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10年后国产车是否会超越合资车?

世界同步


怎么说呢,如果说国产车从细节上,再精益求精一些,我感觉完全有可能超越合资车!现在一些国产自主品牌这几年的改变还是很大的,比如说头几年一直流行的口号:奇瑞奇瑞,修车排队!这只是一个缩影,说明国产车还是不过关!不过这几年国产车已经改变了很多,起码机器性能上还是比较过关的,像长城,长安,比亚迪,奇瑞等等,它们自主研发的发动机都不错!首先后期保养、维修都很方便,便宜!而且国产车的配置还是相当高的,基本上能满足大家的要求!为什么说细节需要提高呢,首先说国产车的外观,能不能有自己的创新,不要总是模仿别人!再有就是一些小的细节,比如说车辆的密封情况,安全系数等等,能不能做的再扎实一些!反正我是一直支持国货,也希望有一天国产车能超越合资车!


北京油腻大叔


我是汽车主机厂8年工作经验的主管工程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所帮助。

10年后国产车能否超越合资车?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看。

一方面:传统燃油车领域

在传统燃油车的领域,国产车要超过合资车的可能性不大。在在燃油车领域国外的研究比国内早几十年,哪怕这些年中国国产车技术突飞猛进,但在汽车三大件领域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很难超越。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领域

在新能源车领域,国产车超越合资车的可能性很大。虽然说现在国内大批的造车新势力情况不容乐观,贾布斯的新车也没能如愿批量上市,但是不容小觑的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当面是投入的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扔个石子还能听个响呢,何况是这么多资源。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新能源领域已经颇有建树了。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除了比不过独资的特斯拉,基本上跟谁都还是有的拼的。宁德时代就更不用说了,在电池领域已经站稳了脚跟,连特斯拉都采用了他家的电池。

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后,如果按它说的实现100%国产化,那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又是一个质的飞跃。

所以我相信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是能闯出一片天地甚至实现弯道超车的!

欢迎对此问题有不同见解的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观点看法,谢谢


跟着晓璐看世界


国产车能否超越合资车包括很多方面,包括造车技术,市场占有率,口碑等等。

先聊一聊技术上能否超越。个人认为10年的时间自主品牌在技术上超越合资车很难。

原因有如下几个维度。

一、历史经验维度

从1984年第一个合资品牌北京吉普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德国、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传统汽车强国均在中国设立了合资品牌,在“市场换技术”大背景下,30年过去了,中方车企依然在新车研发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能够在技术领域参与度达到30%的中方车企也不是很多。例如南北大众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20%,可谓难以撼动。再看看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上汽荣威,一汽奔腾都不是能打的选手,能够得到汽车市场的全面认可道阻且长。

二、技术现状维度

大家可能会说国产车可以在新能源领域、智能网联领域弯道超车,的确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传统车企比亚迪,北汽新能源汽车,以及蔚来,小鹏,威马等造车新势力崭露头角,甚至宁德时代电池技术都傲立全球。然而,一个特斯拉的国产化就把国产新能源车打的落花流水。一方面,是新能源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不成熟,另一方面除了技术,影响超车的还有很多因素。

三、政策维度

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逐步缩水,中外合资放开股比,甚至特斯拉独资建厂。这些政策不利于国产车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超车依靠的还得是硬实力,既包括了技术优势,又包括了品牌价值、研发投入、国家政策、营销策略等等因素。国产车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希望以吉利、长城为领头羊的自主品牌能一鼓作气,振兴中国汽车产业,早日实现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

以上是我的观点,谢谢。



轻装远达Da世界


1.超越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在进步,别人也不差,从技术功底上来说,国产车还差得远,汽车不是个更新很快的商品,10年后超越不太可能,或许能追平就不错了。要实事求是的说。

2.汽车是不是个简单的产品,集成度、技术含量都很高,现在的国产车很多,但是技术上还差得远了。完全是靠价格在生存,也许有人说是因为国人的认知跟不上。 那以手机来说,国产的已经很不错了,特别是华为、小米之类的,但是真的能超越苹果、三星吗?道路还远着呢。

3.汽车看起来技术含量也就那样,其实燃油车非常需要基础工底的。或许在新能源电池车上能实现反超,想象是好的。但你想想,我们对新电源的研发并不比国外强,研发实力跟不上,现在的电池技术还不足够好,拿什么超越?未来没有创新,最多是个以加工型的市场而已。

4.除了电池,车身、车架结构上需要的设计实力也重视不足,基本上能用就行,没有精益求精,超越就是个梦想。最终还是靠价格来生存,国产手机就是汽车未来的参考模型。



卓69826815


十年后,超越不了

1.目前国产车三大件,基本上都是国外的,当然目前有几个大厂自主研发也有好多年了,可是相对技术的沉淀,国产车的自主研发才有几年?

2.技术人才的严重缺失!高端技术人才太少,而车企又不愿花很大的精力去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其实国产车最开始就是:没技术没关系,买别人的嘛,从最开始就不愿意投入到技术当中

3.最重要的一点,技术工人的重视程度,国外蓝领的待遇是非常高的,有些国家甚至高过普通白领!国外技术工人可以终生服务于一家企业!中国有几个企业重视?外聘!外聘!买技术!

只有有一天,真正的重视技术工人,一步一步向前迈,不 急于求成,培养属于自己车企的技术团队!


成长的80后


我认为一点会超越,目前来看国产自助品牌,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长安的国产车巨头都在大力研发和飞快的进步。特别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奇瑞收购路虎以后整车质量大幅度提升一点不必同档次合资车差,甚至某些方面已经 超越合资车。现在国产车销量很大好多车型都超越了合资车,相信我们中国🇨🇳自助品牌实力,每天进步一点点10后一定超越合资和进口车[赞][赞][赞]











平子哥侃车


如果国内还有车企当代工厂,如果国内汽车行业还受贸易保护,别说10年,国产车永远不可能超过外国车。

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大家闭门造车的年代,而是一片红海,三菱铃木这些老牌车企都在收缩阵线,国产品牌要想出人头地太不容易。和大众丰田这些一线厂家比,不论是技术储备还是市值都不在一个量级上。

论发动机,我们10年内超不过本田。

论变速箱,我们10年内超不过爱信采埃孚。

论混动,我们10年内很难超越丰田。

我们唯一有可能超过国外品牌的可能就是在电动车领域,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有关智囊似乎也看到了这一点,前几年卖力为电动车摇旗呐喊。因为电动车机械含量相对低,恰好我们在机械方面相对薄弱。可我们的车企在做什么,补贴领了一波又一波,技术没一点长进。

在这方面比亚迪做的不错,电池技术已经领先世界,如果在电控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就会成为全球电动车领域的领头羊。


街头车尾


国产车近几年的突飞猛进是有目共睹的,表现最抢眼的有以下国产品牌!

1.红旗:国产车中的劳斯莱斯,在高端轿车,SUV领域,B级轿车H5,H7,C级H9,新能源SUV,中大型SUV有HS7,已上市的S9超跑,1.9秒破百,极速400公里/小时,那是国产的骄傲,全尺寸LS5-SUV,纯电中大型SUV,很快会上市了,但红旗三大件-底盘,发动机,变速箱还有待提高,相信10年后定可比肩德系BBA三大豪车品牌!

2.长城,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广汽传祺这六个国产品牌,是排在第二阵营,其配置在多个系例车型都要比同价位的合资品牌车丰富,价格更优惠,但可靠性,三大件远不如合资品牌,需下足功夫,提高造车水平,方能在10年后达到合资德系,日系的90%的水平!

3.其它国产品牌,比如北汽幻速,比速,华泰,众泰,中华,海马估计10年后不复存在了,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优胜劣汰!


嘎嘎沃格服饰


会,但10年不够。

汽车主要部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电子系统,整车外观。

整车外观,底盘,电子系统这个现在已经没什么大的区别,国产车技术完全能够比肩合资车和进口车,唯一不同的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就比如车漆,好车和普通车车漆一看就能区别开,不是喷不好,而是成本控制原因。

发动机,现在众多国产领军车企都有自己研发的发动机,吉利,长城,传祺都有完全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但是也仅限于中档水平,还没能跟得上宝马发动机和日资发动机的水平,在噪音和燃油经济方面还有欠缺。

变速箱,这个是国产车企普遍的短板,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另外在新能源车领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电池本体的制造方面已经超越,但是电池管理系统还是不行。

市场决定一切,当有一天国人买车时不在第一时间想起大众,丰田,特斯拉的时候,就是国产车赶超的那一天。





一两鱼蛋


国际知名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国产车的故障率在按近合资车的平均故障率, 也就是说一些国产车的质量已经超过了一些合资车。

而且这家调查机构的领导也给出了一个答案, 国产车的质量会在2020年赶上合资.。这是外国人给的答案.

实际的情况也是这样, 先说可靠性, 百万公里不需要大修的国产车一个个在出现, 能跑过百万公里的合资车在国内找一下有几个车型?

再说先进性, 这也就是配置上, 国产车高配不是什么新闻了, 物联等的应用并不落后合资, 而一些合资在这两个方面已经被一线的部分车型超越。

再说一下发动机, 这个要谈效率,只是说先进有球用, 丰田的一款达到41%, 而国产的达到40%。

但你别忘了这个41%的发运机并不会被大面积应用的合资车上, 许多合资车的发动机依旧是低于40%的。

总的来讲国产车全面超越合资车并不现实,只是赶上, 短时在个别极端的数据上仍有差距, 从性价比上超越合资是毫无疑问的。

若是在个别领域这个有些难度, 必竟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与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