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一個新能源汽車先驅的非典型敗局:賣地賣廠賣資產,找救生圈

一個新能源汽車先驅的非典型敗局:賣地賣廠賣資產,找救生圈


一個新能源汽車先驅的非典型敗局:賣地賣廠賣資產,找救生圈


很多新能源廠商撿起換電玩法時,那個頂著騙補惡名的先驅早已黯然離去。如今,還在掙扎的力帆股份,唯一能引起資本興趣的,只有氫燃料項目。但這個項目,他並沒有話語權。


文丨郭小興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


在國內車企中,要論哪家企業在新能源汽車路途上走得最激進,目標最遠的,非力帆股份莫屬。


以國內車企二線梯隊的身份,力帆股份2014年就開始量產新能源汽車,更是國內最早實現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的車企。


這些努力所帶來的結果,卻是2016年以來的持續虧損,以及2018年虧損21億元,2019年預虧近50億元,其中計提資產減值準備21億元。


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有很多,技術水平的不成熟、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依賴、品牌營銷的缺失等等,不一而足。


作為一家渴望通過新能源戰略彎道超車的車企,力帆股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詮釋了,沒有這金剛鑽,別攬那瓷器活。


01

禍起換電,背上騙補惡名


力帆股份創始人,如今已經82歲高齡的尹明善,在力帆股份轉型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時候,基本已處於退休狀態。


當時的接班人,是力帆股份執行董事長、首席科學家、海歸背景的陳衛。陳衛的上位,除了考慮到他的海外視野,更因為其在車聯網等領域的豐富經驗。


做摩托車起家的力帆股份,在新能源汽車技術上的投入很早。


正經社查閱資料發現,力帆股份早在2007年就成立子公司涉足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2014年力帆首款電動轎車320E上市後,銷量並不理想。隨後,成立分時租賃公司盼達租車,承接車輛過剩產能。

一個新能源汽車先驅的非典型敗局:賣地賣廠賣資產,找救生圈

力帆320E身為新能源汽車,身上卻有濃濃的燃油車味道


力帆股份新能源汽車起步始於逆向研發。跟當時大多數本土車企一樣從燃油車改款起家,並且用燃油車和摩托車銷售收入補貼新能源汽車研發成本,技術佈局側重於移峰能源和換電技術。


力帆股份的高光時刻在2016年,當年其在重慶建成首個新能源汽車換電站,開啟了中國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的先鋒。


但這一年也是力帆股份的至暗時刻,因為涉嫌騙取補貼,被取消了1.14億元補貼,並被取消2016年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預撥資格,導致當年的淨利潤從之前的近4億元,迅速縮水至8000萬元。

一個新能源汽車先驅的非典型敗局:賣地賣廠賣資產,找救生圈

力帆股份歷年歸屬淨利潤(萬元)


彼時,國家的新能源汽車政策是推廣充電樁模式。力帆股份看到了充電樁充電時間長的弊端,激進地選擇了換電模式,並大力推廣“買車+租電池”模式,希望將新能源汽車和電池的所有權分開。


現如今,很多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換電玩法,都有力帆股份的身影。


然而,正是因為過於新穎與激進的做法,讓力帆股份在管理與運營上產生了重大過失。其解釋騙補的原因是,換電車型電池與車輛分開放置導致被誤解。這樣的解釋很蒼白,被扣除的補貼也追不回來了。


雖然2017年5月工信部恢復了力帆股份的新能源車型補貼申請資質,但此時的負面形象,已經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早再也跟不上行業的步伐了。


02

銷量低募資難,研發資金嚴重不足


2015-2017年,力帆股份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是1.48萬輛、4343輛和7738輛。而這期間,正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爆發期,比亞迪和北汽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衝擊了10萬輛大關。

一個新能源汽車先驅的非典型敗局:賣地賣廠賣資產,找救生圈

近五年新能源乘用車月銷量走勢(單位:萬元)


在市場規模上,力帆股份進一步掉隊,而此時本土新能源汽車企業已經開始從逆向研發,走向正向自主研發。


為了進一步投入新能源汽車產業,力帆股份也努力通過資本市場融資。一方面,大股東質押股票融資;另一方面,從2015年就啟動非公開定增方案,但該方案因為資本市場變化,拖延至2018年5月,最終將募集資金定為24.8億元,主要投資於新能源汽車項目和能源站項目。


查閱非公開發行方案,正經社發現力帆股份的計劃相當宏大:定增完成後,力帆股份預計將燃油汽車業務轉型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綜合服務商;而且,除了新能源汽車開發和換電站建設外,還要開發輕量化新能源汽車製造平臺,以及投資鋰電池電芯。


同一時期比亞迪和長城汽車都啟動了百億融資計劃,投入新能源汽車產業。力帆股份僅憑藉不足25億元的資金,就想涉足如此廣泛的產業鏈上下游,不得不說它太過樂觀了。


持續三年的定增計劃,在2018年依然處於審核狀態。力帆股份的業績也持續惡化,通過出售資產,歸屬淨利潤保持為正,但扣非淨利潤在2016年就已經為負。

一個新能源汽車先驅的非典型敗局:賣地賣廠賣資產,找救生圈

力帆股份歷年扣非淨利潤(萬元)


2018年,力帆股份的乘用車市場銷量更是猛跌,全年銷量僅3.17萬輛,比2017年10.14萬輛下跌近七成。最終在2018年大額計提資產減持,扣非淨虧損達到21億元,同比下跌10倍。


業績不佳和募集困難,讓力帆股份的研發壓力也日漸增加。在2018年年報中,正經社發現力帆股份有多達6個涉及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項目,但此時的研發費用只有1.8億元,研發投入合計5.89億元,研發投入總額佔營業收入比例5.35%。

一個新能源汽車先驅的非典型敗局:賣地賣廠賣資產,找救生圈

力帆股份2018年年報


同一時期,比亞迪研發費用已經高達50億元,北汽藍谷研發投入11億元。研發投入的不足,進一步導致力帆股份新能源汽車難以跟上市場步伐。2018年全年,力帆股份新能源汽車銷量1.03萬輛,銷售收入8.5億元,其中3.5億元來自補貼款。與公司110億營收相比,新能源汽車銷售收入佔比不足10%。


03

業績下行,被迫轉換賽道


如果說2018年力帆股份對新能源汽車還有一定憧憬,那麼2019年則是力帆股份新能源汽車夢碎的時刻。


首先,拖延近四年的非公開發行,最終以撤回材料告終,阻礙了新能源汽車發展計劃;其次,新能源轉型關鍵人物陳衛離職,尹明善從退休狀態迴歸執掌公司;最後,尹明善再度將公司重心聚焦摩托車業務,同時與氫燃料電池技術公司合作籌劃開發氫燃料電動車。


收縮拖累公司的新能源電動車業務,能否讓力帆股份好轉?答案是否定的。數據顯示,2019年力帆汽車傳統乘用車銷量為2.25萬輛,同比下降75.52%;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091輛,同比下降69.49%;摩托車銷量為60.85萬輛,同比下降9.95%。

一個新能源汽車先驅的非典型敗局:賣地賣廠賣資產,找救生圈

力帆股份2019年12月產銷快報


隨著新能源汽車戰略的失敗,力帆股份不僅遭遇汽車銷量的大幅下滑,因為外部融資困難,財務成本高企,經營壓力也有增無減,以至於不得不再次使用資本騰挪手法,在2019年度再次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約21.25億元,導致公司預計2019年淨利潤為-49.81億元。


隨著業績暴跌,還爆出了拖欠員工工資和破產的傳聞。


但破船也有三千釘,力帆股份還在苦苦支撐。除了出售部分閒置廠房和虧損子公司,搬遷工廠獲取土地溢價的方式,也在出售核心資產。


一方面將15萬輛乘用車項目的生產基地,以33.15億元轉讓,接著又將旗下擁有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資質的子公司以6.5億元出售給車和家。


在資本層面,控股股東力帆控股累計質押率也超過90%。


然而這些舉措並不能補上窟窿。正經社查閱財務數據顯示,力帆股份近三年資產負債率高於70%,而同期行業平均水平不足60%。2019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流動負債達到了192.83億元,而流動資產為120.99億元,流動比僅為65.74%,短期償債能力不足。


2019年11月公告顯示,力帆股份目前累計發生的涉及訴訟(仲裁)涉案金額已達22.30億元。2020年2月21日, 公告顯示,11億元公司債被國泰君安臨時託管,該債券將在3月15日到期兌付。


危機之下,股價也連年下挫。2010年上市時的市值達到百億元,在2015年新能源戰略順風與資本市場牛市時,一度突破200億元。然而到了2019年,公司的負債卻達到近200億元,股價更是從歷史高位的27元/股,跌到了2元/股,跌幅高達93%。


現如今,力帆股份唯一能夠引起資本市場興趣的,只有氫燃料電動車項目。但正經社發現,力帆股份此前並未涉足過氫燃料電動車領域,也沒有相關的技術儲備。在合作項目中,只是提供車輛給擁有氫燃料電池技術的合作方使用。氫燃料電動車何時能夠實現生產,力帆股份並沒有話語權。【《正經社》出品】


【本文為“新能源汽車過冬”系列第11篇,前10篇為:

資金鍊緊繃!王傳福高喊禁售燃油車,但比亞迪卻成了守舊勢力

再難也要挑戰特斯拉,蔚來們其實就輸了一點

補貼退坡後反成大贏家,北汽藍谷如何走出“溫室”效應

觸目驚心!銷量大自燃壓力也大,吉利新能源汽車欲借勢突圍

被業績下滑負債高企重壓的上汽集團,正進入新循環

特斯拉新賭場煉成記:從暴漲到暴跌,只有一紙之隔

寧德時代牽手特斯拉,真的會得不償失嗎

二李緋聞的遐想:一山難容二虎,為什麼不是威馬

面對頻繁自燃,特斯拉們言辭閃爍,被稱最慘的這家新秀卻積極處理

逼迫李書福又出大招的,還有這些內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