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当瘟疫袭来,牛顿这些硬核青年们是如何度过的?(极力推荐)

当瘟疫袭来,牛顿这些硬核青年们是如何度过的?(极力推荐)


当瘟疫袭来,牛顿这些硬核青年们是如何度过的?(极力推荐)


2020年春节,我们都过了一个特殊的年。因为疫情,我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并且体会到了什么叫“隔离”;因为疫情,我们有了一个有生以来最漫长的假期。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开始,除了默默支持着在一线奋斗的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志愿者,我们能做到的,就只有宅在家里,不串门,不聚会,才能保护自己和他人,于是我们在家待着就能给社会做贡献。 其实,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也要利用这样的时光给自己的未来做贡献?同学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给自己充电,不断自省,寻找自己的短板,早做学习计划或人生规划,趁着现在尽量弥补,或者看几本好书,做几件有意义的事。可惜,我们很多人却白白浪费了这些闲适的时光。 事实上,瘟疫就像是一个催化剂,往往在这样艰难的时刻里,时势造英雄,总会涌现一批后来影响了世界的硬核青年,今天我们就顺着时间的轴线,来盘点一下吧!


01

薄伽丘

当瘟疫袭来,牛顿这些硬核青年们是如何度过的?(极力推荐)


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文主义作家。


1348年,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惨重、最可怕的一次瘟疫正横扫欧洲,

这次瘟疫,即一般人所称的黑死病。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瘟疫之一。普遍认为是由一种名为鼠疫杆菌的细菌造成的。黑死病当然也光顾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一位硬核青年,名叫乔万尼·薄伽丘,却在隔离中,构思着一个又一个故事。两年后,他铺开稿纸,把他的构思倾注笔端。1353年,一本叫做《十日谈》的短篇小说集问世。小说前面,有个序言,讲的是: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一百个故事。


后世的评论家曾把《十日谈》称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正是《十日谈》,与《神曲》一样,成为西方文艺复兴的开端!如果说,《神曲》的影响力在知识高端者那儿;《十日谈》的读者,则遍及千家万户。它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人,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这就叫人本主义,或者叫,人道主义。


当瘟疫袭来,牛顿这些硬核青年们是如何度过的?(极力推荐)

黑死病的传播


02

莎士比亚


当瘟疫袭来,牛顿这些硬核青年们是如何度过的?(极力推荐)


莎士比亚:世界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剧作家之一。


莎士比亚为了摆脱贫困、窘迫的家庭生活,只身到伦敦闯荡。他知道自己擅长写作,于是看准了剧院里的机会,先从剧院马夫做起,后来成为勤奋的题词人、演员,再后来成为剧院的剧本修改人员,最后独立编写历史剧,并大获成功。

然而,正当他摩拳擦掌打算大展宏图之时,一场可怕的瘟疫来了。


1592年夏天,伦敦爆发瘟疫,疫情迅速蔓延,最严重的时候,短短一周就夺走了一千多个生命。得瘟疫的人家,大门被封死,不管有病没病,都不准出门,免得传染大家……


在这样的情形下,曾经最热闹、盛极一时的剧院关门了,在剧院演出的剧团,因为没有场地演出,有的干脆解散……按理说,莎士比亚这时候肯定大受打击,抱怨命运不济。然而,他没有。


但硬核青年莎士比亚可没闲着,他一边继续写剧本,一边写诗。他写下了《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两首长诗。他的诗一出版就大受欢迎,不断再版。他现在不只是个演员、编剧,也是位有名的诗人。即便身处灾难之中,莎翁也始终坚守自己的爱好,明了自己的使命,不断追求自我的价值。正是这样的定力、毅力与持之以恒的追求,赋予了莎士比亚不断的创作灵感与成功。在长达两年的瘟疫平复后,不管对手的打压,还是儿子的突然离世,都没有阻挡莎士比亚的创作热情,反而化悲痛为动力,创作出了更为娴熟的作品,比如,我们今天都十分熟悉的《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就处于这种人类命运的选择中。


03

牛顿


当瘟疫袭来,牛顿这些硬核青年们是如何度过的?(极力推荐)


牛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


自古英才多磨难,牛顿未出生即经历了父亲去世,三岁母亲改嫁,他与外婆相依为命,上学后又受到同学的欺凌,这些都成了牛顿发奋用功读书的动力。后来,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大学毕业,成了剑桥的研究员,科学事业的风帆正在启航,前景一片光明。


但就在这时候,爆发了一场从1665年到1666年的大规模瘟疫,几乎摧毁了当时整个伦敦城,几乎全伦敦城中五分之一的人都在这场鼠疫中丧生。最后这场大瘟疫结束的方式也非常离奇,瘟疫的顺利解决竟然得益于一场持续了四天四夜的漫天大火,烧毁了病毒感染源和大片尸体,这场鼠疫才得以控制。


虽然这场鼠疫以巨大的杀伤力让当时全伦敦城的市民人心惶惶,剑桥大学为了预防瘟疫而关闭,硬核青年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只好回到乡下的老家躲避瘟疫,自我隔离,不串门、不逛街、不参加聚会,就在这段独处的18个月的清净岁月里,他下定决心,即使回到乡下,也绝不放弃研究。牛顿生平最重要的几项成就,都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初现雏形。


1666年每天宅家的牛顿让太阳光透过三棱镜,观察到太阳光偏折出一条彩色光带,他因此创立了光谱理论。大大促进了人类对光的本质的认识。牛顿在此次瘟疫期间,重新思考了童年时被苹果砸中的那次经历,在家中潜心思考,才为了二十年后更加严谨体系的万有引力的理论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这场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才慢慢拉开帘幕,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章。


牛顿自己后来说:在那些日子里,我正处于创造的旺盛时期,我对于数学和哲学,比以后任何年代都更为用心。


当瘟疫袭来,牛顿这些硬核青年们是如何度过的?(极力推荐)


04

普希金


当瘟疫袭来,牛顿这些硬核青年们是如何度过的?(极力推荐)


普希金,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


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1815年,在中学考试中他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皇村怀古",表现出了卓越的诗歌写作才能,特别是他诗作韵文的优美和精巧得到了广泛的赞赏。


但是普希金的创作高产期,却是在一个霍乱时期。


1830年的秋天,硬核青年普希金在波尔金诺村父亲的庄园碰到了瘟疫(霍乱),于是他一住就是3个月,文学史上著名的“波尔金诺之秋”诞生,在此期间,他完成《瘟疫流行的宴会》、《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上尉的女儿》等等作品,写了戏剧4部、诗歌33首、6部中篇小说…… 面对突如其来的瘟疫,普希金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案。


普希金曾两度被流放,最终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为了纪念普希金,人们把他出生的皇村改名为普希金。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05

米勒


当瘟疫袭来,牛顿这些硬核青年们是如何度过的?(极力推荐)


米勒,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


1814年,让·弗朗索瓦·米勒出生在法国诺曼底的一个农民家庭。23岁师从画家德拉罗什,但是这段时期,米勒似乎不是最优秀的那个,画室里的同学都瞧不起他并说他是“山里人”。老师也看不惯米勒,常斥责他。

35岁时,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米勒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在巴比松村米勒结识了柯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米勒一住就是27年之久。


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米勒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米勒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


米勒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 。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者》和《晚钟》等名作。一个最穷苦潦倒的画家,却画出了最温暖的画。


后来,他说:“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我来说都是最合适的。”也正是在黑死病期间,米勒发现了自己最舒服的绘画风格


同学们,面对疫情,你是怎样度过的?


当瘟疫袭来,牛顿这些硬核青年们是如何度过的?(极力推荐)


编者的话:


因为疫情,也让大部分同学名正言顺地拥有了手机和电脑,但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却不是更好地利用它来学习,来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却只是一昧地沉迷于那些浪费生命的游戏与闲聊中,睡懒觉,熬夜,不惜与父母反目成仇,置学业于不顾,应付了事,当面上着网课,背地里却打着机,开着聊天群......我们有没有想过:因为那些千千万万个逆行者的默默付出,我们才可以这么安稳地在家吃着喝着睡着,我们到了应该为家里分担忧虑的时候却只会让父母更费心,难道这就是我们人生十几年学到的道理吗?醒醒吧,同学们!好好珍惜活着的日子,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深圳某中学校长袁卫星先生说得好:面对疫情,人生就像走进了一个超大型的购物广场,正在进行一场关于灵魂、关于人性、关于价值的消费活动。你可以购买诸如生存、健康、幸福、友谊、助人、自尊、自由、自我实现等等的基础价值;也可以购买包括良知、豁达与远见、整体感、惊奇、感激、希望、独立与超然、谦恭、爱、儒雅与和善等等的精神价值;还可以购买例如谨慎、责任、勇敢、自制、可靠、真诚、诚实、公正、无私等等的道德价值;当然,写着和平、正义、宽容、参与、合作、分享、忠诚、坚定、权利、义务等等的社会、政治,乃至宗教价值也摆在货架上任你挑选……我们应该身在隔离,心向世界。首先,重新感受一下你的家庭。趁着居家隔离的时光,品味一下家的味道,品味一下厨房里妈妈忙碌的身影,品味一下饭桌上爸爸叮嘱的话语,品味一下爷爷奶奶花白的头发,品味一下外公外婆深刻的皱纹,你或许会品味到,家是生命的驿站,也是避风的港湾;家是一份关怀,更是一份责任。其次,重新思考一下你的学校。在这特殊的时刻,学校把课堂搬到空中,把教室架在网上,你能一如往常地投入学习吗?以此联想,如果离开了学校、没有了学校,你还能成为一名自主学习者、终身学习者吗?......责任就是做分内应该做的事情,是他律,也是自律;担当是敢于承担责任,关键时刻敢挑担子,责任面前不回避,不推诿,不退缩。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做英雄的机会,但所有人都应该且必须做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人。老师给大家留个作业:疫情当下、人生未来,你的责任和担当是什么?我期待着同学们用行动做出答案!


当瘟疫袭来,牛顿这些硬核青年们是如何度过的?(极力推荐)


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