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日本維新曾取締中醫,一戰後復興中醫,而今日本中藥一派興旺

德國慕尼黑大學波克特教授早在1980年代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中醫藥在中國至今沒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誠對待,沒有確定其科學傳統地位而進行認識論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學探討。

所受到的是教條式的輕視和文化摧殘。這樣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國的醫務人員。他們不承認在中國本土上的寶藏,為了追求時髦,用西方的術語胡亂消滅和模糊中醫的信息,是中國的醫生自己消滅了中醫。”

有一樣被譽為中國國粹的寶貝,長久以來不為中國人重視,甚至一度被打壓遭摧殘

然而,正是這一寶貝卻被東洋名曰日本的小島國覬覦惦記了上千年,一度還想佔為己有。

中國中醫。

東京銀座購物街上,眾多大超市的店鋪外面一個斗大的“藥”字,這是日本藥店。大多數藥店裡處方藥佔店面的1/5,近3/5都是漢方藥、保健品

在日本,漢方藥館和便利店一樣普遍,看中醫比在大陸還要方便

日本某地漢方藥店,各種湯劑各種丸……驚呆了!

日本漢方館裡的湯藥標價,中國人買中藥一看便知,給錢就是,簡直了!

日本漢方藥局視中國的漢方藥為【秘藥】,本土化的老中醫,真是他鄉遇故知。

中國中醫在日本被稱為“漢方醫學”,中藥被稱為“漢方藥”,簡稱“漢方”

中醫是通過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的,據史書記載公元414年朝鮮新羅的金武氏攜醫術來到日本。

當時的日本推古天皇為學習中國文化,曾4次向中國隋朝派遣使團。

江戶中期,迅速發展

江戶中期,日本古方派和後世方派互相對立,學術爭鳴十分活躍,漢方醫學得到迅速發展。

明治時期,遭取締

日本醫學主流從漢方醫學轉向西方醫學,漢方醫學甚至遭到取締。

一戰後,復興

日本重新評價漢方醫學的形勢,漢方醫學得到某種程度的復興。

20世及70年代後,一派興旺

漢方醫學出現了一派興旺景象,地位愈高,官方給予愈來愈多的關注,公眾在保健、醫療方面對其持信任態度,臨床使用漢方藥日益增加……

如今眾多日本民眾信服漢方醫學!

日本百姓一般急病用西藥,慢性病則喜歡用中藥。他們認為,“漢藥可以改善體質”,相信漢方藥能治未病,

主要用於防治高血壓、高血脂等生活方式病,以及術後的輔助治療、婦科治療。日本醫生們承認,與西藥相比,漢方藥相對便宜,且副作用小,漢方藥對一些西醫治不了的疑難病症往往有奇效。

1、80%的日本醫師會給病人開具漢方藥,從事漢方的醫師已超過10萬人。一些大學附屬醫院開設有漢方門診,大學的藥房售賣漢方藥的佔74%(婦科佔96.7%)。

2、漢方藥可在健康保險中報銷,約150個漢方藥處方被列入日本公共醫療保險的用藥範圍,每年的銷售額達1000億日元以上。

3、與40年前相比,日本人服用漢方藥的比例由19%增加到72%。

4、大量中國中醫古籍在過去傳到日本,現在日本漢方醫籍的藏書量僅次於中國。

5、中國的中醫先哲如今仍受到頂禮膜拜。

此外,每年5月的第三個週日,斯文會都在湯島聖堂舉辦“針灸祭”,日本各針灸團體代表都會出席祭典。

有個中國人在日本出差得了感冒咽痛,去多家醫院藥店都買不到抗生素。日本的一位教授對她的行為表示驚訝,從包裡拿出一小袋貌似速溶咖啡的東東,說”我們日本人感冒咽痛發熱都是吃這個的!”

日本人早就把我們東漢時期《傷寒論》《金匱要略》的一百多方製成藥劑且申請了專利!!!

日本民眾熱愛中醫藥並非沒有道理。世界衛生組織曾公佈對191個國家進行的“健康壽命”調查結果,在這些國家中,日本人平均健康壽命為74.5歲(其中男性71.9歲,女性77.2歲)

是世界上擁有最長健康壽命的國家。日本連續十年保持世界長壽的記錄,除了重視體育鍛煉和有先進醫療條件外,最主要是講究中醫治未病,未病先防和飲食調養。

在日本隨處可見販賣中成藥和中藥保健品的漢方藥局,在日本人保持長壽的記錄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