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能没有细菌

你有过敏症吗?

我从小就有食物过敏的症状,到了北京之后,开始患上更加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和结膜炎,而且,我对紫外线也开始过敏。

换句话说,到了大城市之后,我的过敏症一直在不断加重。

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能没有细菌

鼻炎的产生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过敏。

事实上,过敏症增多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的报告,全世界30%~40%的人都被过敏困扰,过敏已成为全球第六大疾病。在中国,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对成人过敏的权威统计数据,但专家判断中国过敏性疾病的总体患病率在20%左右,其中,过敏性鼻炎患病率是最高的。

过敏,其实是一种“文明病”。一个人的国家越富裕,所在的社会阶层越高,就越是容易患上哮喘、炎症性肠病、过敏等免疫系统疾病。

那为什么我们会过敏呢?

这个问题可能得去微生物中寻找答案。

01 为什么不要赶尽杀绝幽门螺杆菌

有本书叫做《消失的微生物》,作者是美国科学家马丁·布莱泽,他是研究人体微生物组的顶尖专家,也是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的主席。他写这本书,就是想给人类敲警钟,告诉我们人类正在亲手打破人类和微生物的平衡。

在他看来,我们今天过度清洁和滥用抗生素,导致了体内微生物的消失,而正是微生物菌群多样性遭到破坏,造成了我们免疫系统的紊乱和身体的平衡。

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能没有细菌

你肯定听过一种微生物,叫做幽门螺杆菌。

这个名字是我们体检报告中的常客。医生可能会告诉你,幽门螺杆菌是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罪魁祸首,致病性很强,而且还会感染给你最亲近的人。目前,幽门螺旋杆菌是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一级致癌物,医学界普遍的做法,就是建议病人彻底消灭。

于是,每年在体检之后,我身边都有同事花几百块买药,根除掉这个祸患。我们不遗余力地消灭幽门螺杆菌,这样做真的是对人体最合理的吗?

事实上,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微生物,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寄宿在人类的身体里,和我们一同进化。马丁·布莱泽认为,虽然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胃病,但它同时也在维护着我们身体的健康。

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能没有细菌

幽门螺杆菌分布在胃壁与胃黏液中

幽门螺杆菌和我们其实是亦敌亦友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通过引起人体的炎症反应,来影响胃部的荷尔蒙,调节胃酸的分泌。这种炎症反应,是微生物进行免疫系统防御的结果,也是人体与微生物反馈-交流的一种动态平衡。

那为什么不应该对幽门螺杆菌赶尽杀绝呢?

因为微生物也有自己的原则。它们想要长久地寄生在人体身上,就要减少对宿主的伤害。随着人的衰老,幽门螺杆菌确实会增加人患胃溃疡与胃癌的概率;但与此同时,幽门螺杆菌也在保护我们的食管,降低人患胃食管反流疾病或者其他一系列癌症的概率。

幽门螺杆菌在人类里世代传承,与人类不断相互适应,彼此间如同走高空钢索的杂技演员一样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一种平衡。只要不出差错,两者就相安无事,马丁把这种现象称为“双面共生”。

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能没有细菌

细菌与胃的“双面共生”

19世纪之后,当我们开始致力于消灭幽门螺杆菌,这份古老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免疫、激素与胃酸之间的调控紊乱了。而且它的影响不只是暂时的、局部的,而是终生的、全局的。所以,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消失,胃癌发病率开始降低,但是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却逐年攀升。

身体生态的平衡比消灭疾病更重要。

不要再执迷于“胃炎必然有害”的教条,用新的眼光看待幽门螺杆菌,理解它独特的生物学功能,而不是去不分青红皂白地消灭它,让它更好的帮助我们。

02 细菌,人类出厂的基本配置

马丁进行过一系列的实验,结果发现,哮喘、花粉症、皮肤过敏等免疫系统障碍,与幽门螺杆菌都存在负相关。在发达国家,过去70多年里,哮喘病和过敏症增长了2~3倍。这些疾病的增长和幽门螺杆菌的消失的时间线,基本上是吻合的。

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能没有细菌

不止是幽门螺杆菌,其他的细菌也在消失,同时消失的还有依赖于它们的免疫细胞,而这可能就是过敏大流行的根源所在。

所以,我们是时候重新认识微生物了。

有人把微生物比作我们身体的器官,虽然隐形,但是它参与身体的循环和平衡。我们身体中有超过100万亿个细菌,它们加在一起的重量约有1.3千克,和大脑差不多重。从出生到死亡,微生物也和我们相伴一生。

人类就像是一个超级有机体,随时都有新的微生物成员加入——

新生儿来到世上,从头到脚都被来自母亲阴道和粪便的微生物包裹着,这是人类接触到的第一个微生物菌群;

接下来,细菌会通过母乳进入体内,母乳中含有特殊糖类,能够帮助婴儿肠道培养起一个特殊的生物群落;

幼儿断奶后,父母会把食物先嚼碎,再喂给幼儿,通过这个过程,幼儿继承了幽门螺杆菌等菌群;

接下来,幼儿会在大家庭的亲密相处中,从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身上,获得大量不同的微生物。

这样,在童年时期,我们就获得了复杂而又丰富的微生物群落,然后身体中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微生物原住民也基本固定下来。

相应地,微生物会导致免疫细胞的形成,这时候免疫系统也基本定型。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童年时期,滥用抗生素,更容易导致免疫系统发生紊乱。

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能没有细菌

我很小的时候,就患上了扁桃体腺炎和鼻窦炎,为了快速消炎,就不得不服用和注射大量的头孢类抗生素,这就直接导致了我患上了过敏性疾病。

人体内的微生物并不是随随便便组合而成的,我们与体内携带的微生物一直在协同演化,它们参与了我们的代谢、免疫以及认知方面的发育过程。

但是目前,这些微生物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近一项研究发现,157位美国人身上只有少数几种门类的微生物,而12位印第安人身上的微生物却有100多种,而且大多是美国人体内都没有的独特物种。

这些世代传承而来的微生物,正在从我们的身体中消失。现代医学让我们拥有了抗生素和卫生学,因此而使得难以计数的生命得到了拯救。但是,我们的身体与寄宿的生物之间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

而现代城市的发展,也让微生物失掉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一个健康的生态,应该能够包容各种微生物、寄生虫的生存和循环,而这样的环境才是免疫系统进化到今天所熟悉的环境。当我们的免疫系统再也接受不到外界环境各种丰富的刺激时,它就会陷入混乱。

我们活的太干净了,就像是温室的花朵,缺少“活”的生存环境。现代城市生活,看似波光粼粼,其实“死水一潭”。


03 如何通过“吃土”提升免疫?

虽然事实如此,我们也不能逃离城市和现代生活吧。还可以怎么办呢?

美国科普作家乔希·阿克斯在《吃土》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强健肠道、提升免疫的方法,就是“吃土”。

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能没有细菌

《吃土》| [美] 乔希·阿克斯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18年4月

阿克斯可不是真让你吃土,虽然有些地方确实有吃土的习惯。像中国,就有故乡土冲泡喝,可以治疗水土不服,非洲一个原始部落每天吃深层土来保健等等。

这背后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土壤中富含各种微生物,500g 土壤中的微生物就超过了地球上人口的总和,在这些微生物中有一些对于我们健康非常重要。现在,市面上的益生菌中,就含有从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的菌株。

“吃土”其实是一种更广泛的人生观。

首先,尽一切可能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和间接摄入,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吃有机食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疾病;

其次,多接触自然,让有益微生物从皮肤表层进入血液,吃新鲜有机的食材,清洁的时候也不要那么干净。

在保卫我们身体内的微生物之余,还有一件同等重要的事,那就是及时更新我们的公共卫生理念。

我们人类必须更加包容地看待事物,去接纳和培育那些微生物。地球每一个物种的消失,人类都可能会付出代价。保护生命多样性,才能对过敏症以及更多现代文明带来的疾病,起到实质预防作用。

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能没有细菌

微生物偶尔引起发炎,我们就要消灭掉它?恰恰相反,那些让我们发炎的,其实会让我们更强壮。人体作为一个大的生态,应该包容不同的生物,在里面自由循环、生存。

作家马莲娜·苏克在《遍布的生命》中写道:

生命,原本就是千疮百孔,虫魔滋生。茎干连接着破损的叶片,腹腔里揣着病变的脏器,翅膀上的羽毛干涩黯淡,而这一切要比万般完美要正常的多。一个毫无瑕疵的人或动物,只存在于理想和虚构中。疾病是我们作为生命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必将在一生中共存。

或许,所有健康的、平衡的生态,都需要有面对“微生物调节性发炎”的包容心。就像十多天前,李文亮医生也下过类似的诊断,他说:“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这个诊断是符合科学的。声音和谐固然完美,但是,有不同声音的存在才是真实的,保持信息的开放性和流动性,才能避免更大的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