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有藥企開始裁員,這些醫藥代表太難了

知藥客(公號),醫藥代表業務助手,學習、交流、

上量更容易!


疫情下,有藥企開始裁員,這些醫藥代表太難了


前幾天還說疫情之下,醫藥行業堅挺得很,甚至還逆勢而上,當下應該不會裁員,有裁員計劃的也會適當延期,尤其是醫藥外企。


這還沒過幾天,就有藥企裁員了,還是外企,我承認,之前是我一廂情願,我特麼!


這週一,衛材神經事業部銷售管理會上,宣佈全國112個地區經理裁員8個,20個大區經理裁3個,RPM裁3個,4個區域的執行經理都裁掉,2月底和離職的人談完,最後工作日是三月底。


直接簽字走,賠償N+3,不簽字看內部機會,如果沒應聘成功,離職賠償N+1,標準為當地上年度工資的3倍,疫情期間裁員,公司手黑過頭了,這個賠償,對管理崗位來說,真不多。


相比之前賽諾菲和輝瑞帶量裁員賠償來說,真真有些摳搜了。


代表裁員暫未提及,但部分大區,已經開始裁減生產力低的代表,這只是第一波裁員,接下來肯定還會陸續裁減崗位。


裁員的原因是因為神經產品安理申1月17日集採落標了,儘管一個多月前上市了癲癇產品衛克泰,能和安理申一起推廣,但新產品怕是支撐不起來。


同時,衛材的主要產品彌可保已經有兩個仿製品通過一致性評價,很可能會進入下一批帶量採購目錄,那時裁員數量可就驚人了。


這次因為疫情,帶量採購進程被耽擱了,疫情過後進程肯定會加快,週期縮短,很多公司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


有趣的是,安理申落標的時候,公司說不裁代表,結果一開工就通知裁撤管理崗,代表也不能倖免。


但各位安理申的代表們,早做準備早看機會吧。


最近,裁員的還有默沙東的cv產品線,小範圍裁員,帶量沒帶量的產品都有,不是合規問題,代表業績能達成,沒提前通知代表,沒賠償,一些代表現在下家還沒著落。


默沙東最近剛宣佈拆分,接下來員工應該會有大變動,各位等著吃瓜吧。


作為外企,疫情期間悄摸裁員,真的挺傷的,沒提前通知也沒啥賠償,只想說,還好裁的不是我...


關於疫情下的這次裁員,叨叨三點個人看法。


一是,負面消息下,別總動不動就是各種懟領導懟公司

,在家培訓要懟,要求線上拜訪要懟,線下拜訪更要懟,裁員要懟,當然要求線下拜訪的領導和公司確實沙雕。


作為員工,應當直接拒絕線下拜訪,不是凡事都得聽領導的,領導不是天,說不好聽點,不就一份工作嘛,代表不過是一個基層崗位,好找得很,只要你還算年輕,人不水,只會越換越好。


現在是更要為自己為家人負責的時候,公司可能是你的衣食父母,但不真是你爸媽。


若是現在連拒絕線下拜訪的勇氣都沒有,自己也挺悲哀的。


在職場上,要有勇氣拒絕不合理的要求,莫要總是一身怨氣,抱怨有個B用,抱怨公司就不動你就不裁你了?


若領導真是煞筆到不行,溝通無用,有的是喜歡曝料的自媒體,讓他上行業頭條,再特麼fire他。


二是,不要總相信公司的鬼話,成年人早該有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了。


產品帶量了,公司信誓旦旦說還有新品,不裁員,你信嗎?往往說完之後,反手就是一頓裁,別怪公司狠心,資本如此,早該做準備了。


混職場,首先要反思的是自己,想想你自己有預警和防範意識嗎?


代表被裁了還能輕鬆找下家,管理崗被裁了,現在找工作是真南,崗位太稀缺,又是疫情又是失業,太糟心了。


如果疫情下非要裁,也請公司多給點賠償,多給點時間找工作,好聚好散。


三是,能力要有,但不要迷戀。但凡遇到裁員等破事,大眾的建議就是學習提升,沒錯,能力很重要,但對於藥代來說,若不是想往上發展70分完全足矣,有持續跳槽的能力就行。


你再牛逼,遇到帶量採購這事,該裁不還得裁,被裁的比你牛逼的多得去了。


當下對多數藥代而言,基本的工作能力要有,但更重要是,獨立於公司的生存能力,想想怎麼個不依存於公司,才是最重要的。


你天天在家培訓學習,線上拜訪,還不一定有著幾個獎金,疫情過後部分代表還有裁員風險,而好些代表已經在家暴富了...


這一點任我掰開了揉碎了講,也不頂用,有些人就是苦逼上班族的角兒被欺負的命,然後總是各種叨叨抱怨。


大環境不好,又是疫情又是裁員的,不管是個人還是自媒體,希望少點憤世嫉俗,踏實走路,多抬頭看路。


希望2020年大家一切安好。

知藥客(公號),醫藥代表業務助手,學習、交流、上量更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