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學畫畫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學畫畫


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畢加索曾說過:“我花了四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但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


他一直都堅信,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藝術與審美是潛藏在孩子身上與生俱來的另外一個DNA。但事實是,對於絕大多數大人而言,很多時候既不知道他們出自哪個畫派,也不知道他們創造的是什麼技法。


譬如這些小藝術家們日常的作品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學畫畫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學畫畫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學畫畫


想到花了那麼多時間和金錢,給予他們優裕的物質條件之外的藝術教育,可當看到他們呈現在你面前的作品時,手裡不自覺就抄起了雞毛撣子,卻又心有餘悸:他還只是個孩子……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學畫畫


我想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希望孩子能夠從小接受一點藝術的薰陶,畢竟良好的審美趣味和獨立人格的養成是伴隨終生的。


但同樣家長也會遇到一個難題,市面上大多數的藝術啟蒙書只能翻閱,缺少互動,成年人時常都會覺得枯燥,更何況是小朋友。可是對藝術領域又不太瞭解,不懂區分辨認,那該如何是好?


小生思來想去,悟出了七個字真諦,希望能給真愛們解惑,那就是:


《兒童藝術大書》最經典的家庭美育手冊。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學畫畫


擁有百年曆史國際頂尖藝術出版商——費頓出版社出品的藝術啟蒙書,2005年一上市,就被英國的父母當作家庭必備的美育經典,暢銷十多年,還先後被引進法國、日本、西班牙……它是為小朋友準備的一份藝術大禮。


這本書在意外藝術的書庫中也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它“從藝術的特點出發,用讓孩子好奇的方式,為孩子講藝術”,所以,千萬別以為它只是一本畫冊集。


啟發性提問


具體來說,就是挑出一幅作品最有趣、最微妙的細節,以提問的形式,啟發小朋友自己探索藝術之美。


這篇文章開篇提到的《向日葵》,《兒童藝術大書》是這樣講的: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學畫畫


欣賞藝術和學習藝術知識,是兩件事。


欣賞,需要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擅長“領悟美”的心。《兒童藝術大書》一開始就不打算走“知識灌輸”的路線。它拋棄了那種“放一幅畫,講一段知識”的模式,也沒有把太多筆墨放在介紹藝術家的出身情況、技法特點、時代特徵上。


譬如,丟勒的四副自畫像,《兒童藝術大書》一上來先向小朋友提出挑戰:找差別。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學畫畫


同時,還邀請小朋友,按照畫中人的年齡給畫排序。


這樣從作品的細節入手,是在向孩子展示藝術之美,鍛鍊孩子對美的“發現力”;讓孩子藉助提示,自己尋找答案,又是在塑造孩子對藝術的“領悟力”。


這兩種力,就是欣賞藝術的要訣。


將古典藝術和當代藝術“穿插混合”


《兒童藝術大書》收錄了60位不同年代、國別、風格流派的藝術作品,又讓它們毫無規律地出現在讀者面前。


譬如,莫奈的《睡蓮池》,被安排在《兒童藝術大書 白色版》的69頁。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學畫畫


而在第70頁,我們卻會看到一張桌子,意不意外?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學畫畫


這樣安排:一方面因為,欣賞藝術作品本來就不需要遵循什麼固定順序。這本書隨便從哪一頁開始翻都可以。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兒童藝術大書》希望通過這種“混搭”讓人們“摒棄對藝術的偏見”。


偏見就是我們欣賞藝術作品最大的障礙。


譬如,說起藝術,我們這些大人想到的總是: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學畫畫


想不到: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學畫畫


我們在對孩子進行“藝術啟蒙”時,一不小心就會種下“偏見的種子”。《兒童藝術大書》希望孩子們能抱著“包容”的心態看待藝術,希望他們能在初初接觸藝術時,就認識到藝術的多樣性。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學畫畫


2018年《兒童藝術大書》的中文版問世!在內容上,中文版和原版一樣:沒有刪減圖畫和文字,也沒有變動作品在書中的呈現順序,就連標題和段落樣式也完好地繼承了原版的設計思路。相信它會開啟中國家庭在美育上的更多新啟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