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错过了最佳教育的窗口期,教育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孩子的教育错过了最佳教育的窗口期,教育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窗口期应该是12岁之前。显然,16岁的孩子要扭转其不良的一些行习惯,是有些迟了。迟虽然意味着改变起来困难,但并不意味着孩子已经定型,不可再塑,所以题主一定要有信心,相信父母之爱的力量,努力教育孩子,挽救孩子。

下面是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的一段言语:

孩子的教育错过了最佳教育的窗口期,教育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我们做父母的,只要不放弃,肯付出爱,孩子还是有变好的机会的。有信心——这是补救孩子的前提条件。

首先,教育孩子要有超强的耐心。孩子不爱学习、迷恋游戏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同理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也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特效药,让孩子一下子远离游戏、喜欢上学习也不太现实。所以题主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做好“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坦白地说,教育孩子有无耐心,也是父母爱心的一大体现。

孩子的教育错过了最佳教育的窗口期,教育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其次,家长要和孩子深入地谈心。按理说,孩子初中已毕业,已经修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适龄儿童关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业。那接下来,孩子的前途该不该继续走求学这条路,比如选择复读重新参加中考,就要和孩子作一番深入的长谈了。父母必须表明我们的立场和态度——绝不允许孩子一直赋闲在家,不上学只玩游戏。强烈建议题主让孩子跟随自己或亲朋好友去“劳动一场”,让孩子切实体验感受一下生活的艰苦、挣钱的难处,让艰苦的环境改变其思想认识,从而扭转其做事的态度,这是最彻底的、最有效的手段。我年轻时的一个同事,其命运就是这样通过跟随其父亲“上房工”(搞建筑)而改变的。

最后,父母要反思自己以前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孩子变成这样,我们做父母的是第一责任人。就我个人的看法,孩子成长的过程,要么存在父母教育的缺失、放任,要么题主对孩子溺爱、纵容,从而失控于孩子,让其泛滥为“问题孩子”。所以父母一定要舍得对孩子付出爱,不能因工作而耽误孩子的前程;爱的同时,又必须有严厉的一面,“狠心”坚守原则和底线,比如要严格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爱的施与可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要多多地学习和积累经验。

孩子的教育错过了最佳教育的窗口期,教育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孩子脾气暴躁与孩子百无聊赖有关。当一个人无所适从时,累积的情绪就需要寻找突破口宣泄。其实孩子心里比我们都明白自己的状态不佳,也心急如焚,只是苦于找不到好的生活方式,也没有一下子回归学业的信心,远离游戏的决心,重返正常人生之路的勇气,从而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这种向往好却不能变好、既自责却又不想改变的矛盾心情必然会表现得烦燥不安,脾气大增。这一方面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要以一颗宽容心安抚、劝慰孩子。相信等孩子步入生活的正轨,当他心情变好、情绪稳定时,自然就不会动辄发脾气了。

教育孩子时是不是存在动辄发脾气训斥、打骂孩子的行为,为人父母要有教育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的理念。

孩子的教育错过了最佳教育的窗口期,教育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总之,教育孩子确实非易事,问题孩子则更令父母头疼。但我们做父母的绝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孩子,要从自身上找原因,相信父母之爱的伟力,家长只要坚持以“六心”——信心、耐心、谈心、爱心、“狠心”、宽容心——深度陪伴孩子,就能让孩子走出低谷,迈向健康成长之路。就让我们拭目以待——题主脸上露出灿烂笑容的那一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