2018),其中南美一個,歐洲四個,可以說歐洲和南美徹底拉開了差距,至於為什麼覺得南美很厲害,請聽我慢慢道來。

南美兩強太強

說實話,南美兩強(巴西和阿根廷)比起其他南美球隊實在強一大截,像什麼烏拉圭、巴拉圭、智利之流只能算傳統豪強,除去我說的這些,其他只能說是波利維亞之流,而歐洲像智利這樣的球隊,一抓一大把。而像阿根廷和巴西這樣的,巴西有五個世界盃冠軍,而德國和意大利有四個世界盃,雖然沒有像馬拉多納、梅西這樣球王級別的人物,但團隊協作、鋼鐵意志都要遜色意大利、德國之流。西班牙、英格蘭等隊都有過自己的輝煌時代,而智利有薩拉斯、薩莫拉諾的黃金年代,但連世界盃四強都沒進去過。

五大聯賽價值高

歐洲五大聯賽的價值遠高南美聯賽,可以說,南美除了博卡、河床、弗拉門戈幾隻有實力的球隊外,其他基本就可以歇菜。即便像博卡、河床這樣的球隊,也就英超中下游水平。而阿根廷和巴西的球員大大進入了歐洲主流聯賽,現在巴甲能說出來的也就只有僅僅幾人。除了五大聯賽,也有葡超、荷甲等主流聯賽。

所以,論聯賽方面,南美和歐洲差了一大截。

南美足球可謂一代不如一代,除了超級球星,歐洲足球比南美足球好也不奇怪了。

南美足球和歐洲足球比起來如何?評論區下方交流


光榮屬於曼聯


在過去的20屆世界盃上,南美球隊9次奪冠。上一次奪冠還是在02年,當時巴西冠軍,這也是近20多年最後一次由南美球隊獲得冠軍。

其實說南美厲害,在近80年的歷史上,南美也就3個國家獲得過世界盃的冠軍。

巴西5次

阿根廷2次

烏拉圭2次

南美足球基本都是由這三個國家撐撐起來的,曾經的足球王國已經過時了,無論是戰術打法,還是球員的技術特點都和新時代的足球紀念有很大的衝突,雖然他們不缺乏人才,但是受於這些限制,很難打出成績。

阿根廷就更不要說了,自從出了個球王梅西,近十多年就一直圍繞他為核心,但是阿根廷不僅連續在世界盃上吃癟,就連幾位足球大佬們圈起來玩的美洲盃都接連的失利,可見整體實力距離世界頂級還有很大的差距,而且球隊青黃不接,至今沒有一個年輕人可以接替梅西抗大旗。

四星烏拉圭,在美洲盃的歷史上有著霸主的地位,球隊目前雖然有蘇亞雷斯和卡瓦尼撐著,目前整體實力還不錯,但是想要更進一步就非常困難,而且球隊目前也是青黃不接的局面,兩人退役後,烏拉圭恐怕要沉淪一段時間。

綜合南美洲三大霸主的情況,我們就會發現,美洲的足球理念和人才庫都已經落後如日中天的歐洲,出不了好的成績也是很正常


紅蛋哥


從2000年開始,一共舉行了5屆世界盃,南美洲只有巴西在2002年獲得了冠軍,剩下的幾屆比賽決賽中烏拉圭打進過一次四強(2010年),阿根廷進過一次決賽(2014年),從強隊比例來看,南美洲的球隊越來越少,2018年世界盃四強裡都沒有南美球隊,世界盃也越來越像歐洲盃了,這是為何?

實用足球佔據主流

不得不說,歐洲足球近二十年來越來越往實用性發展,沒有那些花裡胡哨的過人技術,往前推進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在球員選擇方面歐洲球隊一貫對身材強壯的後衛比較青睞,這帶來了什麼好處?舉個例子:巴西VS比利時得1/4決賽中,比利時乾脆把邊路讓出來主打防守反擊,任你巴西傳中,但比利時後衛線上的壯漢沒有給巴西隊一次爭頂成功的機會,反而在反擊戰中利用幾次簡單的傳球就洞穿了巴西整條後防線。

而南美球隊還是注重個人能力發揮,戰術上除了球星與球星之間的天賦配合之外,幾乎看不到教練規劃的痕跡,在歐洲足球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南美球員可以用個人能力踢出華麗足球,甚至戲耍歐洲人。

可現在歐洲足球整體上升,球員不僅在身體方面要強於南美球員,個人技巧也不遜。歐洲的技戰術分析也做到機制,南美球員過人只要一抬腳,電腦就能分析出你要往哪個方向突破,還有秘密武器可言?

南美經濟下滑帶來的影響

值得大家注意的一點是,阿根廷國家隊只有3人是在南美俱樂部效力,巴西更是隻有2人。以前登陸歐洲的南美球員都是在世界盃上踢出名堂才到歐洲的,現在只要稍微有點出彩的球員就會被挖到歐洲,除此之外,許多南美的青訓教練在亞洲找到了薪水更多的工作,這也導致南美的青訓水平下降很快,這點南美俱樂部也沒有辦法,因為對方出的錢太有誘惑能力了,這也跟南美整體經濟下滑有關係。

總的來說,南美這二十年下滑快的原因就是:年輕球員流失快、青訓更不上、歐洲注重實用性,南美還停留在個人發揮!

各位,意下如何?

謝謝閱讀,祝您心明眼亮~


體育快遞員


咱們分析一下,看看有沒有道理。。我個人認為是從21世紀開始的。也就是2000年以後。。巴西2002年奪冠已經是火柴熄滅前最後的閃光了。從那以後,實際上歐洲就開始全面壓制南美了。。就現在的趨勢來看,越來越明顯了。。我預計,後面歐洲將會創造一個壟斷的世界盃冠軍歷史。我查了一下。從世界盃這個賽事開始,最長的歐洲和南美交替奪冠時間是 那些年(實際上我沒去查)

。我預計再往後至少二十年內。冠軍依然全部是歐洲的。。。或許很多資深球迷都意識到了,近20年經歷了著一場革命性變革。我們可以將其總結為工業化青訓革命,通過工業化青訓,閃耀綠茵場不再是專屬於天才的專利,一大批年輕的優秀球員被培養出來。他們有著熟練的技術,強健的身體、甚至有著極為專業的足球意識。正是這場足球青訓革命改變了世界足球的整體走勢,那麼南美貧民窟的足球天才的光輝不再是綠茵場上唯一的光芒了。假如我們再深究原因,我們會發現其實原因其實很簡單,一個字“窮”。足球是一項耗錢的運動,曾經各國對在足球投入還少的時候,天才們可以憑藉天賦稱霸球場。但最近20多年來,歐洲足球商業化突飛猛進,大量熱錢湧入了足球市場,金元足球出現了,這時南美就只能淪為歐洲足球豪門的富礦產地。不過南美的球迷們也不用盲目悲觀,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依然有著不小的人才儲備,未來經過國家青訓體系改革,必將再次煥發出新的光輝。




X極限魅影


說南美成績不如歐洲。應該是用世界盃來衡量,從02年世界盃巴西奪冠到06年法國奪的世界盃開始,歐洲逐漸的統治了世界盃,南美諸強再也沒能力染指世界盃,南美雙雄各有各的問題,巴西是羅納爾多退出以後進入了新老交替階段,特別是鋒線,無人可用,等熱蘇斯進個球都能讓巴西人直呼找到了羅納爾多的接班人,一個內馬爾都被當成救世主時。就知道巴西現在淪落到何種地步,最搞笑的是去年美洲盃內馬爾因傷缺陣,巴西隊竟然多冠了,莫大的諷刺。而且巴西足協內部也是矛盾重重,短期內很難對歐洲足球造成威脅。而阿根廷和巴西正好相反。巴西出後衛,而阿根廷出前鋒,一個是頭輕腳重。另一個是頭重腳輕。而且阿根廷足協的腐敗內訌問題也不少,梅西巔峰期的時候還可以跟歐洲諸強掰手腕。隨著梅西這一代人的老去。短期內很難對歐洲形成威脅。而其他球隊比如烏拉圭,哥倫比亞,智利。這些球隊太依賴球星的作用。更是很難翻起風浪。歐洲球隊講求的是紀律整體。而且傳統強隊基本上完成了新老交替。南美球隊 很難應付的了。而且盃賽,偶然因素太多。 所以不是南美不強,而是自身出現了問題,才導致了現在的情況



聚散輕風


南美與歐洲一直是倆大對立的足球陣營,雙方無論是在世界盃賽場上還是曾經的豐田杯上都有很多經典對抗。而南美洲的巴西更是被稱為足球王國,培養出很多足壇巨星,而目前世界公認的倆大球王,貝利和馬拉多納,都來自南美洲的足球強國巴西和阿根廷。

說南美洲球員很厲害,這點可以肯定。南美球員的小技術比較細膩,身體柔韌性與協調性比較好,球風比較靈動,個人單兵作戰能力比較強,但是很多南美球員個性過於自我,缺少團隊意識,態度也較為懶散;而對比南美球員,雖然大部分個人能力上比不過南美球員,但是大部分歐洲正統球員基本工更為紮實,技戰術素養較高,戰術執行能力更強,更注重身體的對抗。

至於為什麼近20年戰績不如歐洲,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南美國家青訓系統不夠專業,很多南美球員成名前基本都是踢野球出身,而一些好苗子很多都被歐洲球探發掘,早早的進入歐洲青訓體系,甚至直接轉換國籍,為歐洲國家效力;

2、規劃範圍更大,現今足壇很多國家會選擇規劃一些符合自己國家要求的南美球員,而南美球員強大的個人能力可以豐富自身的戰術打法,而南美洲國家大部分的經濟狀態及社會福利,很難有優秀球員願意加入南美國籍,甚至很難留住自己的優秀球員;

3、歐洲聯賽競技水平強於南美,大家都知道,國家隊的實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聯賽的水平,雖然巴西和阿根廷聯賽場面也很火爆,但是競技水平和球員能力已經與歐洲相差甚遠了,這和整體經濟水平以及歐洲先進的制度模式有一定關係;

4、如今足球賽事越來越注重整體,對技戰術要求較高,而現金足壇能憑一己之力左右比賽勝負的球員越來越少。所以,更強調整體的歐洲球隊大賽成績更好,也屬正常,而且在擁有規劃球員的歐洲球隊,個人能力上也不見得比南美球員差。



斷線小木偶


1.歐洲足球更注重戰術性而南美足球更注重創造力。在科技時代歐洲球員可以有好多的訓練方法和更高科技的統計設備

2.南美經濟這些年一直不景氣,足球說到底還是需要錢的(無論在哪),沒有錢球員會去歐洲,而南美聯賽發展不起來,導致了美洲的球隊基本都是隻有幾個閃耀的當家球星。其他隊員也都是二流水平。

3.現在足球發展必然趨勢,現在足球對戰術的要求早已超越了對天賦的要求,十一個人的配合比一個超級巨星重要多了,你可以有梅西,但如果我聯防起來的話,你也處於被動。

4.自律性不一樣,美洲球員很多來自於貧民窟靠的大部分是天賦,很多球員喜歡泡夜店而不注重養生導致了衰退過早

最後小聲bb一句:中國男足加油



成熟曹


以豐田杯解散為標誌,南美足球徹底失去與歐洲對抗的條件。

由於足球資本集中流向歐洲,因而,南美足球日漸貧窮,只能通過賣球員賺取可憐的經費來維持,在這樣的情況下,南美的足球好苗子幾乎被歐洲壟斷,很多都沒怎麼參加過本國聯賽,直接就被歐洲列強瓜分了,比如梅西,12歲就去了西班牙,甚至連一天阿根廷聯賽都沒參加過。

足球資本的集中流向,導致世界足球發展嚴重不平衡,於是,世界足球越來越同質化。過去那種百花齊放、風姿多彩、各具特色、各顯其能的不同國家、民族的足球風格,被歐洲資本的大刀整齊劃一地切割成了歐洲風格。

21世紀以來,在歐洲資本的大棒下,巴西足球凋落了,阿根廷足球凋落了,南美諸強凋落了,歐洲一頭獨大。如果說2002年巴西還趕上了沒落巴西最後一次世界盃,那也是依仗在歐洲效力的一些大牌,關鍵是,這些大牌都在巴西聯賽經過較長時間的歷練,基本養成了巴西足球習慣,具有共同的足球文化默契,使得巴西隊世界盃備戰能夠迅速捏合成一個整體,再加上那屆世界盃意大利、西班牙等強隊受到不公正待遇,阿根廷、法國等奪冠熱門小組翻船,否則,巴西未必能奪取那屆世界盃。即便不考慮這些因素,那也是南美國家奪得的最後一次世界盃,成為絕唱。今後,南美國家奪取世界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可見,南美國家,這些年沒有拿到世界盃,其根本原因不是南美眾多球星的個人能力問題,而是因為歐洲資本的大棒對球隊整體配合的分割,已經遠遠超越了球星個人能力對球隊的整合,因為,在歐洲大棒摧殘下的南美足球聯賽已經斷崖式下滑了。這就意味著,南美的俱樂部無法作為支撐其國家隊的戰術框架及載體,因而,南美的國家隊無法捏合成像歐洲隊那樣的整體,因為歐洲的俱樂部的實力足以作為其國家隊戰術框架及載體的支撐。足球是一個球隊在比賽,不是11個球星在比賽,如果11名球員捏合不了一個整體,即便是11個球王也很難奪冠。相反,如果11名球員能夠形成整體,即使名氣不大也照樣奪冠。比如,1986年阿根廷奪取世界盃冠軍的那支球隊的場上隊員,除馬拉多納外,幾乎是清一色來自阿根廷國內的博卡、河床等球隊,即使是馬拉多納也是在阿甲聯賽摸爬滾打出來的,所以,那屆阿根廷國家隊有著本土足球土壤孕育出來的高度的足球默契,輕而易舉就能捏合成一支整體,而當時的阿根廷聯賽水平與歐洲聯賽是分庭抗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