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从禁播3年的《小姨多鹤》看严歌苓小说改编剧背后的得失

前言

最近孙俪主演的新剧《安家》在各大卫视上演,有一小段孙俪和闫学晶的对手戏,不禁使我想到了二人曾经合作过的、被禁播了3年的电视剧:《小姨多鹤》。

从禁播3年的《小姨多鹤》看严歌苓小说改编剧背后的得失

电视剧《安家》


从禁播3年的《小姨多鹤》看严歌苓小说改编剧背后的得失

电视剧《小姨多鹤》

《小姨多鹤》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由孙俪、姜武、闫学晶等人主演,讲述了抗战结束后滞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女子竹内多鹤和一个中国家庭之间的情感纠葛,时间跨度长达三四十年。

严歌苓,当代作家中的佼佼者,有大量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但是读过严歌苓小说的读者一定知道,她的创作绝非为了可视化服务,而是一直坚持本原的文学性创作。

本文将以《小姨多鹤》为例,从主角在小说和影视剧中人物形象的异同,到小说情节和影视剧改编的异同,探讨严歌苓小说改编剧背后的得失。

从禁播3年的《小姨多鹤》看严歌苓小说改编剧背后的得失

作家严歌苓

小说与电视剧版的多鹤:被放大的完美形象

严歌苓是一位女性作家,她笔下的女性角色经常是最发人深思的。

在小说《小姨多鹤》中,16岁的多鹤经历了什么?

从禁播3年的《小姨多鹤》看严歌苓小说改编剧背后的得失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战争上的彻底失败并没有结束杀戮。高层对本国滞留中国的普通民众推行杀戮政策,多鹤一家开始逃命,逃亡路上所有亲人都离开了这个16岁的日本少女。尽管这一切太过难以承受,热爱生命的多鹤还是活了下来。

日本人的身份,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是无法在中国生存的,命途多舛的她,起初没有爱情,为了活下去替张家生下孩子,而她也渐渐爱上了孩子的父亲。

从禁播3年的《小姨多鹤》看严歌苓小说改编剧背后的得失

孩子越生越多,多鹤的性子也越来越温柔。她知道孩子们永远不可能认她这个母亲,他们的娘永远只会是“姐姐”朱小环。小说的结尾,多鹤回到日本,生活依旧艰难,她依旧思念孩子。

小说中的多鹤无疑是善良的,但是她并非圣母,她的很多动机并不是“报恩”,而是人性里最根本的“活下去”。

小说中的多鹤并没有因为日本人的身份就丧失一切个性脾气,她首先是一个女人,经历了种种灾难的女人。她想过带孩子们逃走,她冲“姐夫”张俭发过火。

从禁播3年的《小姨多鹤》看严歌苓小说改编剧背后的得失

而在电视剧版,孙俪饰演的多鹤形象要完美得多。哪怕成为张家的代孕工具人,也是感恩隐忍,积极乐观,连原配朱小环都被感动了。

可以说,小说中多鹤温柔感性的一面,在电视剧版被放大了,人物形象趋于完美。

小说与电视剧版的其他主要角色:被放大的恶毒形象

《小姨多鹤》还有几位主要角色,在小说和电视剧版的形象也有一些不同。

从禁播3年的《小姨多鹤》看严歌苓小说改编剧背后的得失

朱小环与张俭

如朱小环,张俭的原配,因为她无法生育,张家才希望多鹤能够生孩子。在小说中,朱小环性格隐忍,有着过去中式妇女的宽容仁慈。

电视剧改编中,显然需要加大矛盾冲突,由闫学晶饰演的朱小环,性格更为泼辣,对多鹤也比小说多了刁难嫉妒,改编版本的朱小环内心更加矛盾纠结。

从禁播3年的《小姨多鹤》看严歌苓小说改编剧背后的得失

又如彭瑞祥,一个追求多鹤的男人。在小说中这个角色是个作风正派的人,虽然也有心机,但是在多鹤需要帮助的时候愿意不计前嫌,为人并不可恶。

在电视剧改编版本中,姚刚饰演的彭瑞祥就明显是个反派人物了。人品恶劣,将主角的命运推到更加悲惨的境地。

从禁播3年的《小姨多鹤》看严歌苓小说改编剧背后的得失

显然,这些角色在改编中都被放大了“恶”的一面。这种形象的塑造,一方面更加烘托了主角多鹤的善,一方面增大了矛盾冲突

不过,改编后的版本在让观众“看得爽”的同时,也削弱了小说文学性里的一部分真实感。毕竟,人是复杂的感情动物,不是非善既恶的脸谱。

情节的改编:悲剧被削弱的大团圆结局

我看过一个严歌苓的采访,她被问到《小姨多鹤》的创作灵感是怎么来的?

严歌苓说:故事是我在20多年前听来的。后来我去了很多次日本,发现了类似的老太太。我与她们聊天,发现她们和”多鹤“差不多,战争对两国人民意味着什么,战争后我们又该反思什么。

从禁播3年的《小姨多鹤》看严歌苓小说改编剧背后的得失

在《小姨多鹤》的小说中,多鹤最终回到日本,生活依旧艰苦,孩子们都远在中国,她只能默默思念。多鹤的命运像时代历史下的浮萍,注定悲剧的结局。

而在电视剧改编版,情节变动是非常大的。多鹤不仅和母亲团聚,张俭也被释放,朱小环也恢复了健康,一家人终于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从禁播3年的《小姨多鹤》看严歌苓小说改编剧背后的得失

我认为,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改编,毕竟电视是大众媒体,艺术形式不同。观众看电视剧,更多是为了生活的趣味娱乐,不是要研读焚香沐浴才能诵读领悟的典籍。

从得失角度,大团圆结局失去了历史的沧桑悲剧意味,得到了群众的喜闻乐见。从文学性创作,失大于得,而从市场角度,得又大于失。

而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在电视剧上映后,销量大幅提升,又促进了文学性作品的阅读。

结语

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可以称之为二次创作,原著文本无法避免的要被取舍,但是改编剧是否应该以忠实原著为标准,这仍然需要探讨。

从禁播3年的《小姨多鹤》看严歌苓小说改编剧背后的得失

总之,小说被改编的背后有得有失,但是对于一个读者或观众只有幸运。因为改编,使我们获得更多重的体验与更多角度的理解。


*作者简介:艾燊,理科出身的90后,同济大学研究生,用写作感悟社会人生。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